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普遍流行“剩男剩女”,竟是因為這些原因

宋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朝代, 重文輕武, 最有前途的職業不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而是讀書的文化人。 這種想法也是有原因的, 之前的五代十國, 動盪不安, 皇位更迭頻繁, 一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後, 才結束了這種日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 令宋朝後來的皇帝都反感武臣, 在他們看來, 習武之人是有很強大的殺傷力, 如若不慎, 就會推翻他們的帝位, 而文人就不一樣, 他們手無縛雞之力, 相對很容易控制。 雖然是武將建國, 但是卻是重文輕武, 不惜血本啟用高新養官的政策, 將官員的工資提到了一個朝代都無法企及的地步。 對於官員犯錯可免就免, 沒有了嚴厲的監督懲罰體系, 宋朝官員就算是貪污受賄, 犯罪以後, 也可以用法律的空子, 逃脫體系, 常常是一個官位有著兩三個人同時擔任, 彼此間相互包庇, 互相勾結的事常有發生。 於是天下男人都嚮往考取功名做官。

無論是耕田的農夫還是茶館的夥計, 不少都是懸樑刺股, 發奮讀書。

古語有雲:“先成家, 後立業”。 但是這些懷揣著偉大理想的男人們卻想功成名就之後再娶妻生子, 所以他們寧願獨身, 忍受寂寞, 也不放棄目標。 但畢竟, 宋朝的官位再多,

也是有限的。 能通過科舉的人是少數, 許多人頭年不中, 來年便再考, 這樣周而復始, 考中還好, 考不中的便是沉淪其中, 如此便造成許多男人中年未娶, 個個都成了“剩男”。 男人不到黃河心不死, 不考中功名便不娶妻這尚可理解, 但是當時的女人卻也是非官員不嫁。

每到科舉放榜的日子, 有錢有勢的人家紛紛出動“擇婚車”, 去放榜的地點選擇乘龍快婿, 但凡榜上有名者, 十有八九會被這些人家拉回家中, 而那些沒有搶到的也沒放棄, 等待來年再接再厲, 於是, 等來等去, 一批剩女也就這樣等出來了。

當時在朝為官的司發光談到男女婚齡時說,

“男不過三十, 女不過二十耳, 過此則為失時矣”。 按照這個標準, 宋朝超齡的大齡男女大有人在, 除了官位奇缺, 還有就是出嫁費用高漲, 在淳熙年間, 太學生黃左之中幫以後, 做了汝陽王的女婿。 為了辦婚宴充足場面, 一次就花費了500萬, 還有就是宋神宗的弟弟楊王有幾個女兒, 最後結婚的費用都是像皇帝哥哥借錢才將婚禮辦下去。

科舉制度和崇富心裡為宋朝造就一批剩男剩女,堪稱一奇觀。

科舉制度和崇富心裡為宋朝造就一批剩男剩女,堪稱一奇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