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行軍打仗有一個規矩,士兵走到哪都要播種,老百姓至今感謝他

古時候的中國, 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可惜到了清朝時固步自封, 閉關鎖國, 依靠農業支撐國家經濟, 國力漸漸衰微。 西方列強趁機敲開清朝大門, 展開了一場瘋狂的掠奪, 為了抵禦侵略者, 有勇有謀的忠臣帶兵奮力抵抗。 在這些人中, 有一個人很特殊, 行軍打仗時定下一條規矩, 士兵不管走到哪都要播種, 正因為如此, 老百姓至今都感謝他。

這個人就是“中興四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他是武官出身, 在四人當中功績最為顯赫, 對國家貢獻最大, 因為他曾率兵收復新疆, “民族英雄”這個稱號當之無愧。 在國家領域問題上, 左宗棠認為, 祖國的邊塞是重要之地, 是保護西部大片河山的屏障, 萬不可放棄。

所以, 他的一生中有兩次親自西征, 一是平定阿古柏之亂, 二是收復新疆伊犁。 左宗棠有著強烈的愛國之心和民族氣節, 在他60歲高齡的時候, 為保國土完整安全, 毅然帶著棺材出征, 對抗俄國, 表示出不收回伊犁絕不苟活的強大決心。

除了帶棺出征這一事蹟被廣為傳頌, 還有一件事, 也讓左宗棠深受百姓的愛戴。 當時新疆連連戰亂, 水源稀缺, 許多果園田地都已荒廢, 百姓流離失所, 過著悲慘的日子。 左宗棠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下了一道命令, 士兵們每到一個地方, 都要在當地有條件的地方栽上柳樹, 來涵養水源恢復生態。

到了最後, 士兵種下的柳樹綿延數千公里, 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老百姓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 左宗棠不僅心系國家, 而且心系百姓, 他親歷過農耕, 深知百姓生活艱辛, 因此, 不僅拼盡全力帶兵打仗, 同時用盡心力照顧一方百姓。

後人為了紀念他, 將這一片柳樹命名為“左公柳”, 雖然, 先人已逝, 但左宗棠和他的將士們, 一直活在廣大西部人民的心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