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很多人對這個概念很陌生,但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離不開它

航行自由概念始于世界性海權初興的16世紀, 最初由“海上馬車夫”荷蘭提出。 在英國取代荷蘭成為海上霸權國家後, 英國也一改之前反對荷蘭航行自由的論調, 繼承了航行自由, 以之為海權國家的立國原則。 美國接替英國成為海上霸權國後, 也繼承了航行自由原則。 現代世界的海上秩序, 實質上是海權帝國一手塑造的。

英國海上霸權並非毫無基礎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規定的12海裡領海, 24海裡毗連區和200海裡專屬經濟區看上去對於主權限制很嚴重, 好像家門口前方有一片綠地, 但是你的產權範圍基本就在門口不到1米的範圍內。 然而, 這種將大部分海域公共區域化的措施, 恰恰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好處, 這極大地降低了世界體系運行所需的成本。

現有海洋法體系對主權範圍限制很多

對於其他普通國家而言, 航行自由也可以保證各國即便沒有像樣的海軍也可以讓商船自由的航行, 目前流行的船旗國, 如巴拿馬, 幾乎沒有海軍力量, 還有擁有龐大商船隊的希臘, 其海軍能力在歐洲範圍內也僅算中游。 海權帝國事實上承擔了相關的秩序維護工作, 普通國家事實上也是在搭霸權國的便車。

世界前十的船舶擁有國與船旗國(地區)的噸位資料

航行自由是能讓海權帝國如此著迷, 自然是由於其由於自由開放, 天然地傾向於既有結構的優勢方。 不過對於沒有開放海域的國家而言, 這恰恰是巨大的幫助。 有了航行自由, 商船在多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選擇最近的航路,

而不需繞過特定海域而增加成本。

商船航線能夠選擇較短航行是依靠航行自由確定的

類似中國這類被島鏈環繞的國家而言, 如果沒有航行自由, 商船進出中國就必須看各個沿線國眼色, 這會意味著中國為了捍衛自己的商路不得不維持規模比現在大得多的海軍,

還可能時不時為商船的通過權而戰。 而如果有了航行自由, 在90年代中國海軍基本沒有像樣的出海活動時間的情況下, 商船依然可以輕鬆進出中國港口, 為中國打通與世界市場的管道, 並養活了在義烏、蘇州、東莞、中山等等城市數以萬計的企業和以千萬乃至上億計算的產業工人。

沒有航行自由,中國商船出海都需要看其他國家眼色

現在,中國海軍發展了,但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恰恰更為緊密,中國事實上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航行自由原則。中國需要更多地理解這航行自由概念背後的邏輯,這是避免犯下戰略錯誤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需要格外重視。

中國海軍需在國際海洋法框架下做更多功課

沒有航行自由,中國商船出海都需要看其他國家眼色

現在,中國海軍發展了,但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恰恰更為緊密,中國事實上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航行自由原則。中國需要更多地理解這航行自由概念背後的邏輯,這是避免犯下戰略錯誤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需要格外重視。

中國海軍需在國際海洋法框架下做更多功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