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潼關歷代名人——“寬政德仁宰相”劉寬

“寬政德仁宰相”劉寬

劉寬(120——185), 東漢弘農華陰人, 即現在潼關縣高橋鄉劉家村人, 為東漢時期潼關籍的六大“三公”之一。 漢靈帝年間,

曾兩度出任“三公”之首的太尉, 地位極為顯赫。 他的父親劉崎曾任東漢順帝時的司徒一職, 也就是“三公”之一的顯官。 劉寬出生在這樣一個顯赫的官宦之家, 從小就受到了極好的的儒學教育, 奠定了以後自己為官的思想基礎。 為官以後, 不論是做州官, 還是做京官, 從來都是主張寬仁施政, 以德治人。 這與唐玄宗的“以德治國”實為異曲同工。 他在擔任地方郡守期間, 經常走街串巷, 探訪民間之情, 體察百姓之意。 對於百姓的管理, 劉寬始終認為:用刑罰來教育, 只會治百姓的表, 而用廉恥來教育, 則是治百姓之本。 他不以官自居, 更不以勢欺人。 最著名的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宰相讓牛”。

在劉寬任太尉時, 一次, 他回到潼關家中省親, 乘自家牛車外出私訪民情。 車正行間, 卻被一位老農急急地攔住了牛車, 拉住了牛頭。 劉寬下車問其緣由, 農夫卻指著拉車的黃牛說:“我家的牛昨天跑出, 四處尋找一直未見, 我看這頭牛就像我家的牛。 ”劉寬詫異:“老伯, 你家的牛可有什麼記號?”農夫答:“我家的牛是黃色的,

六歲了, 不信, 咱看看牙口便知。 ”這一般人都知道, 牛是過一年, 長一顆牙, 看牛多大, 就是看有幾顆牙。 於是, 二人當即扳開了牛唇, 一數, 恰好是六顆牙。 劉寬無奈, 就說:“那你把牛卸套下轅, 它若跟你走, 你拉走便是了。 ”不想, 那牛出了車轅, 一叫, 就真的跟著農夫走了, 劉寬不再說話。 隨從大惑不解:“大人, 這牛明明是咱家的, 你卻為何讓他牽走?”劉寬笑笑說道:“你常在京城, 不明白, 牛是農夫的身家性命, 一家人全靠它。 農夫丟了牛, 說不定就會敗了這個家。 我乃太尉, 百姓即我子民, 丟了牛, 我豈能不管?送他一頭牛, 也不過我一月的俸祿, 但卻成全了他一個家, 有何不好呢?”

農夫牽了牛回家, 一進門, 看到自家昨日跑出的牛不知何時已經跑回來了,

正在圈裡吃草。 農夫知道自己拉錯人家牛了, 就趕快給人家還回去。 農夫拉著劉寬的牛, 急匆匆地又跑了回來。 農夫當即向劉寬連連作揖, 不住認錯, 請求處罰。 劉寬不僅沒有發火, 反而和顏悅色地扶起農夫說:“不可不可, 只要你的牛找見就好。 牛認錯了, 你也認錯了, 還有啥可罰的呢?”劉寬的話, 令農夫只知雙手抱拳, 不住拜謝, 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之後, 當農夫得知, 那讓牛者竟是當朝宰相時, 頓時目瞪口呆, 自己把人家宰相的牛錯拉走了。 此後, 農夫逢人便歌頌劉寬的美德, 以致“宰相讓牛”的故事就這樣廣為流傳了。 當地官府為了紀念劉寬這一義舉, 就把劉寬家所在的村堡起名為“還牛堡”, 即現在的潼關縣高橋鄉劉家村, 並在該村的小城樓上鐫刻了“還牛堡”三個大字, 以示紀念。

長按下圖, 識別二維碼。 歡迎關注“與你潼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