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想不被淘汰,千萬別成為這四種教師!

時代在前進, 社會在發展。 教育理念不斷更新, 教學手段日益豐富, 做為老師, 一定要跟隨時代步伐, 要想不被淘汰, 千萬別成為這四種教師:

1、被動接受新技術的老師。 今天的學生, 是數位化時代裡生活的“原住民”, 他們從小就接觸和使用這些數位化產品, 體驗數位化環境帶來的種種便利。 作為教師, 如果不正視這個現實, 堅守在固有傳統的經驗上, 那麼, 就可能被自己的學生和先進的技術遠遠地拋在後面。 以PPT為例, 每間教室裡最常見的技術恐怕就是PPT了。 可如今, PPT即將成為教育技術界的“恐龍”, 未來十年有可能死亡或消失。 十年前的創新如今早已是“創舊”, 老師如果不走出心理舒適區, 擁抱新技術, 就可能會被OUT。

2、不懂得終身學習的老師。 伴隨“互聯網+教育”的風起雲湧, 新的教學形態對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新的數位化服務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公司創造出來, 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們所接受。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 技術在教育裡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如今在課堂和講座上, 傳統的‘粉筆+說話’的授課方式逐漸被各種數位化工具和平臺所取代。 那麼, “互聯網+教育”對於教師來講, 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俗話說得好,
刀不磨要生銹, 人不學要落後。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 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

3、還停留在與學生“面對面”溝通的老師。 教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已經發生了改變, 如何更接地氣地與學生交流, 如何更具時代感地“潤物細無聲”呢?通過多種互聯網平臺,

給學生提供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傳遞積極、快樂、陽光的生活理念, 讓它成為課堂的延續。 ”而“互聯網+教育”不僅可以實現教學資訊和內容的遠端傳輸和資源分享, 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 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雙向互動交流。 這種交流可以是即時的, 也可以是非即時的。 教師借助互聯網不但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時也能通過虛擬學習社區、線上社區, 和每個學生進行更全面、更密切的互動和交流。

4、只傳遞知識而不會設計學習過程的老師。 傳統課堂的主宰是教師, 學什麼、何時學、怎樣學、學多深、學多快、學多少都由教師掌控, 學習者無論如何都擺脫不掉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 真正的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自己掌控學習的內容、時間、程度、進度、方式和節奏。 而現代資訊技術則可以將優質的教學視頻傳至網上, 學習者何時看、何地看、何時進、何時退、何時停都由學習者自己掌控, 他們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暫停、重播。學生可以獨立地,隨時隨地、隨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訪問課程內容,真正實現了“按自己的步驟學習。”當學習可以被自己掌控時,自主學習就真實地發生了。

在資訊技術帶來教育革新的今天,教師的職業反而會更加重要。教師不僅是每個學生平等獲取知識的保障,面對面地貼近教學,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點是最重要的。老師所能教給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自覺練習的習慣,絕不是冰冷的滑鼠鍵盤顯示器或其他移動終端所能教的。儘管教師地位永遠不可替代,但老師們也應該有危機意識,只有時刻“充電”,堅持學習,才能適應資訊化教育的要求,在教育變革的浪潮中站穩腳跟。

他們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暫停、重播。學生可以獨立地,隨時隨地、隨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訪問課程內容,真正實現了“按自己的步驟學習。”當學習可以被自己掌控時,自主學習就真實地發生了。

在資訊技術帶來教育革新的今天,教師的職業反而會更加重要。教師不僅是每個學生平等獲取知識的保障,面對面地貼近教學,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點是最重要的。老師所能教給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自覺練習的習慣,絕不是冰冷的滑鼠鍵盤顯示器或其他移動終端所能教的。儘管教師地位永遠不可替代,但老師們也應該有危機意識,只有時刻“充電”,堅持學習,才能適應資訊化教育的要求,在教育變革的浪潮中站穩腳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