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謎

1399年8月, 燕王朱棣誓師抗命, 下諭將士, 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 史稱“靖難之役”。 朝廷和燕王之間開始了一場血腥的、持續三年的軍事對峙, 最終成為了歷史上藩王篡位唯一一個成功的。

燕王朱棣登位後, 將忠於建文的諸臣剝皮的剝皮, 下油鍋的下油鍋, 把他們的女眷罰到教坊司當官妓, 實行殘酷的“轉營”, 即輪流送到軍營中去, 一個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二十餘男子的淩辱, 情況還要經常報告朱棣, 有被摧殘至死的, 朱棣就下聖諭將屍體喂狗吃了。

靖難之役

但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卻成為一件懸案。 因為屍體就燒焦了, 完全無法分辨真假。 當時官方宣稱皇帝和太子死于宮中大火;否則, 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稱帝了。 朱允炆的死成了一個謎。

《明史·成祖本紀》及《明史·方孝儒傳》均持此說。

一說建文帝削髮為僧。 清代名人呂安世和近人蔡東藩等則認為燕軍破城後,

建文帝無可奈何, 遂想一死了之。

此時少監王鉞告訴他:你祖父臨死時, 給你留下一個鐵箱子, 讓我在你大難臨頭時交給你。 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內。 群臣急忙把箱子抬來, 打開一看, 裡邊有三張度牒, 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證, 上面寫好了建文帝等三個人的名字。 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 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 其它人從水關禦溝走, 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 ”

明成祖朱棣

據此, 建文帝三人剃度後, 只帶了九個人來到鬼門。 鬼門在太平門內, 是內城一扇小矮門。 僅容一人出入, 外通水道, 建文帝彎著身子出了鬼門, 其他八人隨之出了鬼門後, 就看見水道上停放著一隻小船, 船上站著一位僧人, 僧人招呼他們上船, 並向建文帝叩首稱萬歲, 建文帝問他怎麼知道我有難, 僧人答道:“我叫王升, 是神樂觀住持, 昨夜夢見你祖父朱元璋, 他本是出家之人, 叫我在此等候, 接你入觀為僧。 ”至此, 建文帝削髮為僧, 繼承了祖業。

近年徐作生也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和實地考察後,

指出:永樂二十一年(1423), 建文帝死于江蘇吳縣穹窿山, 終年46歲, 葬於皇駕庵後的小山坡上。

建文帝

還有另外一說, 建文帝自焚身亡是歷史真實, 因為當時燕軍兵臨城下, 把皇城圍的鐵桶一般, 建文帝根本就是插翅難飛,

更何況經考查也無鬼門、禦溝逃路。 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個貪權無厭、殘暴無情的武夫, 落在他手裡決無好下場, 不如以死了之為上策。

燕王朱棣也絕不會讓建文帝活下去, 否則, 他就不能當皇帝。 朱棣為了不留下“殺侄奪位”之臭名, 故意苦心尋找建文帝下落, 留下了歷史疑案, 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機。

燕王朱棣

總的來說,朱棣在即位後,下令搜尋建文帝,這是歷史事實。但他的真實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個未揭開的歷史之謎。各類詞書字典,也只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終”。

2006年6月,有學者發現懷疑是建文帝的蹤跡。新華網引述江西省學者官濤稱,建文帝在“靖難之變”後與隨從在江西三清山隱居,並化名為“詹碧雲”的全真道人,死後葬于其興建的三清宮內。

燕王朱棣

總的來說,朱棣在即位後,下令搜尋建文帝,這是歷史事實。但他的真實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個未揭開的歷史之謎。各類詞書字典,也只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終”。

2006年6月,有學者發現懷疑是建文帝的蹤跡。新華網引述江西省學者官濤稱,建文帝在“靖難之變”後與隨從在江西三清山隱居,並化名為“詹碧雲”的全真道人,死後葬于其興建的三清宮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