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松江老地名之立達學園

位於松匯西路1260號的松江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立達中學, 前身為立達學園, 創建於民國14年(1925年), 匡互生為主要創辦人。

∆松江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立達中學

匡互生, 毛澤東創辦的“新民學會”早期會員之一, 新教育思想的研究家和實踐家。 民國13年(1924年), 他因提倡教育改革受阻, 憤而辭去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務主任職務到上海, 與陶載良、劉薰宇、豐子愷、朱光潛等5人共同籌畫, 在民國14年(1925年)建立立達中學, 先租借上海小西門上海藝術示範學校校舍, 後在江灣建造校舍。 隨後, 匡互生又同上海文化界朋友胡愈之、夏衍等創建立達學會, 推舉若干人組成行政委員會, 匡互生為第一任主席, 並把立達中學改名為立達學園。 立達, 乃“立己立人, 達己達人”。

∆匡互生像

立達學園不設校長, 採用委員制;不立規章, 實行人格感化教育, 並實行教育與生產結合。 學園後辟有小農場, 可養雞、養蜂及園藝。

---民國20年(1931年)

學園趁農閒開辦農民文化補習班。

---民國22年(1933年)

匡互生病逝, 推舉陶載良為行政委員會主席。

---民國23年(1934年)

由李叔同作校歌, 歌詞立己立人, 達己達人, 吾校之訓, 拳拳服膺。 好學, 力行, 知恥, 日新又日新;互助, 奮鬥, 創造, 求民族復興。

立己立人, 達己達人, 吾校之訓, 拳拳服膺。

---民國26年(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 在江灣的立達學園總部和南翔分部校舍被毀壞殆盡。 為謀求立達學園繼續生存, 陶載良等費盡心機, 在市區派克路另選校舍, 得以繼續辦學。

---民國29年(1940年)

陶載良經香港到重慶, 向當局申請籌建四川立達。

---民國30年(1941年)

上海市私立立達學園四川分校在四川隆昌開辦。

同年12月, 日軍佔領公共租界, 上海立達學園被迫解散, 四川立達學園一直辦到1945年日軍投降。

抗日戰爭勝利後, 四川隆昌的教職員紛紛要求回上海複校。 其時在江灣的立達校舍已成一片廢墟, 陶載良幾經周折, 最後在松江城區西包家橋北的朱家廊18號覓得一地, 經籌備於民國36年(1947年)9月複校招生。 開始僅高中一個班,

農制科一個班, 初中兩個班, 學生不足200人。 至1949年初松江解放前夕, 立達學園共有8個班。 1952年2月, 立達學園由松江縣政府接管, 易名松江縣第三中學。 後朱家廊18號校址改建為松江師範, 松江縣第三中學在松匯西路1260號另建。 2002年7月, 松江區第三中學改制為民辦中學, 並易名為松江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立達中學。

——選自《松江老地名》(松江區規土局主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