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真正的黑科技不玄乎,用AI賺錢得有方法論

昨天, 吳曉波頻道第七場“轉型之戰”在上海開課啦。 我們從漸退的互聯網浪潮中走來, 朝著勢不可擋的人工智慧時代走去。

小巴帶著對這個新時代的無限期待來到了千人大課的現場,

並在多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和實戰者的分享中, 收穫了滿滿的乾貨。 還是按照老習慣, 熱愛分享的小巴現在就把這些關於智慧未來和商業模式的前沿觀點, 分享給大家哦。

胡延平

《黑科技》出品與作者之一

DCCI未來智庫、Future Lab未來實驗室創始人

“我們不能鼓噪黑科技,

但我們要蹲下來, 甚至趴在地上看它”

我要解碼的“黑科技”, 不是被鼓吹出來的具有泡沫色彩的東西, 而是基於探索的正在浮現的智慧未來。

在這個智慧未來的地圖裡, 這些事情將會發生:AI成為基礎設施, 基於AI的萬能翻譯、全息影像將飛速發展;人機的自然交互成為主要的新業態, 具備交互能力的智慧設備將給我們帶來全新的體驗;量子計算更廣度地投入應用, 並實現晶片化的變革, 裂變出更多計算能力……真正的黑科技並不玄虛, 它們在扎扎實實的從實驗室到工廠, 在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而我們正在建立這種認知。

在我們的已知裡, 黑科技首先在AI領域得以呈現,

當我們都能看見和聽說AI的時候, 它已經完成了一次躍遷, 從感知領域邁向了未來的智慧才能。 在未來地圖中, AI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基礎設備和技術解決方案, 應用反而顯得更重要了。

我們不能鼓噪黑科技, 但是我們要蹲下來, 甚至是趴在地上看它。 如果說此前的農業、工業、資訊革命只是生產力的躍升, 那麼這一次將是人, 甚至是一切生產力的改變。

吳霽虹

創新管理學家

創新人工智慧商業應用專家

“人工智慧衝擊下重建組織管理系統,

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擴建跑道”

隨著人工智慧的爆發, 無論是新零售還是電商, 都已經成為了傳統企業。 而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衝擊, 企業不動就是倒退, 但是亂動比不動死得更快, 所以怎麼動才是個人和企業實現利用AI賺錢的關鍵。

在我看來, 傳統企業要在這個風口上實現轉型, 要闖過三關:

第一關是將CT(語音、圖像、觸摸介面系統)、DT(資料抓取、分析、判斷、決策系統)、IT(深度連接、業務邏輯、運營邏輯系統)嵌入AI業務功能。 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

就掌握了客戶、應用雲和生態鏈三個AI領域的關鍵要素。

第二關是重塑商業模式。 在AI時代, 不懂移動場景應用的B2B、不懂資料及運算的B2C, 都很難賺到錢, 因為市場邏輯和商業邏輯徹底被顛覆了。 在這個時代裡, 一個成功轉型的商業模式, 一定是建立在某個移動場景中, 或基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而產生的。

第三關是變革組織與流程。 如果把公司的組織結構比作高速公路系統, 那麼在人工智慧的衝擊下重建的組織管理系統, 就像是在高速公路系統上擴建、修建的飛機跑道, 架構、位置、承重都不匹配, 飛機根本沒有辦法在這個跑道上起飛。

侯紀磊

Qualcomn(高通)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

“AI將把人類從冗雜的事情中解放出來”

在未來,人工智慧最終實現的應該是終端和雲端的相互協調、補充發展。終端側的人工智慧可以對雲端智慧進行補充,它的優點集中體現為:

① 低延遲性。如果每一個資訊都要到雲端再回來,傳輸上的延時會帶來很不好的體驗。而有了終端人工智慧的補充,在關鍵業務型服務上可以實現降低延時。

② 提高資料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終端側人工智慧可以對資料進行保護,目前它在終端層面已經具備的能力和技術,往往是比網路更有優勢。

③ 加強資料管理和分析。終端側引入人工智慧,就能形成智慧通信連接,從而優化雲端在感知、認知,甚至是資訊輸入和資訊承載上的能力。

我們在終端側進行人工智慧試驗,期望讓每一個處理器發揮最大功效,期望設備能加速深度學習的能力,創造在連接和計算方面的特殊優勢,從而把人與人,將物與物,深度連接起來。未來的人工智慧,將把人類從冗雜的事情中解放出來。

張蘊藍

紅領集團總裁

“10年,做對了4件事”

作為一個傳統製造業,在轉型路上一走10多年,從一天只能完成一套定制服裝到每天都能完成3000套,並成功摸索出了一個C2M商業生態,我把這些歸功於我們在互聯網時代裡及時做好的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們完成了工廠的轉型。 我們建立了四大資料庫系統,分別是服裝版型資料庫、服裝款式資料庫、服裝工藝資料庫、服裝BOW資料庫,在此基礎上,我們以工業化手段進行生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製造個性化的產品。

第二件事情,我們完成了SDE(空間資料庫引擎,可使空間資料在工業標準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中存儲、管理和快速查詢檢索)傳統產業升級,即採用了互聯網+工業的模式。對工廠端進行個性化改造,融入雲端、計算等智慧技術;通過資料分析,結合工業化手段製造個性化產品;再建立特定的銷售平臺,完成訂單的生成和資料轉化,這就是我們的SDE。

第三件事情,我們部署了多個平臺戰略。我們擁有創業平臺,通過平臺培養更多的創業者;我們創建了工商一體化的個性定制工廠直銷平臺,線上和線下互動,形成去中間化的自主平臺。

第四件事,我們形成了源點論組織體系。以一個極致扁平化、去領導化、去部門、去科層、去審批的體系形成企業架構,只通過強組織與自組織來運行。

在全新的智慧時代,傳統製造業需要的是對智慧製造的思考與踐行。而我們所做的這四件事情,正是傳統製造業在新時代中所做的轉型嘗試。

虞黎達

量品創始人

“不做10億件襯衫,只做好一件”

網路上有個說法,說中國出口1.2億件襯衫,就能換一架飛機。我從事製造業20年,加工製造10億件襯衫,就能給咱們賺了8架飛機。可是從去年開始,我不做10億件了,我只做一件襯衫。然而這一件襯衫,卻被我們做出了一年時間翻15倍的成績。這個成績的背後,是量品不斷進行柔性化改造的成果。

中國的傳統企業應該如何實現工業4.0柔性化改造?我認為要把握好四點:

① 抓住產品定義權。這個產品定義權,一定是有品牌有管道才可能把控,你把控不了,就幹不了這件事情。

② 善用“人海戰術”。中國的人口規模優勢仍然存在,我們有海一樣的消費群體,海一般的市場規模,善用“人海戰術”,就是做好一件產品,形成良好口碑,運用強大的消費者影響力進行產品行銷。

③ 不停反覆運算。以我們的襯衫為例,我們的版型系統每個星期都在反覆運算,根據客戶的回饋不斷優化,這其實也是一個資料積累的過程。在未來,反覆運算將成為品牌的重要競爭力。

④ 設備自動化。今年漢諾威工業展,我去參加了,我看到了德國在工業自動化上的優勢,很多東西可以引進來,用起來。

柏燁

少海匯創始合夥人,有屋科技總裁

“我們對人工智慧的研究側重出現了偏差”

說到人工智慧,我倒是希望它的功能更強一些,比如當我下達“把房間搞涼快一點”這個指令的時候,它能理解,什麼是“搞”,什麼樣的程度是“一點”。我甚至希望它可以智慧到我還沒有說,就知道怎麼做。

就目前來說,被應用在家庭中的機器人,其智力水準也只是相當於一個3歲的孩童。它能懂“把溫度調低1度”,但未必能理解“搞涼快一點”。而當一個家庭機器人背後擁有了雲端資料,再結合優先順序的計算,病採集到家庭人員生活習慣和身體素質的各類資訊,就可以實現這個對模糊指令的接受。

當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比較發達了,可很多人還是覺得這個東西好像離我們很遠。這或許是我們對人工智慧的研究側重出現了偏差,我們應該更多地偏向對人工智慧應用的研究,智慧家居就是人工智慧應用的表現之一。

我們還不能關起門來自己研究,我們要形成像少海匯這樣互補互助的生態群,有入口連接使用者端,有產品連接應用端,一個生態型的組織,通過產業生態來創造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的新未來。

轉型之戰的課程還在繼續,明天,不但有胡郁、陳懷宇、喬會君等各個領域的大咖帶來分享,還有吳老師和我們的老朋友曾玉波老師,將和從德國打飛的到上海的西門子首席研究科學家帶來現場腦力激蕩,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精彩的內容吧!

侯紀磊

Qualcomn(高通)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

“AI將把人類從冗雜的事情中解放出來”

在未來,人工智慧最終實現的應該是終端和雲端的相互協調、補充發展。終端側的人工智慧可以對雲端智慧進行補充,它的優點集中體現為:

① 低延遲性。如果每一個資訊都要到雲端再回來,傳輸上的延時會帶來很不好的體驗。而有了終端人工智慧的補充,在關鍵業務型服務上可以實現降低延時。

② 提高資料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終端側人工智慧可以對資料進行保護,目前它在終端層面已經具備的能力和技術,往往是比網路更有優勢。

③ 加強資料管理和分析。終端側引入人工智慧,就能形成智慧通信連接,從而優化雲端在感知、認知,甚至是資訊輸入和資訊承載上的能力。

我們在終端側進行人工智慧試驗,期望讓每一個處理器發揮最大功效,期望設備能加速深度學習的能力,創造在連接和計算方面的特殊優勢,從而把人與人,將物與物,深度連接起來。未來的人工智慧,將把人類從冗雜的事情中解放出來。

張蘊藍

紅領集團總裁

“10年,做對了4件事”

作為一個傳統製造業,在轉型路上一走10多年,從一天只能完成一套定制服裝到每天都能完成3000套,並成功摸索出了一個C2M商業生態,我把這些歸功於我們在互聯網時代裡及時做好的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們完成了工廠的轉型。 我們建立了四大資料庫系統,分別是服裝版型資料庫、服裝款式資料庫、服裝工藝資料庫、服裝BOW資料庫,在此基礎上,我們以工業化手段進行生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製造個性化的產品。

第二件事情,我們完成了SDE(空間資料庫引擎,可使空間資料在工業標準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中存儲、管理和快速查詢檢索)傳統產業升級,即採用了互聯網+工業的模式。對工廠端進行個性化改造,融入雲端、計算等智慧技術;通過資料分析,結合工業化手段製造個性化產品;再建立特定的銷售平臺,完成訂單的生成和資料轉化,這就是我們的SDE。

第三件事情,我們部署了多個平臺戰略。我們擁有創業平臺,通過平臺培養更多的創業者;我們創建了工商一體化的個性定制工廠直銷平臺,線上和線下互動,形成去中間化的自主平臺。

第四件事,我們形成了源點論組織體系。以一個極致扁平化、去領導化、去部門、去科層、去審批的體系形成企業架構,只通過強組織與自組織來運行。

在全新的智慧時代,傳統製造業需要的是對智慧製造的思考與踐行。而我們所做的這四件事情,正是傳統製造業在新時代中所做的轉型嘗試。

虞黎達

量品創始人

“不做10億件襯衫,只做好一件”

網路上有個說法,說中國出口1.2億件襯衫,就能換一架飛機。我從事製造業20年,加工製造10億件襯衫,就能給咱們賺了8架飛機。可是從去年開始,我不做10億件了,我只做一件襯衫。然而這一件襯衫,卻被我們做出了一年時間翻15倍的成績。這個成績的背後,是量品不斷進行柔性化改造的成果。

中國的傳統企業應該如何實現工業4.0柔性化改造?我認為要把握好四點:

① 抓住產品定義權。這個產品定義權,一定是有品牌有管道才可能把控,你把控不了,就幹不了這件事情。

② 善用“人海戰術”。中國的人口規模優勢仍然存在,我們有海一樣的消費群體,海一般的市場規模,善用“人海戰術”,就是做好一件產品,形成良好口碑,運用強大的消費者影響力進行產品行銷。

③ 不停反覆運算。以我們的襯衫為例,我們的版型系統每個星期都在反覆運算,根據客戶的回饋不斷優化,這其實也是一個資料積累的過程。在未來,反覆運算將成為品牌的重要競爭力。

④ 設備自動化。今年漢諾威工業展,我去參加了,我看到了德國在工業自動化上的優勢,很多東西可以引進來,用起來。

柏燁

少海匯創始合夥人,有屋科技總裁

“我們對人工智慧的研究側重出現了偏差”

說到人工智慧,我倒是希望它的功能更強一些,比如當我下達“把房間搞涼快一點”這個指令的時候,它能理解,什麼是“搞”,什麼樣的程度是“一點”。我甚至希望它可以智慧到我還沒有說,就知道怎麼做。

就目前來說,被應用在家庭中的機器人,其智力水準也只是相當於一個3歲的孩童。它能懂“把溫度調低1度”,但未必能理解“搞涼快一點”。而當一個家庭機器人背後擁有了雲端資料,再結合優先順序的計算,病採集到家庭人員生活習慣和身體素質的各類資訊,就可以實現這個對模糊指令的接受。

當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比較發達了,可很多人還是覺得這個東西好像離我們很遠。這或許是我們對人工智慧的研究側重出現了偏差,我們應該更多地偏向對人工智慧應用的研究,智慧家居就是人工智慧應用的表現之一。

我們還不能關起門來自己研究,我們要形成像少海匯這樣互補互助的生態群,有入口連接使用者端,有產品連接應用端,一個生態型的組織,通過產業生態來創造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的新未來。

轉型之戰的課程還在繼續,明天,不但有胡郁、陳懷宇、喬會君等各個領域的大咖帶來分享,還有吳老師和我們的老朋友曾玉波老師,將和從德國打飛的到上海的西門子首席研究科學家帶來現場腦力激蕩,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精彩的內容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