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羅馬尼亞元帥安東尼斯庫其人其事

在《歷史的細節:安東尼斯庫vs鐵衛軍與血戰奧德薩的羅馬尼亞軍》中, 我們主要描述的是羅馬尼亞軍在奧德薩戰役中的表現, 不少讀者希望瞭解一下安東尼斯庫。

本期《一世明哥私家歷史》說說羅馬尼亞元帥安東尼斯庫其人其事。

橡樹, 十萬火急!!

1944年8月23日, 布加勒斯特, 橡樹, 十萬火急!!

羅馬尼亞軍隊和愛國衛隊在羅共領導下, 武裝起義, 推翻了安東尼斯庫傀儡集團, 開始了解放羅馬尼亞的鬥爭。 羅馬尼亞軍隊從此調轉槍口對德軍採取了軍事行動, 直至戰爭勝利結束。

......

1946年5月17日, 經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審判後, 安東尼斯庫以叛國罪、屠殺人民罪被處以極刑。 6月1日執行槍決。

作為二戰中德國法西斯的幫兇、被宣判為戰犯, 安東尼斯庫並處以極刑, 這是理所應當的。

然而, 2006年12月25日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宣佈為安東尼斯庫和當時政府的22位部長平反, 並恢復名譽。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仔細回顧一下安東尼斯庫其人其事。

安東尼斯庫

安東尼斯庫1882年出生于皮特什蒂的軍人世家, 繼承家族傳統進入軍事學校學習, 並以班級最優秀的成績畢業。

在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中, 安東尼斯庫作為年輕指揮官嶄露頭角。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安東尼斯庫作為中層軍官贏得聲譽:他為防禦1917年德國對摩爾達維亞的進攻立下汗馬功勞。

當時作為強烈的反德主義者的安東尼斯庫, 他堅決反對羅馬尼亞同德國及其同盟國單獨媾和。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由於安東尼斯庫極端仇視無產階級革命, 他隨羅馬尼亞王國軍隊去鎮壓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羅馬尼亞王室對他倍加重用:

1922年安東尼斯庫出任羅馬尼亞駐法國武官。

1923年-1927年安東尼斯庫出任羅馬尼亞駐英國武官。

安東尼斯庫在法國和英國軍政界贏得了高度重視。

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羅馬尼亞政壇, 除了傳統的自由, 農民兩黨之外, 還有受蘇俄支援的羅共, 與受國際民粹潮流影響而誕生的鐵衛軍, 這兩極勢力一併雄起。

鐵衛軍

羅共打出國際工運的大旗, 主要在大中城市的工業區活動, 鐵衛軍則提出“一人一畝地”, 爭取大羅馬尼亞生存空間的口號, 活動空間在鄉村, 在農民與退伍軍人中有號召力。

進入1930年代初, 羅馬尼亞議會, 政府, 王室中的大佬們決定迎卡羅爾二世復位, 希望一個成年的國王也許更能平息黨派間的紛爭。

1934年安東尼斯庫晉升為上將。

1937年安東尼斯庫被破格提任為羅馬尼亞王國軍隊總參謀長。

1938年安東尼斯庫再升任羅馬尼亞王國陸軍大臣。

十年下來, 羅馬尼亞換了25屆內閣,局面仍舊沒有任何好轉。而羅馬尼亞此時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1940年,殘酷的命運抉擇擺在羅馬尼亞面前。

裡賓特洛甫與莫洛托夫簽訂密約

根據當時蘇德兩國外長裡賓特洛甫與莫洛托夫簽訂的密約,蘇聯可以得到包括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波蘭東部,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莫爾達瓦在內的廣大領土。

蘇聯在與德國簽約之後,派兵開進了羅馬尼亞。

當時羅馬尼亞處於巨大的危機之中,羅馬尼亞雖極力希望在戰爭保持中立,但三分之一的領土已經割讓給蘇聯、匈牙利和保加利亞。

蘇聯紅軍屯兵邊界,謀劃進一步控制羅馬尼亞,卡羅爾二世國王決定放棄軍事抵抗,將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兩個省割讓給蘇聯。

安東尼斯庫立即拜會卡羅爾二世國王,堅決反對國王未經任何軍事抵抗就將比羅馬尼亞的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兩個省割讓給蘇聯,並要求國王授權他組成新一屆羅馬尼亞政府。

卡羅爾二世

卡羅爾二世國王立即將安東尼斯庫拘捕。然而,德國外交部則寄希望于安東內斯庫當羅馬尼亞未來的獨裁者,通過外交干涉迫使卡羅爾二世國王釋放安東尼斯庫。

國王卡羅爾二世指望依靠安東內斯庫和德國的友好關係,以及鐵衛軍和國家自由党、國家農民党的領導層去維護他的君主獨裁,於是最終授予安東尼斯庫組閣的全權。

安東尼斯庫被授予全權之後不到24小時,他聯合鐵衛軍和國家自由党、國家農民党等各黨派首腦要求國王遜位給兒子米哈伊一世,並離開羅馬尼亞再次流亡。

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

1940年9月6日米哈伊國王繼位,給予自稱國家領袖的安東尼斯庫獨裁的權利。

安東尼斯庫立即廢除憲法,攫取頒佈法令的大權,宣佈“鐵衛軍”為唯一合法的政黨,將國家自由党、國家農民党等各黨派強行解散。安東尼斯庫試圖領導這個國家穿過這一片混亂和危險的水域:

當時蘇聯紅軍兵臨城下,而法國已投降德國,英國正遭受德國轟炸,德國已經控制中歐。

為了從羅馬尼亞獲取石油,德國也不願意羅馬尼亞被蘇聯控制,這時納粹德國伸來橄欖枝,願意幫助羅馬尼亞抵抗蘇軍侵略,當然,如果羅馬尼亞不與德國結盟,那麼反過來德國還會支持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二國對羅馬尼亞的領土要求。

安東尼斯庫現除了德國牌已經別無選擇了。

安東尼斯庫與希特勒

1940年10月安東尼斯庫同意德軍進駐羅馬尼亞(次年德軍由此進攻南斯拉夫)。

1940年11月安東尼斯庫代表羅馬尼亞簽約正式加入軸心國集團。

1940年12月4日,安東內斯庫在柏林同納粹德國簽定了羅德經濟10年合作協定。根據此協定,羅馬尼亞必須按照主要經濟產品銷往德國的方向來改建本國的交通線,並聘請德國專家來管理本國各個經濟部門。為了適應德國戰爭經濟的需要,羅馬尼亞要降低本國貨幣對德國馬克的比價。這樣一來,羅馬尼亞的軍隊和經濟都被德國控制。

1941年1月14日,安東尼斯庫獲悉納粹德國準備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後,前往德國向希特勒表述羅馬尼亞軍隊參戰問題。安東尼斯庫不但保證本國軍隊將站在德國方面對蘇軍作戰,而且允諾承擔德軍通過羅馬尼亞領土前往蘇聯前線的所有費用。

羅馬尼亞石油

1941年1月22日,在希特勒支持下,回國不久安東尼斯庫清洗了發動政變的鐵衛軍,掌握軍政大權。他依照德國和義大利的獨裁體制,宣佈羅馬尼亞為“軍團國家”,廢除憲法,取締一切政黨,在國內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

安東尼斯庫在德國官方支持下,穩固政權後,5月11日希特勒在巴伐利亞山區的鄉間別墅裡召見安東尼斯庫,希特勒向他透露了德國將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確切消息,並明確要求羅馬尼亞派兵出戰。

作為羅馬尼亞參戰的回報,希特勒答應羅馬尼亞吞併蘇聯第聶伯河以西的土地。

安東尼斯庫根據同德國達成的協議,在1941年6月5日秘密下令在本國進行了戰爭總動員。

1941年6月22日,羅馬尼亞軍同納粹德軍一起對蘇聯發起進攻,動員兵力達30多個師近百萬人。

1941年7月27日,羅馬尼亞以戰死10486名士兵的代價收復之前蘇聯佔領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因為這一戰績,希特勒授予安東尼斯庫陸軍元帥軍銜,並正式要求羅馬尼亞軍隊作為主力,在德軍支援下攻佔蘇聯黑海港口城市奧德薩(Odessa),切斷蘇聯通過奧德薩從黑海向烏克蘭輸送兵力和物資的管道,同時也方便德軍抽出兵力進犯蘇聯腹地。

二戰羅馬尼亞軍

安東尼斯庫得到除羅共之外的全民一致支援,但國王和各政治勢力都敦促安東尼斯庫撤出戰鬥,並把羅馬尼亞軍隊帶回家。

安東尼斯庫深信自己在與德國聯盟中的杠杆作用,沒有理睬他們,他繼續帶領羅馬尼亞軍隊和德軍並肩作戰,於10月16日佔領了奧德薩。(詳見《二戰經典戰例:巴巴羅薩計畫奧德薩戰役中的羅馬尼亞軍》)。

奧德薩戰役中的羅馬尼亞軍

作為回報,德國給予羅馬尼亞包括奧德薩在內的,從比薩拉比亞到德涅斯特河地區的控制權,當地共有2150萬人。

佔領奧德薩後,安東尼斯庫再次否決了要求結束戰爭的懇請。

1941年11月28日,英國政府向羅馬尼亞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一個星期內停止對蘇聯的軍事行動,撤回6月22日的邊界內,否則宣戰。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羅馬尼亞在1941年年底也向英國宣戰,並同時向美國宣戰。

希特勒和安東尼斯庫

1942年夏季羅馬尼亞軍隊跟隨德軍一直挺進到伏爾加河流域,作為掩護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的側翼。隨著寒冬的到來,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優勢轉向蘇軍:

蘇軍集中優勢兵力強攻比德軍戰鬥力略弱的羅馬尼亞軍隊,在頓河突破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e防線,隨後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又突破了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防線,蘇軍迅速轉入反攻,完成了對德軍第6集團軍的大包圍,從而最後贏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最後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鬥細節,可詳見《斯大林格勒死亡日記:德軍連長帕爾塞瓦爾生命的最後19天》)

斯大林格勒死亡日記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羅馬尼亞軍在蘇聯戰場已損失近半;安東尼斯庫又裝備了19個師,繼續和德軍並肩作戰。

1944年2月,安東尼斯庫與納粹德國簽定新約,進一步加強德軍在羅馬尼亞的地位,並承諾向德國供應糧食。

1944年3月,蘇聯紅軍反攻順利,羅馬尼亞政府中有人開始求和,但英美拒絕直接談判,聲稱沒有蘇聯的同意就不會有任何和平,而蘇聯條件是恢復1939年的國界,驅逐德軍,允許蘇軍自由通行。

安東尼斯庫拒絕這樣做。

橡樹,十萬火急

1944年6月,國家農民党、社會民主黨和羅共達成一致,秘密組建國家民主集團,向同盟國表示,他們將推翻不退出戰爭的安東尼斯庫。

1944年8月20日,蘇軍攻入羅馬尼亞。8月22日國家民主集團秘密會見了羅馬尼亞國王,商定在26日發動起義推翻安東尼斯庫。(起義代號:橡樹,十萬火急)

8月23日,羅馬尼亞王室單方面採取行動抓捕了安東尼斯庫,鎖入前國王收藏郵票的保險櫃中。當夜,國王通過無線電廣播向全國宣告,安東尼斯庫的獨裁統治已結束,將由國家民主集團組成新一屆政府,同時宣佈和德國斷交,接受同盟國的停戰條件。

橡樹,十萬火急

隨後安東尼斯庫被移交給羅馬尼亞共產黨,其後又移交給一周後進駐布加勒斯特的蘇聯軍隊。

1946年5月17日,經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審判後,以叛國罪、屠殺人民罪被處以極刑。6月1日執行槍決。

2006年12月25日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在判決書中,為安東尼斯庫及其政府閣員在二戰初期追隨法西斯德國進攻蘇聯的罪行做了平反。

按照法院的觀點,安東尼斯庫領導羅馬尼亞軍隊在1941年春天,從蘇聯的威脅中解放了羅馬尼亞。

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對此解釋說,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議定書,顯示蘇聯企圖侵略羅馬尼亞領土,當時安東尼斯庫選擇聯合德國顯然受此影響。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指出,1946年羅馬尼亞人民法院顯然並不知道這一秘密議定書的存在。

羅馬尼亞法律委員會主席安東也指出,每當出現新證據的時候,就該考慮重新修改歷史。

對於羅馬尼亞地方法院為安東尼斯庫平反這一事件,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難以接受,認為羅馬尼亞地方法院的決議試圖重新定義二戰的結果,這是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者的極大侮辱。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進入《一世明哥私家歷史》專欄 羅馬尼亞換了25屆內閣,局面仍舊沒有任何好轉。而羅馬尼亞此時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1940年,殘酷的命運抉擇擺在羅馬尼亞面前。

裡賓特洛甫與莫洛托夫簽訂密約

根據當時蘇德兩國外長裡賓特洛甫與莫洛托夫簽訂的密約,蘇聯可以得到包括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波蘭東部,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莫爾達瓦在內的廣大領土。

蘇聯在與德國簽約之後,派兵開進了羅馬尼亞。

當時羅馬尼亞處於巨大的危機之中,羅馬尼亞雖極力希望在戰爭保持中立,但三分之一的領土已經割讓給蘇聯、匈牙利和保加利亞。

蘇聯紅軍屯兵邊界,謀劃進一步控制羅馬尼亞,卡羅爾二世國王決定放棄軍事抵抗,將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兩個省割讓給蘇聯。

安東尼斯庫立即拜會卡羅爾二世國王,堅決反對國王未經任何軍事抵抗就將比羅馬尼亞的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兩個省割讓給蘇聯,並要求國王授權他組成新一屆羅馬尼亞政府。

卡羅爾二世

卡羅爾二世國王立即將安東尼斯庫拘捕。然而,德國外交部則寄希望于安東內斯庫當羅馬尼亞未來的獨裁者,通過外交干涉迫使卡羅爾二世國王釋放安東尼斯庫。

國王卡羅爾二世指望依靠安東內斯庫和德國的友好關係,以及鐵衛軍和國家自由党、國家農民党的領導層去維護他的君主獨裁,於是最終授予安東尼斯庫組閣的全權。

安東尼斯庫被授予全權之後不到24小時,他聯合鐵衛軍和國家自由党、國家農民党等各黨派首腦要求國王遜位給兒子米哈伊一世,並離開羅馬尼亞再次流亡。

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

1940年9月6日米哈伊國王繼位,給予自稱國家領袖的安東尼斯庫獨裁的權利。

安東尼斯庫立即廢除憲法,攫取頒佈法令的大權,宣佈“鐵衛軍”為唯一合法的政黨,將國家自由党、國家農民党等各黨派強行解散。安東尼斯庫試圖領導這個國家穿過這一片混亂和危險的水域:

當時蘇聯紅軍兵臨城下,而法國已投降德國,英國正遭受德國轟炸,德國已經控制中歐。

為了從羅馬尼亞獲取石油,德國也不願意羅馬尼亞被蘇聯控制,這時納粹德國伸來橄欖枝,願意幫助羅馬尼亞抵抗蘇軍侵略,當然,如果羅馬尼亞不與德國結盟,那麼反過來德國還會支持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二國對羅馬尼亞的領土要求。

安東尼斯庫現除了德國牌已經別無選擇了。

安東尼斯庫與希特勒

1940年10月安東尼斯庫同意德軍進駐羅馬尼亞(次年德軍由此進攻南斯拉夫)。

1940年11月安東尼斯庫代表羅馬尼亞簽約正式加入軸心國集團。

1940年12月4日,安東內斯庫在柏林同納粹德國簽定了羅德經濟10年合作協定。根據此協定,羅馬尼亞必須按照主要經濟產品銷往德國的方向來改建本國的交通線,並聘請德國專家來管理本國各個經濟部門。為了適應德國戰爭經濟的需要,羅馬尼亞要降低本國貨幣對德國馬克的比價。這樣一來,羅馬尼亞的軍隊和經濟都被德國控制。

1941年1月14日,安東尼斯庫獲悉納粹德國準備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後,前往德國向希特勒表述羅馬尼亞軍隊參戰問題。安東尼斯庫不但保證本國軍隊將站在德國方面對蘇軍作戰,而且允諾承擔德軍通過羅馬尼亞領土前往蘇聯前線的所有費用。

羅馬尼亞石油

1941年1月22日,在希特勒支持下,回國不久安東尼斯庫清洗了發動政變的鐵衛軍,掌握軍政大權。他依照德國和義大利的獨裁體制,宣佈羅馬尼亞為“軍團國家”,廢除憲法,取締一切政黨,在國內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

安東尼斯庫在德國官方支持下,穩固政權後,5月11日希特勒在巴伐利亞山區的鄉間別墅裡召見安東尼斯庫,希特勒向他透露了德國將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確切消息,並明確要求羅馬尼亞派兵出戰。

作為羅馬尼亞參戰的回報,希特勒答應羅馬尼亞吞併蘇聯第聶伯河以西的土地。

安東尼斯庫根據同德國達成的協議,在1941年6月5日秘密下令在本國進行了戰爭總動員。

1941年6月22日,羅馬尼亞軍同納粹德軍一起對蘇聯發起進攻,動員兵力達30多個師近百萬人。

1941年7月27日,羅馬尼亞以戰死10486名士兵的代價收復之前蘇聯佔領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因為這一戰績,希特勒授予安東尼斯庫陸軍元帥軍銜,並正式要求羅馬尼亞軍隊作為主力,在德軍支援下攻佔蘇聯黑海港口城市奧德薩(Odessa),切斷蘇聯通過奧德薩從黑海向烏克蘭輸送兵力和物資的管道,同時也方便德軍抽出兵力進犯蘇聯腹地。

二戰羅馬尼亞軍

安東尼斯庫得到除羅共之外的全民一致支援,但國王和各政治勢力都敦促安東尼斯庫撤出戰鬥,並把羅馬尼亞軍隊帶回家。

安東尼斯庫深信自己在與德國聯盟中的杠杆作用,沒有理睬他們,他繼續帶領羅馬尼亞軍隊和德軍並肩作戰,於10月16日佔領了奧德薩。(詳見《二戰經典戰例:巴巴羅薩計畫奧德薩戰役中的羅馬尼亞軍》)。

奧德薩戰役中的羅馬尼亞軍

作為回報,德國給予羅馬尼亞包括奧德薩在內的,從比薩拉比亞到德涅斯特河地區的控制權,當地共有2150萬人。

佔領奧德薩後,安東尼斯庫再次否決了要求結束戰爭的懇請。

1941年11月28日,英國政府向羅馬尼亞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一個星期內停止對蘇聯的軍事行動,撤回6月22日的邊界內,否則宣戰。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羅馬尼亞在1941年年底也向英國宣戰,並同時向美國宣戰。

希特勒和安東尼斯庫

1942年夏季羅馬尼亞軍隊跟隨德軍一直挺進到伏爾加河流域,作為掩護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的側翼。隨著寒冬的到來,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優勢轉向蘇軍:

蘇軍集中優勢兵力強攻比德軍戰鬥力略弱的羅馬尼亞軍隊,在頓河突破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e防線,隨後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又突破了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防線,蘇軍迅速轉入反攻,完成了對德軍第6集團軍的大包圍,從而最後贏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最後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鬥細節,可詳見《斯大林格勒死亡日記:德軍連長帕爾塞瓦爾生命的最後19天》)

斯大林格勒死亡日記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羅馬尼亞軍在蘇聯戰場已損失近半;安東尼斯庫又裝備了19個師,繼續和德軍並肩作戰。

1944年2月,安東尼斯庫與納粹德國簽定新約,進一步加強德軍在羅馬尼亞的地位,並承諾向德國供應糧食。

1944年3月,蘇聯紅軍反攻順利,羅馬尼亞政府中有人開始求和,但英美拒絕直接談判,聲稱沒有蘇聯的同意就不會有任何和平,而蘇聯條件是恢復1939年的國界,驅逐德軍,允許蘇軍自由通行。

安東尼斯庫拒絕這樣做。

橡樹,十萬火急

1944年6月,國家農民党、社會民主黨和羅共達成一致,秘密組建國家民主集團,向同盟國表示,他們將推翻不退出戰爭的安東尼斯庫。

1944年8月20日,蘇軍攻入羅馬尼亞。8月22日國家民主集團秘密會見了羅馬尼亞國王,商定在26日發動起義推翻安東尼斯庫。(起義代號:橡樹,十萬火急)

8月23日,羅馬尼亞王室單方面採取行動抓捕了安東尼斯庫,鎖入前國王收藏郵票的保險櫃中。當夜,國王通過無線電廣播向全國宣告,安東尼斯庫的獨裁統治已結束,將由國家民主集團組成新一屆政府,同時宣佈和德國斷交,接受同盟國的停戰條件。

橡樹,十萬火急

隨後安東尼斯庫被移交給羅馬尼亞共產黨,其後又移交給一周後進駐布加勒斯特的蘇聯軍隊。

1946年5月17日,經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審判後,以叛國罪、屠殺人民罪被處以極刑。6月1日執行槍決。

2006年12月25日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在判決書中,為安東尼斯庫及其政府閣員在二戰初期追隨法西斯德國進攻蘇聯的罪行做了平反。

按照法院的觀點,安東尼斯庫領導羅馬尼亞軍隊在1941年春天,從蘇聯的威脅中解放了羅馬尼亞。

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對此解釋說,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議定書,顯示蘇聯企圖侵略羅馬尼亞領土,當時安東尼斯庫選擇聯合德國顯然受此影響。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指出,1946年羅馬尼亞人民法院顯然並不知道這一秘密議定書的存在。

羅馬尼亞法律委員會主席安東也指出,每當出現新證據的時候,就該考慮重新修改歷史。

對於羅馬尼亞地方法院為安東尼斯庫平反這一事件,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難以接受,認為羅馬尼亞地方法院的決議試圖重新定義二戰的結果,這是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者的極大侮辱。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進入《一世明哥私家歷史》專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