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神機妙算劉伯溫,一輩子也沒算准這1件事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臣, 是朱元璋指揮中樞的重要成員之一。 在民間, 劉伯溫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並且化身成為半仙一流的神奇人物,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前知500年後知500年, 呼風喚雨, 妙算如神。

民間關於劉伯溫的種種傳說, 大多來源於評書戲劇, 與真實歷史還是有差別的。 在《明史》中記載, 劉伯溫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和理政才能, 在分析判斷敵情時, 經常能憑藉敏銳的觀察力, 和豐富的鬥爭經驗, 對下一步局勢發展做出精准的判斷和預測。 他確實也通曉陰陽八卦之類的江湖術數, 然而這些只說明他學識淵博興趣廣泛, 如果因此就把他歸為算命打卦的鐵嘴半仙一類, 簡直是對這位軍事家和文學家的貶低和侮辱。

劉伯溫料敵如神

劉伯溫的對敵情的預測判斷能力, 有時確實達到匪夷所思的驚人程度。 《明史》記載, 在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中, 雙方幾千艘戰船在湖面往來衝突, 炮箭如雨。 朱元璋乘坐明軍水師的旗艦, 親臨戰場坐鎮指揮。

雙方正在酣戰, 劉伯溫本來站立在朱元璋身邊, 突然跳起來大聲呼喊, 不由分說, 拖拽著朱元璋換乘到另一艘船。 朱元璋不明所以, 正要發問, 陳友諒方面數發炮彈襲來,

正中原來乘坐的旗艦, 旗艦當場被炸碎。 陳友諒在高處望見朱元璋旗艦被炸毀了, 高興的手舞足蹈, 以為大局已定, 明軍群龍無首馬上崩潰。 誰知明軍沒事人一樣, 依舊隊伍嚴整, 指揮調度紋絲不亂, 後來才發現朱元璋在另一艘船上指揮, 陳友諒登時大為沮喪, 部下軍隊也疑心天助朱元璋, 士氣大受影響。

雙方相持不下好幾天。 劉伯溫審時度勢, 建議朱元璋及時調整主攻方向, 並選擇一個“金木相反”的日子再度大舉進攻, 大獲全勝。

劉伯溫求雨失算

劉伯溫性格耿直, 遇事從不肯徇私, 也不會拉幫結派。 朱元璋開國後, 封他為禦史中丞, 專門管監察整治犯法官員。 某一年, 中書省官員李彬貪贓枉法, 被劉伯溫查獲, 準備按律斬首。 李彬是宰相李善長的人, 李善長出面找劉求情。 劉伯溫鐵面無私, 當場拒絕。

李善長無法可想, 腦筋一轉想了個轍, 說:“今年天旱數月不下雨了, 全國上下都在求雨。 現在殺人, 恐怕有傷上天好生之德, 激怒上天, 更加不肯下雨了。 ”劉伯溫斬釘截鐵地說:“殺李彬,

天必雨。 ”李善長吃了個沒趣, 從此懷恨在心。

誰知一向神機妙算的劉伯溫, 此次沒算准, 殺了李彬老天還是不下雨。 李善長乘機上表參奏劉, 說不下雨是因他亂殺人激怒上天。 朱元璋倒也不糊塗, 並沒聽李的話。 他還專門請教劉伯溫, 怎樣才能感到上天來一場大雨。 劉伯溫回答說:“開過征戰期間, 戰死的很多士卒, 家屬沒有得到安置, 怨氣鬱結。 幾項大工程中, 因公死亡的很多工匠, 朝廷也沒有認真安葬, 把這些事辦好, 就能下雨”。 朱元璋一向聽信劉, 急忙派人去落實了這幾件事。

結果再次失算, 天旱依舊, 滴雨未下。 朱元璋對劉大為不滿, 開始懷疑劉做事不肯盡心盡力。 李善長乘機煽動官員們輪番上書參奏劉, 劉不得已黯然辭官。

劉不得已黯然辭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