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清潔能源取暖贏得認可 資源消耗和經濟成本雙下降

中科院日前對外宣佈, 全球首套煤經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工業示範專案一次投產成功。 這套採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陝西延長石油集團共同研發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

標誌著我國率先具有了設計和建設百萬噸級煤基乙醇大型工業裝置的能力, 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煤炭清潔化利用以及緩解大氣污染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圖為位於陝西興平延長集團興

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關係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 關係霧霾天能不能減少, 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

記者近日在北方部分地區採訪瞭解到, 採用地熱、電能、光伏等清潔能源取暖已經廣為居民接受。 清潔能源取暖帶來了資源消耗和經濟成本雙下降, 贏得了社會廣泛認可。 但專家和業內人士也表示,

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清潔能源採暖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為了推進清潔取暖這項長期系統工程, 需要從不斷完善價格機制、補貼機制, 從供給側、消費側等各方面同時推進。

能源替代開闢取暖新時代

回想起以前燒煤取暖的日子, 嗆人的黑煙、飄散的黑灰等畫面, 讓家住天津東麗區躍進路福陽西裡的劉先生記憶猶新。 從2016年採暖季開始, 這樣的畫面徹底成為歷史, 社區迎來了地熱取暖的新時代。

所謂地熱取暖, 是先將深層地熱水抽出過濾後通過換熱器、水源熱泵等設備將熱能轉換後重新回灌到地下, 如此循環往復達到供暖效果。 在天津, 地熱採暖取代傳統能源採暖的步伐越來越快。

據介紹, 天津蘊藏豐富的地熱資源,

分佈面積達8700平方公里, 約占全市總面積的80%。 天津市國土房管局地熱管理處處長侯福志說, 目前天津地熱供暖面積已經達到2500多萬平方米, 占全國地熱供暖總面積的25%。 截至這個供暖季, 全市地熱供暖社區(含公建)達367個, 受益人口達100萬人。

相比于傳統燃煤取暖, 地熱取暖的成本不僅更低, 環境效益也十分突出。 據測算, 僅通過地熱採暖一項, 天津每年相當於代替34.75萬噸原煤,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2.91萬噸, 減少排放粉煤塵2779噸、二氧化硫5907噸、氮氧化物2085噸、一氧化碳17.72萬立方米。

不僅地熱在取暖中大顯神威, 燃氣的廣泛使用也為清潔取暖做出了表率。 隨著近年來供熱鍋爐煤改燃、煤改電以及地熱取暖等民生工程的實施, 天津燃氣供熱比重由2010年的0.4%提高到38%,

熱電、燃氣等清潔能源供熱比重由31.7%提高到78.7%。 到2015年, 天津已經實現了中心城區無燃煤供熱。

每逢冬季, 幾乎半年時間都在採暖期的東北經常被霧霾困擾, 取暖燃煤以及燃燒木材等其他傳統取暖方式是“罪魁禍首”之一。 如今, 東北一些地區已經告別了這樣的窘境。 在吉林省白城市下屬的洮南市, 風電採暖讓居民有了更好的溫暖體驗。 家住洮南市盛豪鑫龍社區的李珍告訴記者, 自從用上電採暖, 家裡既溫暖又乾淨, 即便是外面零下30多度, 家裡溫度也能保持在20度以上。

李珍所在的盛豪鑫龍社區使用的是吉林省第一家風電清潔供暖示範專案。 2011年, 這個社區開始風電供暖模式。 據供熱站工作人員介紹,

這種供暖方式是利用電網低谷時段的電量, 讓9台高溫承壓蓄熱式電鍋爐制熱及蓄熱, 同時將高溫熱能交換到二次熱網, 為社區居民提供24小時地熱供暖。

國網吉林電力公司有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 在面積為16.3萬平方米的盛豪鑫龍社區, 每年取暖利用電量2700萬千瓦時, 可節約9000噸標煤, 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噸, 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50噸。

在京津冀、黑吉遼等供暖集中區域, 利用地熱、燃氣、電能等資源取暖試點正在廣泛開展。 從2003年北京就開始實施煤改電工程, 到2015年底, 核心區基本實現取暖無煤化。 有統計顯示, 僅北京地區每年所用的天然氣相當於替代燃煤2434萬噸, 減少煙塵排放2.16萬噸,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噸。

天津、北京、吉林等地的實踐是我國北方積極推進清潔能源取暖的縮影。 近年來,國家制定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行動計畫,並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供熱。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各類可再生能源供熱和民用燃料總計可替代化石能源約1.5億噸標準煤。

徹底消除散煤困難重重

雖然電氣採暖等已經成為部分地區的主要熱能來源,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目前清潔能源取暖的價格機制、補貼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供需的各個環節還存在一些漏洞。

據記者瞭解,散煤是清潔能源取暖最難攻克的對象。天津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楊勇介紹,從去年採暖季開始,天津雖實施了潔淨煤替代,但散煤取暖污染仍是冬季天津主要污染來源之一,“一噸散煤的污染排放是電煤的10倍,即使實現了清潔煤替代,除二氧化硫外,煙粉塵等污染物仍排放較大。”

天津一些取暖設備企業負責人表示,在散煤相對集中的農村地區,徹底消除散煤困難重重。其中,由於價格相對較高、補貼機制不完善,清潔能源取暖設備在農村賣不動,一些農村的電力硬體系統也跟不上清潔能源取暖設備的需求。

在北京,房山區是散煤使用最多的地區,燃煤鍋爐存量大、燃氣管線覆蓋率低,燃氣、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這從客觀上阻礙了清潔能源的利用。

據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曾景海介紹,北京今年的散煤改造任務,大部分是像房山區這樣難啃的“硬骨頭”。一是點多,多為小鍋爐,有近千家,分散在遠郊區,統籌難度大;二是面廣,改造物件涉及中央單位、駐京部隊、武警部隊、市屬單位、區屬單位;三是實施難度大,今年改造物件多位於偏遠地區,基礎設施普遍薄弱。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火電占取暖大頭的格局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對於煤炭等能源的依賴還沒有徹底改變,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清潔能源採暖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推動清潔能源取暖已成共識

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為了搞好推進清潔能源取暖這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從不斷完善價格機制、補貼機制,從供給側、消費側等各方面同時推進。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說,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取暖,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相關各方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同時,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和企業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強能源供應和資金支援力度,不斷創新技術,大力推進集中供暖、燃氣供暖、電供暖和地熱供暖、生物質能供暖,逐步提高清潔取暖的比重。

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不久前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中,將北方居民採暖作為電能替代重點領域之一。在國家能源局發佈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風電發展“十三五” 規劃中,都把供暖列為其能源使用的重要目標。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推動清潔能源取暖已經成為北方各省市的共識。在今年北京、河北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把進一步削減煤炭消費、提倡高效集中利用、對原有設備進行清潔能源改造等作為重要內容。其中,北京提出,實施4000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採暖季結束後華能北京熱電廠燃煤機組停機備用。

北京市環保局日前召開發佈會稱,2017年,將以超常規措施治理燃煤污染,明確北京市今年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4000蒸噸左右,遠郊區平原地區10蒸噸及以下和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清零”的任務目標。

今年北京市的市區兩級還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市級給予每蒸噸13萬元的補貼,房山、大興、昌平等區也出臺了區級補貼政策,幫助屬地燃煤鍋爐開展清潔能源改造工作。

房山區環保局大氣科科長柴進說,今年將鼓勵採用協力廠商治理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並在享受市級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區級財政按照1∶1配套進行資金補助。

(本文由記者劉碩、張華迎、汪偉、 李雙溪采寫)

近年來,國家制定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行動計畫,並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供熱。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各類可再生能源供熱和民用燃料總計可替代化石能源約1.5億噸標準煤。

徹底消除散煤困難重重

雖然電氣採暖等已經成為部分地區的主要熱能來源,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目前清潔能源取暖的價格機制、補貼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供需的各個環節還存在一些漏洞。

據記者瞭解,散煤是清潔能源取暖最難攻克的對象。天津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楊勇介紹,從去年採暖季開始,天津雖實施了潔淨煤替代,但散煤取暖污染仍是冬季天津主要污染來源之一,“一噸散煤的污染排放是電煤的10倍,即使實現了清潔煤替代,除二氧化硫外,煙粉塵等污染物仍排放較大。”

天津一些取暖設備企業負責人表示,在散煤相對集中的農村地區,徹底消除散煤困難重重。其中,由於價格相對較高、補貼機制不完善,清潔能源取暖設備在農村賣不動,一些農村的電力硬體系統也跟不上清潔能源取暖設備的需求。

在北京,房山區是散煤使用最多的地區,燃煤鍋爐存量大、燃氣管線覆蓋率低,燃氣、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這從客觀上阻礙了清潔能源的利用。

據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曾景海介紹,北京今年的散煤改造任務,大部分是像房山區這樣難啃的“硬骨頭”。一是點多,多為小鍋爐,有近千家,分散在遠郊區,統籌難度大;二是面廣,改造物件涉及中央單位、駐京部隊、武警部隊、市屬單位、區屬單位;三是實施難度大,今年改造物件多位於偏遠地區,基礎設施普遍薄弱。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火電占取暖大頭的格局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對於煤炭等能源的依賴還沒有徹底改變,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清潔能源採暖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推動清潔能源取暖已成共識

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為了搞好推進清潔能源取暖這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從不斷完善價格機制、補貼機制,從供給側、消費側等各方面同時推進。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說,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取暖,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相關各方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同時,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和企業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強能源供應和資金支援力度,不斷創新技術,大力推進集中供暖、燃氣供暖、電供暖和地熱供暖、生物質能供暖,逐步提高清潔取暖的比重。

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不久前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中,將北方居民採暖作為電能替代重點領域之一。在國家能源局發佈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風電發展“十三五” 規劃中,都把供暖列為其能源使用的重要目標。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推動清潔能源取暖已經成為北方各省市的共識。在今年北京、河北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把進一步削減煤炭消費、提倡高效集中利用、對原有設備進行清潔能源改造等作為重要內容。其中,北京提出,實施4000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採暖季結束後華能北京熱電廠燃煤機組停機備用。

北京市環保局日前召開發佈會稱,2017年,將以超常規措施治理燃煤污染,明確北京市今年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4000蒸噸左右,遠郊區平原地區10蒸噸及以下和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清零”的任務目標。

今年北京市的市區兩級還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市級給予每蒸噸13萬元的補貼,房山、大興、昌平等區也出臺了區級補貼政策,幫助屬地燃煤鍋爐開展清潔能源改造工作。

房山區環保局大氣科科長柴進說,今年將鼓勵採用協力廠商治理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並在享受市級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區級財政按照1∶1配套進行資金補助。

(本文由記者劉碩、張華迎、汪偉、 李雙溪采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