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江征方臘戰鬥中許多將領的犧牲毫無價值

看《水滸傳》你會覺得很怪異, 征大遼、征田虎、征王慶都無將領犧牲, 征方臘一下子犧牲那麼多, 許多將領的牲犧簡直毫無意義。 難道是因為小說作者就隨意而為?

其實不是作者隨意, 作者是有深意的。

屢次請命出征, 彰顯梁山集團的忠心。 完勝強敵, 說明指揮的英明、梁山集團的實力。 梁山將領多而兵少, 根據地狹小, 物資供應不足, 招安後宋江和盧俊義分兵攻伐, 這是相當英明的。 有了大宋的鼎力支持, 梁山英雄如虎添翼。 然刀槍無眼, 眾多將領最終都凱旋而回, 得益于宋江吳用盧俊義朱武用兵謹慎。

比如攻打大遼渾天象陣, 沒有萬全之策就暫緩行動, 避免了重大傷亡。 相反倒是朝廷派來的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王文斌沉不住氣, 結果貿然出戰作了無謂犧牲。 如果是林沖或是關勝、盧俊義出戰, 這種情況下一樣沒有好結果。 有實力但並不蠻幹, 而是開動腦筋巧幹, 征大遼征田虎征王慶都是如此, 預先偵察, 料敵機先, 分化敵人, 利用降將, 政治攻勢, 一套組合拳操演完, 基本就齊活了。

可是征方臘就不是這樣了。

首先是入雲龍公孫勝辭別回山, 奉養老母。 梁山眾人, 以公孫勝為代表, 上上下下都認為功德圓滿, 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居功自傲, 驕傲自滿情緒在滋長。 難怪楊志一聽說征方臘, 就一病不起。

其次是大宋皇帝,

徵調了金大堅、皇甫端。 蔡京太師要走了蕭讓, 王都尉要走了樂和。 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 表明最高領導層對征方臘這樣重大的軍國大事極不重視。 最高層都這樣, 那些下級官吏更會變本加厲。 征戰正酣之時, 大宋皇帝不但沒有悔改自己的錯誤, 又從軍前調走了神醫安道全。

第三, 則是宋江等領導指揮上犯了大錯, 征田虎尚且有許貫忠地圖, 利用瓊英就中取事, 征方臘卻僅靠張順臨時渡江偵察。 對待俘虜, 也是趕盡殺絕, 當然會遇到堅強抵抗。 不知地利, 又分兵貿進。 對許多人的使用也是不當。 比如把石秀用成水軍將領, 讓孟康出海。 宋江等人, 一改之前用兵謹慎的好作風, 急躁輕率。 比如讓解珍解寶去偵察偷襲, 這二人素來無偵察經驗,

遇事不動腦筋, 豈不是讓他們去送死?果然二人在攀崖時鋼叉敲打岩石發出響聲而暴露, 雙雙身死。 再如李逵葬送鮑旭性命, 宋江作為三軍主帥, 真的制止不了?恐未必。 征方臘戰役中, 許多將領的犧牲象解珍解寶孟康鮑旭一樣, 毫無價值毫無意義。 宋江集團上上下下, 都是急躁冒進。 對水軍的使用很不當, 水軍在整個征方臘戰役中所起作用不大, 帶來的傷亡卻不小, 以致戰後李俊等三個高級將帥出逃。 柴進燕青雖然打入方臘內部, 長期未起任何作用。 別人在流血犧牲, 他們在肆意享樂。

江南民眾, 受方臘荼毒比淮西民眾受王慶荼毒更甚, 征方臘應該比征王慶更容易。 現實卻是征方臘比征王慶付出的代價高得多,

除了江南物產殷實, 水鄉縱橫等等客觀原因外, 主觀原因是更主要的。 梁山集團上上下下感到沒有前途, 又驕傲輕敵, 貪圖享樂, 才是損兵折將的主要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