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為什麼放心把皇位傳給皇十五子顒琰

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權利交替之際, 都是最敏感時期, 曾發生過許多腥風血雨、骨肉相殘、甚至是天下動盪、民不聊生。 乾隆皇帝更是見過自己的父親雍正在康熙晚年的皇位爭奪中的如履薄冰, 戰戰兢兢。 為了避免這類事件再次發生, 乾隆選擇了在生前“禪位”, 把大清皇位平穩過渡, 人們不禁要問, 乾隆為什麼這麼放心把皇位傳給皇十五子顒琰?原因是乾隆做了充分準備。

一是選定繼位者。 從乾隆中期開始, 未來大清皇位的接班人一直是他最為關心的, 當時有四位皇子可以繼承皇位, 分別是: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和十七阿哥。 借用當時出使天朝的朝鮮使臣回國向國王彙報時說:“第十五子嘉慶王顒琰聰明力學, 剛明有戒, 頗有人望, 其餘像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無令名”。 這充分說明當時嘉慶在朝廷內外已遠赴盛名。 而乾隆更是對自己的這四個兒子非常瞭解,

八阿哥喜歡酒色, 十一阿哥過於吝嗇, 十七阿哥胸無大志, 輕佻浮躁, 只有十五阿哥沉穩理智。 比較符合乾隆的口味, 而且十五阿哥讓乾隆滿意的還有四個方面。 一是皇十五子性格上自製力強, 起居有常, 學習勤奮刻苦, 認真辦事, 舉止有度, 從不逾規矩一步;二是品質淳樸, 生活儉樸, 為人謙遜, 對人很真誠, 有同情心;三是受過嚴格的帝王教育, 對儒家心性等修養方面頗有心得, 武功也很好;四是長相端莊, 並在大型場合時表現總是鎮定自若, 舉止高貴, 而且皇十五子三十多歲, 正當壯年, 精力充沛且有治國經驗。 所以乾隆選定的接班人就是皇十五子顒琰——未來的嘉慶皇帝。

二是獨掌朝綱。 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一, 乾隆舉行禪位大典, 把皇位傳給了三十六歲的嘉慶, 自封為太上皇。 但乾隆明白歷史上的太上皇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像唐高祖李淵, 被兒子李世民用刀逼下皇位, 當了九年的無兵無權的太上皇後寂寞的死去, 唐高宗當了太上皇被兒子軟禁鬱鬱而終,

宋徽宗、明英宗等更是慘不忍睹。 於是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乾隆退位時制定了一系列規則, 明確說:“軍國大事、用人行政諸事仍有我親自辦理, 嗣皇帝要聽我訓導, 將來才不會犯錯, 這是天下的福氣”。 而讓嘉慶只管祭祀、開會、接待禮儀的事, 並且文武大臣在赴任前都要向太上皇請示報告。 太上皇仍稱朕, 旨意稱敕旨。 。 。 總之, 乾隆雖然退了位, 但還是一國之主, 獨掌朝綱, 什麼事還是他說了算, 不允許別人觸碰他的權力。

三是考察嘉慶。 乾隆想進一步試探這位新皇帝是否會像以前一樣對自己恭順、崇敬。 事實上他確實是想多了。 據朝鮮使臣記述:嘉慶皇帝的韜光養晦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每次太上皇坐朝聽政, 賜宴群臣時, 嘉慶都坐在身邊, “上皇喜則亦喜, 笑則亦笑”, 乾隆不點頭, 嘉慶就不同意。 無論什麼事, 嘉慶都是一個原則, 聽太上皇決定。 而且, 乾隆晚年怕死, 更怕聽說有老人死去, 比較畏懼與死亡有關的字眼、器物和消息等。 嘉慶知道乾隆這些忌諱, 非常注意, 在嘉慶二年二月自己的皇后病故,嘉慶雖然很悲傷,但嘉慶卻按照皇后葬禮最簡單的方式處理,而且在朝見太上皇時,命所有人不准穿喪服,在太上皇面前不許有悲傷之色,如往常一樣。這都是為了照顧太上皇的情緒。乾隆知道皇后去世後,還問過和珅皇帝的心情怎麼樣,有沒有因為皇后去世耽誤國事,和珅彙報後,太上皇欣慰的點了點頭。對嘉慶的考察,乾隆是心滿意足的。

在嘉慶執政的前三年裡,乾隆是實際的統治者。他獨掌朝綱,悉心教導自己的兒子,既是責任,也是義務,更是捨不得自己的權力,經過三十多年的考察,在他八十九歲駕崩時,終於把大清的皇位真真正正的傳給了這位忠君愛父,聰明幹練的兒子——皇十五子顒琰。

在嘉慶二年二月自己的皇后病故,嘉慶雖然很悲傷,但嘉慶卻按照皇后葬禮最簡單的方式處理,而且在朝見太上皇時,命所有人不准穿喪服,在太上皇面前不許有悲傷之色,如往常一樣。這都是為了照顧太上皇的情緒。乾隆知道皇后去世後,還問過和珅皇帝的心情怎麼樣,有沒有因為皇后去世耽誤國事,和珅彙報後,太上皇欣慰的點了點頭。對嘉慶的考察,乾隆是心滿意足的。

在嘉慶執政的前三年裡,乾隆是實際的統治者。他獨掌朝綱,悉心教導自己的兒子,既是責任,也是義務,更是捨不得自己的權力,經過三十多年的考察,在他八十九歲駕崩時,終於把大清的皇位真真正正的傳給了這位忠君愛父,聰明幹練的兒子——皇十五子顒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