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無理!鴉☆禁☆片戰爭後,日本不允許清朝自稱“中國”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 日本派出使團前往北京, 向清政府提出締結“修好條約”, 正式建立國交。 當時的清政府正深受不平等條約之苦, 並不以為然。 後來, 在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極力主張下, 中國與日本在天津簽訂了相對平等的《中日修好條規》。

《中日修好條規》在日本語的意思裡卻是“日清修好條規”。 名稱差異, 除了立場不同之外, 還有“中國”一詞的稱呼, 而這些頗讓人值得玩味。 其實, 早在條規草案形成之時, 日本就一廂情願地將條規中清朝自稱為“中國”處改為“清國”。 當然, 清朝代表自知“中國”一詞的重要性, 又毅然將“清國”改為“中國”。

無獨有偶。 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簽訂的另一個條約《馬關條約》。 日本卻稱為《日清講和條約》, 全然不顧外交中日之稱。

日本似乎對清朝“中國”一詞的使用耿耿於懷, 以至處處加以阻攔。 中國本來就是我們的, 我們怎麼稱呼, 是自家的事, 管你日本什麼事呢?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 當時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就有“餘其宅茲中國, 自之辟民”的說法。 當時的中國只是個地理概念,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 後來, 在不斷使用中, 中國又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的意思, 其尊崇地位來自東亞文化圈國家的認同。 但是近現代以來, 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後, 一些國家頗不以為然。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上述要求改名的行為也就發生了。

其實, 從明朝中葉起, 日本對明朝或清朝自稱“中國”做法很不滿意。 歷史上。 日本有崇拜強者的傳統。

在他們的觀念裡, 中國朝代裡的強漢和盛唐是令人膜拜的, 畢竟他們深深影響了日本。 在日本看來, 只有明朝以前的中國才是中國正宗文明的傳承者, 清朝的“辮發胡服”以及羸弱的國勢是難入其“法眼”的。

不僅如此, 日本還以為傳承了中國最最純正的中華文明,

並理所當然的認為在中國一詞的使用上他們是有資格的。 當時的一些日本思想家甚至認為“凡是聖人所在的地方、禮儀天道所在的地方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稱之為中國”。

如此邏輯, 簡直荒唐可笑。 不過, 這種思想卻也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二戰期間,日本主張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無疑是這種思想的另一種表現。

二戰期間,日本主張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無疑是這種思想的另一種表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