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末期,美國投原子彈轟炸日本本土是否另有他圖?

俄羅斯歷史學家阿塔馬年科曾撰文指出, 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 是為了阻止蘇聯進攻土耳其。 蘇聯在邊界屯集重兵。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 因擔心日本軍隊突然襲擊, 蘇聯在遠東地區部署了巨大的軍事部隊:擁有100多萬官兵, 配備數以千計的坦克和火炮及數百架飛機。 還在土耳其邊境集結了人數和裝備同樣龐大的“威懾力量”, 兵力達20個師, 組成了三個滿編的精銳集團軍。

1941年8月, 蘇聯以“伊朗境內德國間諜活動猖獗, 企圖挑動德黑蘭與莫斯科發動戰爭”為由, 先後向伊朗派去17個師。 蘇聯出兵伊朗還有一個原因:紅軍總參謀部情報局獲得的情報表明, 土耳其在與蘇聯亞美尼亞共和國接壤地帶集結了近百萬兵力, 企圖攻佔蘇聯高加索地區。

原來, 表面保持中立的土耳其以為蘇聯行將崩潰, 企圖入侵蘇聯三個加盟共和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蘇軍意外入駐伊朗, 讓土耳其領導人頭腦冷靜下來, 打算等德軍攻下莫斯科再說。

儘管莫斯科未被德軍佔領, 土耳其並沒有放棄進攻蘇聯高加索地區的計畫, 一直在等待時機, 加強了土耳其與亞美尼亞邊境的兵力部署。 在瞭解土耳其軍方的圖謀後, 蘇聯在伊朗部署的兵力只增不減。

蘇聯計畫奪取伊斯坦布爾

1945年5月二戰的勝負已見分曉。 蘇共中央政治局一些成員達成共識, 利用有利時機, 收復1918年被土耳其強佔的亞美尼亞土地。

1945年2月, 同盟國“三巨頭”在雅爾達舉行會議。 會後, 史達林指示米高揚和馬林科夫, 要他們制定戰後“土耳其重建方案”, 方案很快制定完畢。 蘇聯領導人還指望奪取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 得手後恢復其歷史名稱“君士坦丁堡”。 計畫卻遇到了麻煩。

杜魯門決定投原子彈

1945年7月21日, 即“波茨坦會議”第4天, 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到國內發來密電:“事情進展順利”。 這意味著美國原子彈試驗大功告成, 可以立即投入生產。 接著杜魯門委婉地告訴史達林, 美國已研製出一種破壞力超乎尋常的新式武器。 史達林聽完後聳聳肩。 見史達林無動於衷, 杜魯門等人以為, 克里姆林宮的主人根本不理解杜魯門的意思。

實際上,史達林聽懂了對方的威脅。當天就打電話給蘇聯核子物理學家庫爾恰托夫指示:“立即加快我們的工作!”不久,美國戰略情報局的負責人向杜魯門報告,集結在伊朗大不裡士的蘇軍調動頻繁,開始向土耳其邊境運動。

杜魯門向美軍指揮機構發出指示:立即對日本投擲原子彈。在發出原子彈轟炸令的同時,杜魯門還吩咐一句:“第一枚原子彈的投放應在他(史達林)離開波茨坦後,要趕在他回到莫斯科之前,以使其感到震撼。”

美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後,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向史達林彙報,兩座城市成了廢墟。聽完彙報,史達林無可奈何地說:“向伊斯坦布爾的進軍取消……直到有更好的時機。土耳其人要永遠感謝日本人,因為日本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

克里姆林宮的主人根本不理解杜魯門的意思。

實際上,史達林聽懂了對方的威脅。當天就打電話給蘇聯核子物理學家庫爾恰托夫指示:“立即加快我們的工作!”不久,美國戰略情報局的負責人向杜魯門報告,集結在伊朗大不裡士的蘇軍調動頻繁,開始向土耳其邊境運動。

杜魯門向美軍指揮機構發出指示:立即對日本投擲原子彈。在發出原子彈轟炸令的同時,杜魯門還吩咐一句:“第一枚原子彈的投放應在他(史達林)離開波茨坦後,要趕在他回到莫斯科之前,以使其感到震撼。”

美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後,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向史達林彙報,兩座城市成了廢墟。聽完彙報,史達林無可奈何地說:“向伊斯坦布爾的進軍取消……直到有更好的時機。土耳其人要永遠感謝日本人,因為日本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