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總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有媽媽提問:

親, 我的寶寶1歲了, 他太調皮了, 很不聽話, 我總是忍不住吵他, 有時還會打他, 我該怎麼辦呢?

對於1歲多的孩子, 他們同以往有很多不同,

他們開始知道自己是和媽媽不一樣的, 自己是獨立的, 於是, 他們開始要嘗試自己做主。 所以大多會表現得很不聽話, 因為他不再對你言聽計從了。

你所說的吵他我理解就是大聲吼他吧, 之前也有很多媽媽問過類似的問題。

有人說, 媽媽總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把孩子當出氣筒。 是媽媽不太沒愛心, 不愛孩子。

如果說媽媽不愛孩子, 相信很多人都會跟我急。 為了孩子, 媽媽可以付出一切。 孩子生病了, 媽媽精心照顧, 甚至可以整夜不合眼地抱著孩子;媽媽辛苦工作, 即便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 每次逛街給自己買衣服, 卻神不知鬼不覺地走到童裝櫃檯。 當媽的人會瞭解, 在媽媽眼裡, 孩子的需要就是一切。

但很多時候, 卻讓媽媽感到疑惑:為什麼我好好對他, 他卻總是惹我發脾氣呢?甚至有媽媽跟我說:“我好好跟他說他不聽, 急得我打也打了, 罵也罵了, 可為什麼還是不管用呢?”

而媽媽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孩子總是不停地吃手、愛打人、不愛吃飯、不想去幼稚園、哭鬧……

如果對兒童發展歷程多一些瞭解, 就會知道, 這些問題只是孩子成長中所要經歷的某個階段, 或者存在孩子的某個未被滿足的某種需求。

比如孩子吃手

對於小一些的孩子來說, 只是他在通過這種行為探索這個世界, 這時你只需要保證他的手是乾淨的, 讓他吃好了。 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 吃手更多的原因就是他為緩解和表達某種情緒了, 你就需要多一些關注和瞭解他了。

比如孩子愛打人

難道就是他暴力嗎, 其實不是, 對於1歲半左右的孩子來說, 他並不一定是想要打你, 他只是在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 比如引起關注, 或者想要跟對方示好。 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來說, 更多的是他們在表達憤怒或者不滿,

這時, 你的打罵和發脾氣對他並沒有用, 更多的是要告訴他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然, 如果你的方式就是發脾氣、打罵, 那他自然也就學到的是這種方式了。

比如孩子不愛吃飯

曾經我在回答媽媽這個問題時, 問過我6歲的兒子, 他給我的回復是, 這個孩子可能不餓啊?或者他不喜歡吃?所以, 如果他一頓兩頓不吃飯, 你也不用太緊張, 因為餓了, 他肯定就會吃了。 當然, 你也可以盡可能嘗試, 將食物做得好看好吃一些, 比如孩子不吃炒青菜, 但你做成餃子可能他就會吃了。

很多時候, 當我這樣講的時候, 媽媽覺得有道理。

但轉天, 他來問我說, 我知道你說的有道理, 但是一遇到孩子的問題時, 就總是忍不住對他發脾氣, 罵他, 有時還會打他, 怎麼辦呢?

為什麼呢?我們很愛孩子, 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 但卻不能在明知道要做到的時候做不到, 對孩子發脾氣呢?

通常, 我們認為:

“我發脾氣是因為你在發脾氣。 ”

“一看到孩子哭, 我就心煩意亂!”

“孩子哭哭啼啼的, 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一個問題說了好多遍,他還是不改,我能不發脾氣嘛!”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只是你受到了孩子情緒的影響。一般來說,越是親近的人或者你在意的人,越容易產生這種狀況。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專指這種現象,就叫“情緒的共生”。

其結果,你非但幫不了孩子,還會給孩子帶來壓力,讓孩子來照顧你的情緒。

那有媽媽就問了,我不能發脾氣,難道是要一直忍著壓抑著嗎?

當然不是,你需要的是更好的情緒處理方法。

第一,你在覺察到自己有情緒了。

比如你感覺胸悶,心跳加速,或者煩燥不安。你要對自己有一些敏感,瞭解自己在生理上的變化。

第二,你要承認自己有情緒。並且要告訴孩子,你的情緒與他無關。

比如:“媽媽現在有些生氣。”

“我感覺心跳很快,我有些不安。”

“現在媽媽有一些情緒,但這個跟你沒關係。我會自己來解決。”

第三,你要有可以釋放情緒的通道。

情緒只是一種心理的狀態,需要表達出來,通過合適的方式釋放出來。

比如你可以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讓孩子可以平靜下來。

你也可以做一些放鬆練習,比如你閉上眼睛,去體驗身體上的變化。

第四,當你的情緒平靜下來時,再去溝通孩子的問題。

如果孩子的行為確實需要調整,那你們堅定而溫和地告訴他,比如:“你不可以搶別人小汽車,如果你要跟別人一起玩,那你可以問他願意不願意讓你玩一會,或者你用你的玩具跟他交換。”

如果你真的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沖孩子發了脾氣,你可以向孩子道歉。這不丟人,況且孩子會很樂意原諒你。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就會學習到,生氣不可怕,重要的知道如何應對。

愛孩子,從管理自己的情緒開始。

不要讓你為孩子付出一切的愛,毀在了你亂發脾氣上面。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跟孩子有好的關係,讓育兒變得更加輕鬆。

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一個問題說了好多遍,他還是不改,我能不發脾氣嘛!”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只是你受到了孩子情緒的影響。一般來說,越是親近的人或者你在意的人,越容易產生這種狀況。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專指這種現象,就叫“情緒的共生”。

其結果,你非但幫不了孩子,還會給孩子帶來壓力,讓孩子來照顧你的情緒。

那有媽媽就問了,我不能發脾氣,難道是要一直忍著壓抑著嗎?

當然不是,你需要的是更好的情緒處理方法。

第一,你在覺察到自己有情緒了。

比如你感覺胸悶,心跳加速,或者煩燥不安。你要對自己有一些敏感,瞭解自己在生理上的變化。

第二,你要承認自己有情緒。並且要告訴孩子,你的情緒與他無關。

比如:“媽媽現在有些生氣。”

“我感覺心跳很快,我有些不安。”

“現在媽媽有一些情緒,但這個跟你沒關係。我會自己來解決。”

第三,你要有可以釋放情緒的通道。

情緒只是一種心理的狀態,需要表達出來,通過合適的方式釋放出來。

比如你可以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讓孩子可以平靜下來。

你也可以做一些放鬆練習,比如你閉上眼睛,去體驗身體上的變化。

第四,當你的情緒平靜下來時,再去溝通孩子的問題。

如果孩子的行為確實需要調整,那你們堅定而溫和地告訴他,比如:“你不可以搶別人小汽車,如果你要跟別人一起玩,那你可以問他願意不願意讓你玩一會,或者你用你的玩具跟他交換。”

如果你真的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沖孩子發了脾氣,你可以向孩子道歉。這不丟人,況且孩子會很樂意原諒你。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就會學習到,生氣不可怕,重要的知道如何應對。

愛孩子,從管理自己的情緒開始。

不要讓你為孩子付出一切的愛,毀在了你亂發脾氣上面。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跟孩子有好的關係,讓育兒變得更加輕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