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為何五次大規模外出巡視?是因為好大喜功嗎?

西元前221年, 秦始皇滅齊國, 一統六國。

西元前220年, 秦始皇即開始他的第一次巡視:巡遊隴西郡、北地郡。

西元前220年秦始皇第一次巡視

巡視路線:咸陽——寧州——出雞頭山——臨洮——回中——咸陽。

自從西元前271年, 秦昭襄王和宣太后密謀毒殺義渠王並徹底摧毀義渠部落後, 秦國和西戎再無戰事。 在此51年間, 秦國一直致力於消滅六國、完成統一, 無暇西顧。

相信這個時候活躍在張掖、酒泉等河西走廊的大月氏部落的強盛, 吸引到了秦始皇的注意力。 警戒大月氏人, 估計是為什麼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的第二年馬上進行西部巡視的主要原因。

大秦帝國西部形勢

西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視:舊齊國、舊楚國。 在鄒嶧山、泰山、成山、之罘山、琅邪台立稱頌秦國功績石碑, 祭祀周廟, 巡視南楚地, 打壓齊地、楚地潛在反抗勢力, 抬升秦國人望和威嚴。

西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視路線

巡視路線:咸陽——鄒嶧山——泰山——渤海邊——黃縣——腄縣——登成山——登之罘山——琅玡台——彭城——衡山(乘船)——湘山祠——南郡——武關——咸陽。

這次巡視的重點是文化治理:以接納齊魯的儒家和神仙祭祀文化的形式, 進行以德治理;南楚湘神文化的治理。

西元前218年秦始皇的第三次巡視:繼續通過接納齊地神仙祭祀文化的形式, 立碑宣揚秦國威德。 即便在途中, 秦始皇遭遇張良的伏擊, 也沒有打消秦始皇鎮壓齊東地方潛在反抗勢力的念頭。

西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視路線

路線:咸陽——博浪沙——之罘山——琅玡台——上黨郡——咸陽

西元前215年秦始皇的第四次巡視:北部巡視。 巡視的重點是上郡北部的匈奴、碣石山北部的東胡等遊牧部落威脅情況評估。

西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巡視路線

巡視路線:咸陽——碣石山——上郡——咸陽

此次巡視的結果:當年派遣蒙恬率兵30萬北伐匈奴, 擊敗匈奴單于頭曼, 匈奴北度大漠, 逃到漠北。 次年, 秦國在河南地設置44縣, 修築長城抗拒匈奴。

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視:巡視重點是:吳地、越地、齊地、楚地。 在楚、越兩地祭祀古帝, 立石碑宣揚威德;在齊地海上殺巨魚(鯊魚?鯨魚?)立威震懾。

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視路線

巡視路線:咸陽——武關——雲夢(乘船)——海渚——(乘船)——丹陽——錢塘——渡浙江(錢塘江)——會稽山——渡浙江(回程)——錢塘(回程)——江乘縣(乘船)——坐船沿長江出海北上——琅邪(休整,帶連弩)——海上乘船北上——榮成山——坐船北上——之罘(殺巨魚)——平原津(秦始皇生病)——沙丘平臺(秦始皇病死,100多公里路程)——井陘——九原——咸陽。

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 台版 聯經出版公司 李開元 人文史地 ¥134 購買

秦始皇五次巡視:1次西戎,1次匈奴、東胡,3次齊地,3次楚地,1次趙地。可以看出齊、楚是秦始皇鎮壓最嚴重的地方。但秦始皇對齊地和楚地採取不同的措施:齊地以文化吸納、立碑教化來達到鎮壓目的;楚地是武力炫耀來達到鎮壓目的,除了在會稽山立石碑之外,秦始皇很少在楚地立石碑。

同時可以看出,文化認同是秦國治理齊地的最大難題;武力鎮壓是秦國治理楚地的首要選項。在注重國內潛在反叛勢力的同時,秦國並未忽視周邊部落強大時對秦國的潛在威脅。

秦國統一六國後的11年間,秦始皇5年出巡示威,鎮壓內外部潛在敵手,說明即便是在秦始皇執政時,秦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勢也是挺嚴重的。

從秦始皇5次出巡,可以看出齊地、楚地反叛的趨勢明顯,即便是扶蘇即位,照樣反叛——尤其是楚地。因此,把秦國快速滅亡的責任推到秦二世胡亥的身上並非歷史事實和客觀。

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視路線

巡視路線:咸陽——武關——雲夢(乘船)——海渚——(乘船)——丹陽——錢塘——渡浙江(錢塘江)——會稽山——渡浙江(回程)——錢塘(回程)——江乘縣(乘船)——坐船沿長江出海北上——琅邪(休整,帶連弩)——海上乘船北上——榮成山——坐船北上——之罘(殺巨魚)——平原津(秦始皇生病)——沙丘平臺(秦始皇病死,100多公里路程)——井陘——九原——咸陽。

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 台版 聯經出版公司 李開元 人文史地 ¥134 購買

秦始皇五次巡視:1次西戎,1次匈奴、東胡,3次齊地,3次楚地,1次趙地。可以看出齊、楚是秦始皇鎮壓最嚴重的地方。但秦始皇對齊地和楚地採取不同的措施:齊地以文化吸納、立碑教化來達到鎮壓目的;楚地是武力炫耀來達到鎮壓目的,除了在會稽山立石碑之外,秦始皇很少在楚地立石碑。

同時可以看出,文化認同是秦國治理齊地的最大難題;武力鎮壓是秦國治理楚地的首要選項。在注重國內潛在反叛勢力的同時,秦國並未忽視周邊部落強大時對秦國的潛在威脅。

秦國統一六國後的11年間,秦始皇5年出巡示威,鎮壓內外部潛在敵手,說明即便是在秦始皇執政時,秦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勢也是挺嚴重的。

從秦始皇5次出巡,可以看出齊地、楚地反叛的趨勢明顯,即便是扶蘇即位,照樣反叛——尤其是楚地。因此,把秦國快速滅亡的責任推到秦二世胡亥的身上並非歷史事實和客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