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溫度丨第47期】水牌師汪澍武:揮毫潑墨 書盡繁華千秋

姹紫嫣紅

道千古人物

三言五句

述萬世風流

水牌之上

一橫一豎

一撇一捺

字字點金

句句引人

川劇魅力之最

一個裝了五顏六色顏料的小木盒子, 一把螺絲刀, 幾隻毛筆, 是陪伴了汪澍武老師十幾年的“老夥計”。 退休後, 每週汪老師都帶著“老夥計”來到川劇院為新一輪演出的劇碼寫水牌, 這件事已經從工作變成他生活的一部分。

汪老師在寫水牌前很是要準備一番, 如今73歲的汪老師將存放在地下室的黑板用肩膀扛到茶園的長廊, 還能同時扛兩個, 一二十斤重。 我走上前準備搭把手, 汪老師急忙說“小心你的衣服, 這個黑板髒, 不沉, 我都是靠這個鍛煉身體呢。 ”汪老師輕盈的腳步讓我很難把他和他的年齡連在一起。

準備好黑板後汪老師連忙去打了盆水, 開始洗黑板。 “過去水牌師傅都是不會自己洗黑板的, 都是有人給他做前期準備工作的, 那時候能寫水牌的師傅都是德高望重, 不像現在, 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什麼是水牌了吧。 ”汪老師邊擦邊自嘲自己不是文人, 是個幹體力活的。

洗好黑板, 汪老師看掛在長廊的水牌前站著兩個年輕人, 他連忙走過去。 “這個是水牌, 歷史悠久, 以前的名角在演出前都要把名字寫水牌上, 而且是一個字一塊牌子, 你們常聽到的頭牌就是這麼來的, 旁邊這個同學你也來聽下…”汪老每次遇到看水牌的年輕人都要走上前去講講川劇的歷史。

鬧笑話了, 大水沖了龍王廟, 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了。 剛才汪老師留住的那個同學原來是川劇院的年輕演員林雨佳, 就在前幾天還寫了她出演《武松殺嫂》中潘金蓮一角的水牌 。 “退休十幾年了, 劇院招來的青年演員完全不認識了。 ”

黑板晾乾後,汪老師把三塊黑板並排放在長廊的石凳上,拿出自己的“老夥計”,開始為今天的水牌調色了。“水牌上字體的顏色是有寓意的,比如說紅色就用來寫血氣方剛的劇碼,綠色就搭配些輕鬆愉快的戲,要把色搭配好,看著就不會覺得花裡胡哨的,反倒是賞心悅目。”汪老師對應著手上拿到的劇碼單,精心調製著今天的最佳配色。

汪老師開始寫水牌就不和我說話了,他說這個工作就是一個“靜”字。不過對於不時的“打擾”他倒是很高興。在他寫水牌途中時常被路人圍著看,還包括些“老粉絲”,他也很欣然的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聽到了很多贊許的話,他很謙虛還希望大家多提意見。今天他還遇到了一位“知音”,請他品評書畫。

汪老師從前期準備到書寫結束差不多要三個小時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最多的是汪老師燦爛的微笑,耐心地向年輕人講述川劇歷史,還有他對這份工作的堅守。“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看到水牌都覺得很新奇,認為傳統的中國書法藝術很美,還有很多外地劇團的工作人員都說,如今能看到這麼傳統的水牌不多了,我還在等那個可以讓我安心回家帶孫子的有緣人,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要傳下去啊。”說到這裡感覺汪老師有些不想多說,我也就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汪老師就站在走廊邊上寫水牌,很難想像汪老師瘦小的身體屹立在酷暑與三九天的成都,突然感覺有點心酸。“我是不會因為任何事情影響寫水牌的,如果是家裡有事情也要克服,先等我寫完水牌,不能影響戲迷獲取演出資訊啊,我們要為演員做好宣傳工作,那些演員很不容易。”

用汪老師的話形容自己走過的這大半輩子,上山伐過木,下鄉種過地,個子只有1.55米,以上工作都沒幹好,為了生活,揚長避短,自學書法,服務川劇,因為熱愛,退休不舍離去,從字幕員搖身一變成了水牌師傅。雖然有些水牌立起來比汪老師的身高還要高些,但是仍然被汪老師嫺熟“駕馭”。

汪老師的書法功底是在求生的路上練就的。高中畢業後汪老師下鄉了,只有1.55米高的汪老師在農村的勞動中受到了制約。力氣不夠大,挑不動200斤的穀子;個子不夠高,上山背木頭時,大個子青年扛著木頭兩端,而他在中間只能伸手摸到木頭。“那個時候我就想了,要生活,要找到自己能幹好的工作,我就開始在地上練習寫字,後來就用笤帚沾著石灰在牆上寫宣傳口號,給公社作宣傳服務工作。”

隨著知識青年返鄉大潮,汪老師回到成都,正巧成都市川劇院成立青年團,急需能書會寫的人搞宣傳,當時還沒有電腦,需要演戲前配合劇情書寫字幕。“經人介紹我就去了,考試題目就是讓我寫三篇字,隔兩天我就來上班了。幹了差不多20年的字幕工作。那個時候打字幕工作在舞臺邊上,很多人都很羡慕我在中南海演出時離中央領導那麼近。”

汪老師寫字幕在四川小有名氣,在那個年代汪老師就坐著飛機去為很多劇團寫字幕了。還數次為省、市電視臺及兄弟院團書寫重點戲曲字幕,深獲好評。如新都芙蓉花川劇團在北京數十場演出字幕及省川劇院魏明倫劇作《潘金蓮》在臺灣演出的字幕都是汪老師書寫的。

打字幕的工具越來越先進,往日的繁華如今已經看不到什麼痕跡。字幕由最早在玻璃上書寫到玻璃紙,再到透明電影膠片,直到如今的電腦。汪老師說過去遇到重要的戲會用油漆在電影膠片上寫字,等油漆字幹了以後用香蕉水退掉油漆,就出現藍底白字,然後用幻燈機打在舞臺兩側,相當漂亮。汪老師曾經為《王熙鳳》這齣戲在透明電影膠片上寫了十天的油漆字。“回想起來,感覺那時候死了好多腦細胞啊,在那個年代,這就是高科技了。”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有了電腦,我也正好該退休了,正好那個時候劇院需要一個寫水牌的師傅,我就來寫了,我捨不得離開川劇院。而且寫水牌給我帶來很多樂趣,多動腦筋還能避免老年癡呆。”汪老師調侃著說。但我更多的是看到汪老師對於川劇的感情,他希望在他扛不動黑板的時候能有一個人接過他的擔子,扛起水牌的歷史。

圖文朱夢琪

【小溫溫語錄】你說你看見了雲,你說你聽見了雨,而我,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未聽見。躺在吱吱呀呀的搖椅上,我希望有這麼一個你,敞開胸懷,將所有的故事訴與我聽。四川溫度報料方式:郵件報料:170748631@qq.com,845621887@qq.com 聯繫電話:(028)85175623

黑板晾乾後,汪老師把三塊黑板並排放在長廊的石凳上,拿出自己的“老夥計”,開始為今天的水牌調色了。“水牌上字體的顏色是有寓意的,比如說紅色就用來寫血氣方剛的劇碼,綠色就搭配些輕鬆愉快的戲,要把色搭配好,看著就不會覺得花裡胡哨的,反倒是賞心悅目。”汪老師對應著手上拿到的劇碼單,精心調製著今天的最佳配色。

汪老師開始寫水牌就不和我說話了,他說這個工作就是一個“靜”字。不過對於不時的“打擾”他倒是很高興。在他寫水牌途中時常被路人圍著看,還包括些“老粉絲”,他也很欣然的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聽到了很多贊許的話,他很謙虛還希望大家多提意見。今天他還遇到了一位“知音”,請他品評書畫。

汪老師從前期準備到書寫結束差不多要三個小時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最多的是汪老師燦爛的微笑,耐心地向年輕人講述川劇歷史,還有他對這份工作的堅守。“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看到水牌都覺得很新奇,認為傳統的中國書法藝術很美,還有很多外地劇團的工作人員都說,如今能看到這麼傳統的水牌不多了,我還在等那個可以讓我安心回家帶孫子的有緣人,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要傳下去啊。”說到這裡感覺汪老師有些不想多說,我也就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汪老師就站在走廊邊上寫水牌,很難想像汪老師瘦小的身體屹立在酷暑與三九天的成都,突然感覺有點心酸。“我是不會因為任何事情影響寫水牌的,如果是家裡有事情也要克服,先等我寫完水牌,不能影響戲迷獲取演出資訊啊,我們要為演員做好宣傳工作,那些演員很不容易。”

用汪老師的話形容自己走過的這大半輩子,上山伐過木,下鄉種過地,個子只有1.55米,以上工作都沒幹好,為了生活,揚長避短,自學書法,服務川劇,因為熱愛,退休不舍離去,從字幕員搖身一變成了水牌師傅。雖然有些水牌立起來比汪老師的身高還要高些,但是仍然被汪老師嫺熟“駕馭”。

汪老師的書法功底是在求生的路上練就的。高中畢業後汪老師下鄉了,只有1.55米高的汪老師在農村的勞動中受到了制約。力氣不夠大,挑不動200斤的穀子;個子不夠高,上山背木頭時,大個子青年扛著木頭兩端,而他在中間只能伸手摸到木頭。“那個時候我就想了,要生活,要找到自己能幹好的工作,我就開始在地上練習寫字,後來就用笤帚沾著石灰在牆上寫宣傳口號,給公社作宣傳服務工作。”

隨著知識青年返鄉大潮,汪老師回到成都,正巧成都市川劇院成立青年團,急需能書會寫的人搞宣傳,當時還沒有電腦,需要演戲前配合劇情書寫字幕。“經人介紹我就去了,考試題目就是讓我寫三篇字,隔兩天我就來上班了。幹了差不多20年的字幕工作。那個時候打字幕工作在舞臺邊上,很多人都很羡慕我在中南海演出時離中央領導那麼近。”

汪老師寫字幕在四川小有名氣,在那個年代汪老師就坐著飛機去為很多劇團寫字幕了。還數次為省、市電視臺及兄弟院團書寫重點戲曲字幕,深獲好評。如新都芙蓉花川劇團在北京數十場演出字幕及省川劇院魏明倫劇作《潘金蓮》在臺灣演出的字幕都是汪老師書寫的。

打字幕的工具越來越先進,往日的繁華如今已經看不到什麼痕跡。字幕由最早在玻璃上書寫到玻璃紙,再到透明電影膠片,直到如今的電腦。汪老師說過去遇到重要的戲會用油漆在電影膠片上寫字,等油漆字幹了以後用香蕉水退掉油漆,就出現藍底白字,然後用幻燈機打在舞臺兩側,相當漂亮。汪老師曾經為《王熙鳳》這齣戲在透明電影膠片上寫了十天的油漆字。“回想起來,感覺那時候死了好多腦細胞啊,在那個年代,這就是高科技了。”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有了電腦,我也正好該退休了,正好那個時候劇院需要一個寫水牌的師傅,我就來寫了,我捨不得離開川劇院。而且寫水牌給我帶來很多樂趣,多動腦筋還能避免老年癡呆。”汪老師調侃著說。但我更多的是看到汪老師對於川劇的感情,他希望在他扛不動黑板的時候能有一個人接過他的擔子,扛起水牌的歷史。

圖文朱夢琪

【小溫溫語錄】你說你看見了雲,你說你聽見了雨,而我,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未聽見。躺在吱吱呀呀的搖椅上,我希望有這麼一個你,敞開胸懷,將所有的故事訴與我聽。四川溫度報料方式:郵件報料:170748631@qq.com,845621887@qq.com 聯繫電話:(028)8517562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