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關於人性的五大千古之謎,解開它你便超凡入聖(第一、第二謎)

第一謎: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中國哲學史上的千古難題, 自從人類誕生, 此爭論就沒有停歇過,

爭論最為激烈是春秋戰國的時候, 那時百家爭鳴, 萬花齊放, 不同學術派別為此大打口水戰。

墨家學說是人性本善, 提倡兼愛非攻, 提倡人心向善, 為此墨家遊說各國, 阻止戰爭, 打擊邪惡, 維護正義和人心!

法家學說是人性本惡, 惡便以法治之, 以韓非子為代表的發家學派也是四處遊說各國君王, 希望各國國君給民以重典, 以此才能治理國家, 國家才能國泰民安?

最後人性本善的墨家很快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裡, 人性本惡的韓非子之流也成為禍國殃民的根源, 不僅國未治好, 民更是騷亂動盪!

人本善還是本惡到了近現代也是未有定論, 即使到了現在, 提倡道德仁心的同時法律法規更是不得不為之的手段?

人本善還是本惡, 搞清楚這個問題才能有治國治民的理論基礎, 搞不清這個問題那麼人類社會永遠不能盡善盡美。

基於人性本善的德治行不行?事實證明不行, 因為德治之後處處顯示的是人性本惡的現狀, 法制行不行了, 法制也不行, 法制之後盡是火中填油的不堪!

或許這個問題還要糾結幾萬年?你搞的清楚嗎?

第二謎:性格是遺傳還是後天養成?

這個問題不是中國的最先提出的, 最早提出的是古印度哲學家孟漢娜德。

在古印度封建王朝統治下, 宮廷的奴隸生下小孩會被隔離, 孟漢娜德用了20年時間觀察到一個現象,

那就是這些一生下來就和父母隔離的小孩, 長大以後大部分和他們的父親有著一樣的性格, 有脾氣暴怒的父親就有脾氣暴怒的兒子, 有性格溫順的父親就有一樣的兒子, 有聰明才智的兒子, 父親也一樣有著卓越的智慧, 甚至那些不經意的微小動作, 從未謀面的父子都是出奇的一致!

孟漢娜德發現這個問題後, 就提出一個理論:性格來自於遺傳!

這個理論一提出馬上被當時大批學者抵觸和反對, 也因此孟漢娜德被當時的西漢皇族一脈暗殺, 暗殺的原因近乎可笑, 他們認為古印度的帝王的兒子不具有其父的智慧, 不足以繼承皇位, 而孟漢娜德卻在鼓吹性格和智慧會遺傳給下一代的理論!

時至今日我們也無法說清性格來自於遺傳還是後天養成, 因為正反的根據都可以羅列出一大堆, 對此大家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