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自認一生最得意的是何事?不是推翻清廷也非做皇帝

1905, 清廷舉行了最後一科進士考試。 然後, 就詔令自1906年開始, 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 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

這意味著, 在中國持續了1300多年, 選拔了無數人才的科舉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鮮有人知的是, 科舉制度的廢除, 與袁世凱有很大的關係。

那是1876年的事情了。 那一年秋天, 17歲的袁世凱從北京遊學回到家鄉——河南項城, 參加科舉考試。 意外的是, 自視甚高的袁世凱, 竟然名落孫山。

這次落榜, 對於袁世凱的打擊還不大。 畢竟, 他還年輕, 還有大把的歲月可供揮霍。 加之, 在落榜之後沒多久, 他就與沈丘一個姓於的女子結婚。 所以, 他的日子還是過得很愜意。

3年後的1879年秋天, 袁世凱再次參加科舉考試。 然而, 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玩笑——這一次他依然榜上無名。

這一次失意, 真正地傷了袁世凱的心。 他一怒之下, 把過去所做的詩文完全燒毀, 說:“大丈夫當效命疆場, 安內攘外,

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 自誤光陰耶?”

袁世凱從此走上了一條嶄新的道路——棄文從武。 他作詩《感事》一首以自勉:“眼前龍虎鬥不了, 殺氣直上幹雲霄。 我欲向天張巨口, 一口吞盡胡天驕。 ”這首詩雖然談不上多高的藝術成就, 可跟漢高祖劉邦當年的《大風歌》一樣, 自有一股慷慨激昂之風, 令人動容。

接下來怎麼辦呢?1881年10月, 袁世凱在父親好友、淮軍將領吳長慶的盛邀下, 離開家鄉前往山東登州投奔駐防當地的吳長慶部。 後來, 朝鮮發生內亂, 清廷出兵平亂。 袁世凱就隨著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

在朝鮮, 袁世凱通過自己的優異表現, 開始在政壇顯山露水。 在李鴻章等人的賞識下, 袁世凱成為晚清政壇一顆新星, 冉冉升起。 特別是在戊戌政變中, 他由於告密獲得了後党的信任, 地位扶搖直上, 歷任工部侍郎、山東巡撫等職。 1901年11月, 李鴻章死去, 袁世凱受命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步入人生巔峰。

這時候的袁世凱, 有了足夠的力量推動廢除科舉制度。

其實, 廢除科舉制度的提議,

本是戊戌維新運動的重要議題。 只不過, 由於變法的失敗, 被長期拖延下來。 到了20世紀初, 清廷實施新政, 再次將廢除科舉制度提出來。

袁世凱、張之洞力主迅速廢除科舉制度。 在這些封疆大吏的推動下, 清廷最終同意了廢除科舉制度。

件事的成功, 讓袁世凱感到很得意。

多年以後, 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回憶, 稱“在這期間, 我父親曾先後應過兩次‘童子試’, 都沒有考中。 他盛怒之下, 就把過去所做的詩文完全燒毀。 後來, 他在直隸總督任上, 曾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岑春煊、兩江總督周馥會銜奏請停止科舉。 這個害人的科舉制度, 也就由此而被廢除。 我父親以後經常談論這件事, 他認為這是他這一生中最為得意的事情。 他說, 他是從小就痛恨這種科舉制度的。 ”【資料擴展:當妻子和小妾發生矛盾 山西王閻錫山一招處理得妥妥當當】

童子試是清朝科舉考試的第一步。 這說明, 當年的袁世凱, 連科舉考試的入門磚都沒拿到, 難怪會如此憤怒, 以至於後來親手將科舉制度埋葬。 【資料擴展:袁世凱吃飯時有一個習慣 幾十年不變 讓家人都很反感】

————————

給你好看的歷史:勇哥讀史

【資料擴展:袁世凱吃飯時有一個習慣 幾十年不變 讓家人都很反感】

————————

給你好看的歷史:勇哥讀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