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一國兩制"優勢讓香港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國際線上報導:值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之際, 記者專訪了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博士。 在專訪中, 蔡冠深博士談經濟、談發展、談教育, 以工商界領袖的視角, 為我們勾勒了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來的發展成果, 以及未來應走的道路。

記者:蔡博士, 您好。 當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的時候, 當時您在哪裡?能不能回顧一下當時的心情和感受?

蔡冠深:當時我在香港, 也在交接儀式的會場裡面。 當天, 我的心情非常激動。 我在傍晚就已經坐在那裡了, 一直等到淩晨開始交接儀式。 當我們國家的國旗升起來的時候,

那個時候的心情真的非常激動:終於回歸祖國了!

記者:您長期擔任中總會長。 在您看來, 回歸二十年來, 香港的營商環境演變如何?

蔡冠深:我看香港的營商環境其實是越來越好。 回歸之前, 不是有外國雜誌說“香港已死”嗎?人們擔心回歸之後的香港究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回歸之後, 我們感覺, 香港的經濟環境和營商環境, 不但沒有下降, 反而更好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香港變成了“一國”底下的“兩制”。

我們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 就像是北京和上海;同時香港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過, 就又是倫敦、紐約。 我們可以說, 兩頭的優點, 香港都拿到了。 因為我們背靠祖國, 所以我們和內地的關係十分密切, 香港從改革開放那天到今天,

還是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 現在國家有錢了, 資金“走出去”也是透過香港這個平臺走出去。 可以說, 香港是“引進來”、“走出去”雙向的平臺, 所以這個對香港是非常的有利。

前幾年, 香港要跟內地攜手, 把珠三角一帶辦成世界工廠, 大家都知道我們有很多企業在那裡, 聘用了成千上萬的工人, 出口的也很多都是港企的產品。 到了今天,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 企業跑到香港來融資上市——我們看到過去這兩年, 香港IPO融資都是第一位。 在香港上市之後, 通過香港這個平臺再投資到外面, 聘用香港服務業的專業人士, 這個都是雙向、雙贏的。 所以我覺得, 香港的營商環境比回歸之前好多了, 空間大多了。

記者:20年來, 內地資本對於香港的貢獻在哪裡?

蔡冠深:內地資本的貢獻是比較大的。 內地資本除了傳統的、比如華潤等等在香港已經幾十年歷史的以外, 新的內地資本, 有國企、也有民企來香港投資, 他們投的行業分佈在零售業、飲食業、酒店業、房地產、金融等各領域, 覆蓋面非常廣。 最簡單的數字就是:內地企業在香港整個股市裡面, 占了60%以上的股值, 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所以在香港的影響非常大。

我們只有一點希望, 就是希望內地企業到了香港, 也應該以香港為家, 能夠愛國愛港, 為香港社會多盡一點社會的責任。 那麼香港人就更容易接受他們。

記者:香港目前商業發展有什麼樣的挑戰?未來應如何應對?

蔡冠深:香港面對的困難在於,

香港是全世界地價最高的地方。 如果地價、房價高, 那麼營運成本就高了;營運成本高了, 大家工資收入就高。 我們工資高、房價高, 所以我們在這方面的競爭力不斷下降。 我們也面臨勞工短缺的問題, 很多工人當然不喜歡我們引進外來勞工, 但當勞工短缺的時候, 不夠人, 工資又上漲, 我們該怎麼發展呢?我們還面臨一個老齡化的問題, 年輕人掙錢掙得慢, 怎麼辦?這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 香港怎麼找一個新的突破口呢?

第一, 我們要保持和發揮香港國際關係、國際地位的優點。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剛好為香港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無論是陸上經濟帶, 還是海上絲綢之路, 香港不是今天才開始,

而在過去50年, 都是在跟他們打交道的。

第二, 香港要抓住和廣東的合作。 粵港合作是重中之重。 剛才我提到前幾年製造業的合作, 現在不光是製造業, 而是整個大灣區的合作。 現在的廣東已經不是30年前的廣東了;現在的廣東排在全國GDP的首位, 它九大城市的發展非常厲害。 所以香港要思考如何對接。 從基礎設施開始, 包括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電訊服務等等硬實力以外, 我們還需要支撐這個人流、物流、資金流的無縫對接, 就是我們講的“一小時生活圈”。 如果這個能融在一起的話, 那麼粵港澳大灣區就能媲美美國的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和是非常好的情況。

記者:您認為二十年至今, 如果為香港的綜合發展畫一個波狀圖的話, 香港經歷過哪些波峰、波谷,而如今它又在一個什麼位置?

蔡冠深:香港經濟的走向有一段時間是平的。我希望到現在777票當選的新特首,能帶來新的景象。林鄭月娥是有能力的,我認為她有心、有力、有擔當。有人說她民望在選舉時比較低,我不認同,我的看法是要看到過去幾年她的民望都比較高,只不過做選舉工程時肯定會有波動。最重要的,香港是經濟城市,如果抓住我剛才講的幾方面,香港經濟就能搞上去;只有經濟搞上去,才能促進民生,因為經濟好了,政府再分配財富,這樣才能夠團結大家,創造和諧社會。

記者:您提到香港是經濟城市。現在香港有聲音認為,香港正在面臨“政治覺醒”,參與政治的人多起來了,這是不是會衝擊香港作為經濟城市的定位,還是說香港作為經濟城市的歷史將會走向終結?

蔡冠深:作為工商業領袖,我認為香港的定位一直是“經濟城市”。我們看看回歸之前,香港一直都是經濟城市,政府是行政主導,人們不應該將時間都浪費在政治紛爭之上。老百姓要的無非是豐衣足食、好的居住環境、優裕的生活條件,同時保持著香港一直都保有的社會自由度。只有經濟持續增長,社會繁榮穩定,香港才有未來。

香港經歷過哪些波峰、波谷,而如今它又在一個什麼位置?

蔡冠深:香港經濟的走向有一段時間是平的。我希望到現在777票當選的新特首,能帶來新的景象。林鄭月娥是有能力的,我認為她有心、有力、有擔當。有人說她民望在選舉時比較低,我不認同,我的看法是要看到過去幾年她的民望都比較高,只不過做選舉工程時肯定會有波動。最重要的,香港是經濟城市,如果抓住我剛才講的幾方面,香港經濟就能搞上去;只有經濟搞上去,才能促進民生,因為經濟好了,政府再分配財富,這樣才能夠團結大家,創造和諧社會。

記者:您提到香港是經濟城市。現在香港有聲音認為,香港正在面臨“政治覺醒”,參與政治的人多起來了,這是不是會衝擊香港作為經濟城市的定位,還是說香港作為經濟城市的歷史將會走向終結?

蔡冠深:作為工商業領袖,我認為香港的定位一直是“經濟城市”。我們看看回歸之前,香港一直都是經濟城市,政府是行政主導,人們不應該將時間都浪費在政治紛爭之上。老百姓要的無非是豐衣足食、好的居住環境、優裕的生活條件,同時保持著香港一直都保有的社會自由度。只有經濟持續增長,社會繁榮穩定,香港才有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