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德川家康親率20萬大軍,劍指大阪城,決意消滅最後敵手

在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初期, 為了謀求同豐臣秀賴的共存, 委任了豐臣秀賴掌管天下寺院管理之責。 1614年, 豐臣秀賴督建的京都方廣寺完成, 同年4月, 方廣寺大鐘的銘文也篆刻完畢。 隨後, 德川家康命五山僧崇傳和大學問家林羅山對銘文進行解讀。

因為銘文中有“國家安康”、“君臣豐樂”等字眼, 認為國家安康”將“家康”之名諱分離, 有將家康斬首分屍之意, 犯了大忌。 而且“君臣豐樂”中的“豐”字和豐臣秀吉的“豐”字相同, 有歌頌豐臣秀吉的嫌疑, 衝撞了大將軍的權威, 是對德川幕府的大不敬。 德川家康遂以此為藉口,

發兵征討豐臣秀賴。

方廣寺的鐘銘

大阪冬之陣

在戰事的另一方, 豐臣秀賴也開始了積極地備戰。 他首先利用父親豐臣秀吉留下的大筆遺產大批購入糧草, 並且指揮手下積極地招兵買馬。 大量地雇用流浪武士, 總兵力達到十萬多人。 其中,

真田信繁、長宗我部盛親等武藝高強的武士都被招入他的麾下。

關於戰事安排, 豐田軍中有兩種方案, 一是以大臣大野治長為中心的“固守派”, 他們主張以大阪城為中心, 週邊挖掘兩條戰壕, 將士們依據大阪城之堅固抵抗德川軍, 伺機反攻。 另一派是以真田信繁為中心的“進攻派”。 豐田軍派小股部隊在德川軍前進的路上設伏, 大量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 進而謀求戰事的勝利。 但最終還是“固守派”的戰略占了上風。

1614年10月11日, 德川大軍從駿府出動, 劍指大阪城。 23日, 德川秀忠從江戶城也率軍出動, 兩股大軍會合以後, 人數竟達到了20萬之眾。 德川家康同時想到了此時大本營內部空虛, 恐叛軍趁亂起事。 但老謀深算的他很快就想到了應對之法:將可能叛亂的大名的子嗣徵集入軍中,

作為人質一同前去大阪, 以此來震懾想要造反的大名, 這樣便可保證後方安枕無憂。

現在的大阪城堡

前哨戰瞬間打響了, 德川大軍同敵軍相遇在木津川口, 由於人數上的壓倒性優勢, 豐臣軍前鋒部隊的大營馬上就被攻破,

前鋒部隊狼狽地退回大阪城中。 12月2日, 攻城之戰正式開始, 德川家康在茶臼山紮營後, 馬上命令20萬大軍包圍大阪城, 並且當日向各部隊分發鐵盾牌等攻城的武器。

由於豐臣秀賴的大軍中多數是流浪武士和戰敗大名們的殘部, 甚至還有一些鄉下的強盜土匪臨時湊成的烏合之眾, 沒有經歷過統一的操練, 且實戰經驗缺乏, 在戰略防禦時產生了很多混亂與不便。 但是德川軍也因為長途跋涉, 遠途行軍, 士兵們甚至來不及休整就馬上攻城。 此外, 大阪城修築堅固, 所以德川大軍一樣也沒有占到便宜。

從9日開始, 德川大軍由軍事進攻逐漸轉入心理進攻, 每夜三次向大阪城進行炮擊, 目的是使大阪守軍夜不能寐,

擾亂敵方軍心。 這種心理戰法很快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德川大軍中松平忠明的炮隊趁亂向敵軍前進了30米。 德川軍甚至從兵器庫調來先進的幾百門西洋火炮。

豐臣秀吉修建的大阪城結構

16日, 德川大軍突然向大阪城發起了猛烈地炮擊, 大阪城北面的奧禦殿,南邊的天王寺,甚至城中心都遭到了德川軍的炮擊。雖然豐臣軍也發動了幾次奇襲,但是無奈敵眾我寡,且德川軍的圍城戰略使城內糧草奇缺,最終豐臣秀賴被迫議和,大阪冬之陣結束。

大阪城北面的奧禦殿,南邊的天王寺,甚至城中心都遭到了德川軍的炮擊。雖然豐臣軍也發動了幾次奇襲,但是無奈敵眾我寡,且德川軍的圍城戰略使城內糧草奇缺,最終豐臣秀賴被迫議和,大阪冬之陣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