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釋新聞|斷交是中東常演戲碼,專家稱外交政策是“翻臉”主因

根據新華社6月5日報導, 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聯酋於當日相繼宣佈與卡達斷交。

“此次斷交事件本質反映出的還是沙特和卡達的矛盾。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 “矛盾的原因是卡達與穆斯林兄弟會以及伊朗都保持著曖昧關係。 ”

斷交是什麼?

“斷交”, “斷絕外交關係”的簡稱, 最簡單的理解即兩國間終止正常的外交關係, 包括召回外交使者和關閉使領館。

聯合國憲章並不反對國家間的“斷交”行為。 但根據1961年簽署的《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當時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的聯合國關於外交交往與豁免的會議上簽訂的國際公約規定,

兩國間斷絕外交關係之後, 東道國一方必須為派遣國外交使團及其家屬的快速撤離提供協助。

“斷交”意味著兩國間圍繞某些事務——通常是緊迫事務的接觸不再通過直接接觸來實現, 而是需要通過某些協力廠商國家的外交使團來實現。

更具體而言, 派遣國在“斷交”後會委託協力廠商中立國家代為保護自己的利益、駐在“斷交國”的自己國家子民(如遊客、留學生等)的利益, 以及保管被召回使團遺留下的資產、房產、資料等。

《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規定, 遇兩國斷絕外交關係, 或遇使館長期或暫時撤退時:派遣國得將使館館舍以及使館財產與檔案委託接受國認可之第三國保管;派遣國得委託接受國認可之第三國代為保護派遣國及其國民之利益。

接受國務應尊重並保護使館館舍以及使館財產與檔案, 縱有武裝衝突情事, 亦應如此辦理。

在中東地區, 孫德剛指出, “相對於宗教因素, 國家之間的外交政策仍然是造成國與國之間斷交的最主要因素。 ”

“在中東並沒有太多與斷交相關的法律程式, 首先意向國的外交部會宣佈斷交決定, 第二步會召回本國大使, 隨後第三步會關閉本國駐相關國家使館等外事機構。 ”孫德剛解釋道, “斷交執行起來很快, 相對的, 如果複交的話也會很快。 ”

按規定, 兩個國家斷交, 大使館一定會被關閉, 但不一定關閉領事館。 兩國同意建立外交關係,

也就意味著同意建立領事關係。 在兩國間尚未建立外交關係的情況下, 建立領事關係也常常構成建立外交關係的初步, 但是兩國間斷絕外交關係並不當然斷絕領事關係。

斷交之後, 領事館可以繼續辦理簽證等事務, 但要考慮到是否有交通工具可以乘坐, 埃及與伊朗斷交後30年才再次通航。

中東國家斷交頻繁

此次多國與卡達斷交並非中東歷史上鮮有的事件, 相反中東歷史上曾經多次上演過斷交戲碼,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阿拉伯國家為了表示對巴勒斯坦的支持, 曾先後宣佈與以色列斷交。

1978年9月17日, 埃及與以色列方簽署了《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的綱要》和《關於簽訂一項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兩份檔,

史稱“大衛營協議”。 隨即引發了一場針對埃及的斷交潮, 沙特、約旦、敘利亞等國家相繼宣佈與埃及斷交。

2016年1月, 沙特宣佈處決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 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奈米爾, 引發中東地區什葉派民眾的大規模抗議。 3日晚, 沙特宣佈與伊朗斷交, 在這之後, 阿聯酋、巴林、索馬里、吉布地、蘇丹等國又發動了一場針對伊朗的斷交潮。

2016年沙特與伊朗斷交之後, 海灣地區基本分成兩派:一派是以伊朗為首的伊朗和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力量, 以及在黎巴嫩的什葉派真主党;另一派是沙特領導下的海灣合作委員會以及東非的阿拉伯國家。

事實上, 此次多國與卡達斷交事件, 也受到了去年與伊朗斷交潮的影響。

“一直以來, 卡達希望成為‘平衡點’, 既能夠和伊朗說上話, 又能夠和海灣國家保持正常的關係。 所以卡達近來的政策非常微妙, 並沒有完全站在沙特一邊。 ”孫德剛表示, “沙特等國家希望通過斷交行為阻止未來更多國家選擇在沙特與伊朗之間進行平衡, 進一步達到保持遜尼派伊斯蘭國家團結與穩定的目的。 ”

目前, 根據中新網5日的報導, 在多國宣佈與卡達斷交之後, 阿拉伯國家聯盟也發表聲明, 宣佈將卡達排除出該組織。

孫德剛分析指出, “未來該事件會進一步發酵, 卡達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東地區繼伊朗沙特外的第三種力量, 進而影響到中東地區原有的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劃線, 造成地區權力的重組。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