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決定孩子層次的,是父母的見識|德芬對話楊紅櫻

每個孩子, 首先都是獨立的個體, 然後才是我們的孩子, 在他們小小的腦袋裡往往蘊藏著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智慧與能量。 決定孩子層次的, 是父母的見識, 我們要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在“六一兒童節”這個屬於孩子們的日子裡, 我們特別邀請到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與德芬對話, 聊聊孩子的智慧。

父母的愛與支持, 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文 / 張德芬

德芬與她的兒子、女兒

說孩子是天生的智慧大師, 其實是有點誇張的說法。 不過, 每個孩子的確是具足了無窮的潛力, 值得我們好好對待與尊重。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和體會, 每個孩子真的是具有以下超能力, 至少比一般的大人平均強很多。

1、 孩子是天生的雷達:

孩子最會察言觀色, 能夠清楚知道父母之間言語沒有說出來的能量情緒, 也知道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底層的基調是什麼。

對於那些因為害怕孩子受傷而強忍不愉快婚姻的人,

我的建議就是,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 先把自己弄開心了再說。 不要把孩子當做藉口, 掩飾自己的恐懼, 卡在一個不快樂的關係裡面, 讓各方都受苦。

另外, 當教養孩子的時候, 如何讓孩子心服口服, 不是你說了什麼就算。 孩子可以清楚的知道你的底氣足不足, 心裡有沒有譜, 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到, 而不是只是嘴上說說。

就像在外面會大吵大鬧的孩子, 他完全知道父母是不是因為面子問題而害怕他吵鬧。 愈在意的父母, 孩子就會鬧得更厲害, 除非你用“非常”手段來制裁, 但是通常“非常”手段都是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打罵), 或是寵壞孩子(屈從他的要求)。 所以, 面對孩子的挑戰, 父母必須保持“酷”,

不能讓孩子覺得有機可乘。

而且, 孩子可以非常敏感的知道, 一個人是不是真心的喜歡他、對他好, 而他撒潑吵鬧的“程度”對方可以承擔多少, 他都心知肚明。

如果家長擔心找的保姆會不會虐待孩子, 只要細心觀察孩子和保姆的互動就行了, 根本不需要裝攝像機。 孩子的行為就會告訴你, 他究竟喜不喜歡這個人。 大多時候父母都太小看孩子了, 也不會費心去“讀”孩子的各種肢體語言和能量情緒, 所以需要多注意。

2、 孩子是天生的拯救者:

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是不愛父母的, 而且都是無條件的愛父母, 不會嫌父母醜或是貧窮。 因此, 孩子們生下來之後, 都身負一個重任:要父母開心。

如果家庭的氣氛有問題, 長期處在緊張、衝突狀態,

孩子就會不惜扮演各種角色來拯救父母, 挽回家庭。 這些角色包括了:扮演可愛的小甜甜, 討好家裡每一個人, 做一個乖小孩。 或是成為叛逆者、戴罪羔羊, 在外面、在學校製造各種麻煩, 來轉移父母的注意力, 讓他們不要互相廝殺。 孩子也可能成為拯救者, 特別維護父母雙方當中比較弱勢的一方, 取悅討好, 用心付出, 就是希望父母能夠開心、家庭愉悅。

這些角色在小時候的家庭裡面, 可能真的會成功奏效, 但是, 通常孩子是無意識的扮演這些角色, 所以, 會不自覺的把這個角色帶到自己成人的生活中, 繼續上演“小甜甜”“叛逆者”“拯救者”等角色, 然後把自己的其他關係搞出問題來, 或是因此而導致非常低的快樂指數。

所以, 每個父母可以給自己子女最好的禮物, 就是做一個真實、愉快、豐富的自己, 免得兒女需要在小時候就介入你的生活中, 做他們能力不及的事情。

3、 孩子是天生的功利主義者:

孩子其實是非常現實的, 他們完全知道誰吃他們那一套, 柿子挑軟的捏。 而且, 他們都是最佳演員, 進出角色非常快速自如。

記得我女兒小時候, 非常粘我, 而我大部分晚上的時間都是在家裡陪伴他們。 有一次朋友邀約, 我們晚上不在家裡吃飯。 五歲的女兒知道了非常不高興, 不許我們出門。 當然我是不會受威脅的, 因此我女兒就上演了一哭二鬧的悲情劇, 賴在地上哭。

我狠著心出了門, 但還是忐忑不安, 於是上了車後打電話給阿姨, 問女兒好不好。 誰知道阿姨說,她賴在地上哭鬧,但是你一出大門,門一關上,她立刻就從地上爬起來,擦擦眼淚,期盼地問阿姨晚上我們吃什麼。

我兒子是非常會威脅我的,小時候他情緒比較多,常常跟我吵架。我記得他很小的時候,大約2、3歲,我告訴他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免得對腎臟不好。誰知道有一次他生氣了,威脅我說:“我現在(晚上了)要喝很多水!”

我是不受威脅的,於是就淡然的說:“你要喝就喝,腎臟壞了也不是我的事。”

有一次和他爸爸吵架,他無力反抗爸爸的頑固,於是打電話告訴我:“我要離家出走!”,我很酷,跟他說,“那你等我回來幫你收拾行李。”回家之後,他當然沒有出走的意思,靜待我處理事情。

幾次以後,他們知道媽媽底氣很足威脅不得,就不會像其他孩子用各種手段威脅父母了。所以,明辨是非(知好歹)的能力是孩子自己可以學會的,但是需要大人非常堅定的守住界限。孩子基本上是非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的,但是如果你對孩子不好,不在意他們的自尊,不培養他們愛自己的習慣,那麼孩子長大以後,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找自己麻煩,無法擁有快樂的生活。

說實在的,我也看過很多渾然天成的奇葩,從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不受大人影響的。像一位叫Asta的臺灣老師(我們六月23-25要請她來北京開工作坊),她9歲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帶她和弟弟去兒童樂園玩,她卻說她不去,要在家裡打坐。而且她從小就喜歡把自己的身體折來疊去的,後來她才知道那叫做瑜伽。也有很多孩子很小就展現了不凡的資質和天賦傾向,做父母的真的需要尊重他們的性格、愛好發展,隨順他們就可以了。

很多教育專家現在反對孩子太早認字、學習,我其實也贊同。

孩子天生就是一個探索者,會自己發展成他該呈現的樣子。父母要做的,其實就是減少干預,同時防範不當的社會、大眾的教育妨礙了孩子的天性發展。

如果我現在有一個新生的孩子,我一定不會讓他去傳統學校讀書,我會給他最大的自由去探索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讓他受社會傳統價值的干擾,給予他最大的支持和愛。

父母無條件的支持和愛,是每個孩子天生的權利和最好的禮物,這是我在六一兒童節給所有孩子最大的祝福。

孩子們有至純至真的大智慧

文 / 楊紅櫻

楊紅櫻在南非開普敦與孩子們一起閱讀

我常說,我對小孩子的感情不只是喜愛,更多的是敬畏。

敬畏什麼?敬畏他們獨有的那種智慧,那種因真實而可敬的智慧。

那種智慧,閃耀在他們的眼睛裡。

小孩子的眼睛多乾淨呵!有這樣一句詩“不畏浮雲遮望眼”,我想這句詩是應該送給小孩子的。我們成年人的眼睛,常蒙著一層名,蒙著一層利,蒙著這兩層“浮雲”,看什麼都像戴了有色眼鏡,哪裡還看得清事實的真相?

而在成年人世界中紛紛擾擾的名利,在小孩子眼裡,是不足一提的“浮雲”。他們總是能撇開那些功利的東西,一眼看到事物的本真。

那種智慧,還跳動在他們的嘴巴間。

因為看得到真相,所以肯講真話。《皇帝的新衣》中,唯有毫無私心雜念的孩子說出了真相。儘管孩子們的口無遮攔有時甚至會讓大人“難堪”,可正是因為他們的這份口無遮攔,才讓他們成為了離真相最近的人,這份“難堪”,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那種智慧,也深植於他們心裡。

我們常說,“大人只看利弊,只有小孩子才分對錯”。孩子的思維方式就是這麼簡單,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摻不得一絲水分。

記得當我還是一名語文老師時,我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最喜愛的課文。

全班幾十隻小手舉起來,齊齊地選了那兩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和《小貓釣魚》。一篇把科學童話包裹在親情的外衣裡,一篇把“做事要一心一意”的大故事融化在可愛的小故事中,構思巧妙,有益又不失有趣,孩子們的選擇讓我心服口服。

也正是孩子們的選擇,讓我在童話創作中,少走了好些彎路。

在這樣的大智慧面前,我心懷敬畏,每一次落筆前,腦海中總是擠進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告訴我他們想要的故事和想聽的真心話。

感謝孩子,他們的智慧讓我真誠;感謝孩子,他們的智慧讓我敬畏!

讓孩子做自己,是最有智慧的個性教育

德芬提問楊紅櫻 | Q&A

1.

張德芬:您創作了許多家喻戶曉的經典兒童形象,比如淘氣包馬小跳、假小子戴安、肥貓魯雲飛……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鮮明的特性,您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怎樣保護孩子的個性?

楊紅櫻:為什麼說世界上沒有一片樹葉是相同的?那是因為樹葉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

家長越是瞭解自己孩子的個性,越能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發現與眾不同的優良潛質,傾力培養和鼓勵,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這才是最有智慧的個性教育。

2.

張德芬: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高情商,您覺得孩子的情商從何而來?高情商的孩子,都有哪些特徵?

楊紅櫻:孩子是否擁有高情商,父母的榜樣作用才是關鍵。高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三大特徵:

一是懂得感恩,一顆容易感動的心才能滋生愛的能力;

二是善解人意,能夠為他人著想,不以自己為中心,有顧全大局的思維方式;

三是悲憫天下,對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有同理心。

3.

張德芬:您曾經說過:“親子閱讀,是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最好途徑。”您認為家長應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作品進行閱讀?如何讓有效閱讀陪伴孩子的成長?

楊紅櫻:兒童閱讀的意義在於在孩子的童年期,愛上閱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讓孩子成為終身熱愛閱讀的人。

如果家長想為孩子選擇讀物,首先要瞭解孩子的閱讀興趣是什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閱讀和成人的閱讀不一樣,成人可以是理智的、功利的,但孩子的閱讀全憑興趣,給孩子讀喜歡的、讀的懂的書,幫助他們排除閱讀障礙,建立起閱讀自信,形成有效閱讀,這才是愛上閱讀的開始。

孩子一但愛上了閱讀,健全人格、提升寫作的能力,都能在有效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4.

張德芬:不輕看孩子,甚至“對孩子有敬畏之心”,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楊紅櫻:可以這麼說,孩子是我寫作路上的引路人。

剛開始為孩子寫作時,我並不知道些什麼,我就讓我的學生把語文書上最喜歡的課文劃出來,結果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兩篇課文,一篇是科學童話《小蝌蚪找媽媽》,一篇是性情童話《小貓釣魚》 。

經過幾十年的時間證明,這兩篇課文是最好的。所以說,我是很幸運的,我一開始寫作,我就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是孩子們喜歡的,不僅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還堅定了我“寫孩子喜歡的、讀得懂的書”的創作理念。

5.

張德芬:您覺得孩子身上最寶貴的特質是什麼?每個大人,都曾是孩子,您認為很多人長大後,“失去”了什麼?

楊紅櫻:“真”是孩子身上最寶貴的品質。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面對兩個騙子的騙局,為什麼揭露真相的是孩子?以為他們心無雜念,天真純潔,簡單直接,所以離真相最近。

很多人長大以後,失去的也是“真”。

那些年,孩子教會我的一些事

話題徵集

最近,我們發起了 # 那些年,孩子教會我的一些事 #的話題,收到了許多留言,有很多家長說:“孩子愛我們,遠比我們愛他們愛得更純粹、更純真。”

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們,獨特的“愛的語言”,你讀懂了嗎?今天是六一兒童節,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屬於孩子們的智慧。

01 @ 白果

前陣幼稚園組織爬城牆比賽,小奇最後一個抵達終點。晚上一家人散步的時候聊了起來。

爸:小奇,你是願意得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呢?

奇:我喜歡最後一名。

爸:為什麼呀?

奇:因為最後一名能看到風景,第一名只能埋頭趕路什麼也看不了。

02@ 婉甯

兒子六歲,想剪開卡片自己做拼圖。

我說:小時候我也做過,做不好的。不如做別的還能有些收穫。

他想了想,說:不管做什麼都是收穫啊……

03 @ 殷潔|笑對人生

兒子三歲的時候,我問他覺得什麼最重要,我以為他會回答是媽媽,然而他回答的是:快樂最重要! 六歲時,聽到姥爺訓媽媽,他對姥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您讓媽媽做她自己好了!

04 @ 喜悅

有一年我們帶女兒去北方滑雪。我不慎遺失了身份證,老公也責備我怎麼這麼大意,我很慌亂,不停地問怎麼辦?此時,女兒在我身邊平靜地對我說:媽媽,每個人都會犯錯啊。

05 @ jinyue

我的女兒六歲,有一天對我說,我的心裡住著一個魔鬼 還有一個小天使。

我聽完一怔,問她:“是嗎,為什麼這麼說呢?”

她回答:“魔鬼總是對我吼吼吼,天使的聲音總是好溫柔哦!”

06 @ 琳

有天早上,三歲的女兒剛剛睡醒,對我說:媽媽,我長大了,給你買好吃的,買衣服。

我說:“好啊,可是等你長大,我都老了。”

寶寶說,“你不要死啊,你要忍著……”

07 @ 茉莉

女兒五歲八個月,昨天我電瓶車沒有放穩,突然倒在我邊上,砸到我的腿,她趕緊和我一起把電瓶車扶起來,車上的iPad也摔出來了,我急忙撿起來說:“不知道iPad摔壞了沒有?” 寶貝居然對我說:“媽媽最重要啊。”

08 @ 楊依群

女兒2歲時,一個冬天的早晨,抱著她等車,等了45分鐘,我禁不住抱怨,女兒摟住我脖子說:“媽媽車總會來的”。

女兒14歲時,我陷入喪母之痛,她輕拍我的後背說:媽媽,你還有我。

09 @ 薇明

兒子四歲半的時候,我給他講爸比媽咪已經離婚這件事。

嘟:什麼是離婚?

我:離婚就是爸爸媽媽不再生活在一起

嘟:那為什麼要離婚?

我:離婚就是爸爸媽媽不再相愛

嘟:那很久之前,你們相愛嗎?

我:……

希望每個孩子都知道,結婚,一定是因為相愛。

10 @ 麗麗

由於工作原因,老公一直在外工作,家裡一直都是我和兒子,突然有一天,兒子就莫名的說了一句:媽媽,我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頓時心裡說不出的滋味……在小孩內心深處,他需要父母同時的愛同時的陪伴!

11 @ 徐曉梅

女兒8周歲,今天和我談無條件的愛。

她說:“如果你確定我是愛你的,你還會做這些麼?如果你是為了表示愛我,而做這些,這是騙人的。只有你所做的事都是心甘情願,那才有意義。”

12 @ 琢一顆木魚心

軒軒四歲的時候,不記得為了什麼事讓我情緒失控,動了手,剛打完屁股,眼淚花花還掛臉上就跑過來抱我說:“媽媽不管什麼時候我都是愛你的,你生氣的時候,你打我的時候,我都是愛你的。”

瞬間就熱淚盈眶,在愛這件事上,我們有時候真沒有孩子純粹。

本文對談部分由張德芬空間與楊紅櫻工作室共同策劃,轉載需獲得授權。

插畫 | 叢軍

誰知道阿姨說,她賴在地上哭鬧,但是你一出大門,門一關上,她立刻就從地上爬起來,擦擦眼淚,期盼地問阿姨晚上我們吃什麼。

我兒子是非常會威脅我的,小時候他情緒比較多,常常跟我吵架。我記得他很小的時候,大約2、3歲,我告訴他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免得對腎臟不好。誰知道有一次他生氣了,威脅我說:“我現在(晚上了)要喝很多水!”

我是不受威脅的,於是就淡然的說:“你要喝就喝,腎臟壞了也不是我的事。”

有一次和他爸爸吵架,他無力反抗爸爸的頑固,於是打電話告訴我:“我要離家出走!”,我很酷,跟他說,“那你等我回來幫你收拾行李。”回家之後,他當然沒有出走的意思,靜待我處理事情。

幾次以後,他們知道媽媽底氣很足威脅不得,就不會像其他孩子用各種手段威脅父母了。所以,明辨是非(知好歹)的能力是孩子自己可以學會的,但是需要大人非常堅定的守住界限。孩子基本上是非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的,但是如果你對孩子不好,不在意他們的自尊,不培養他們愛自己的習慣,那麼孩子長大以後,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找自己麻煩,無法擁有快樂的生活。

說實在的,我也看過很多渾然天成的奇葩,從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不受大人影響的。像一位叫Asta的臺灣老師(我們六月23-25要請她來北京開工作坊),她9歲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帶她和弟弟去兒童樂園玩,她卻說她不去,要在家裡打坐。而且她從小就喜歡把自己的身體折來疊去的,後來她才知道那叫做瑜伽。也有很多孩子很小就展現了不凡的資質和天賦傾向,做父母的真的需要尊重他們的性格、愛好發展,隨順他們就可以了。

很多教育專家現在反對孩子太早認字、學習,我其實也贊同。

孩子天生就是一個探索者,會自己發展成他該呈現的樣子。父母要做的,其實就是減少干預,同時防範不當的社會、大眾的教育妨礙了孩子的天性發展。

如果我現在有一個新生的孩子,我一定不會讓他去傳統學校讀書,我會給他最大的自由去探索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讓他受社會傳統價值的干擾,給予他最大的支持和愛。

父母無條件的支持和愛,是每個孩子天生的權利和最好的禮物,這是我在六一兒童節給所有孩子最大的祝福。

孩子們有至純至真的大智慧

文 / 楊紅櫻

楊紅櫻在南非開普敦與孩子們一起閱讀

我常說,我對小孩子的感情不只是喜愛,更多的是敬畏。

敬畏什麼?敬畏他們獨有的那種智慧,那種因真實而可敬的智慧。

那種智慧,閃耀在他們的眼睛裡。

小孩子的眼睛多乾淨呵!有這樣一句詩“不畏浮雲遮望眼”,我想這句詩是應該送給小孩子的。我們成年人的眼睛,常蒙著一層名,蒙著一層利,蒙著這兩層“浮雲”,看什麼都像戴了有色眼鏡,哪裡還看得清事實的真相?

而在成年人世界中紛紛擾擾的名利,在小孩子眼裡,是不足一提的“浮雲”。他們總是能撇開那些功利的東西,一眼看到事物的本真。

那種智慧,還跳動在他們的嘴巴間。

因為看得到真相,所以肯講真話。《皇帝的新衣》中,唯有毫無私心雜念的孩子說出了真相。儘管孩子們的口無遮攔有時甚至會讓大人“難堪”,可正是因為他們的這份口無遮攔,才讓他們成為了離真相最近的人,這份“難堪”,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那種智慧,也深植於他們心裡。

我們常說,“大人只看利弊,只有小孩子才分對錯”。孩子的思維方式就是這麼簡單,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摻不得一絲水分。

記得當我還是一名語文老師時,我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最喜愛的課文。

全班幾十隻小手舉起來,齊齊地選了那兩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和《小貓釣魚》。一篇把科學童話包裹在親情的外衣裡,一篇把“做事要一心一意”的大故事融化在可愛的小故事中,構思巧妙,有益又不失有趣,孩子們的選擇讓我心服口服。

也正是孩子們的選擇,讓我在童話創作中,少走了好些彎路。

在這樣的大智慧面前,我心懷敬畏,每一次落筆前,腦海中總是擠進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告訴我他們想要的故事和想聽的真心話。

感謝孩子,他們的智慧讓我真誠;感謝孩子,他們的智慧讓我敬畏!

讓孩子做自己,是最有智慧的個性教育

德芬提問楊紅櫻 | Q&A

1.

張德芬:您創作了許多家喻戶曉的經典兒童形象,比如淘氣包馬小跳、假小子戴安、肥貓魯雲飛……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鮮明的特性,您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怎樣保護孩子的個性?

楊紅櫻:為什麼說世界上沒有一片樹葉是相同的?那是因為樹葉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

家長越是瞭解自己孩子的個性,越能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發現與眾不同的優良潛質,傾力培養和鼓勵,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這才是最有智慧的個性教育。

2.

張德芬: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高情商,您覺得孩子的情商從何而來?高情商的孩子,都有哪些特徵?

楊紅櫻:孩子是否擁有高情商,父母的榜樣作用才是關鍵。高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三大特徵:

一是懂得感恩,一顆容易感動的心才能滋生愛的能力;

二是善解人意,能夠為他人著想,不以自己為中心,有顧全大局的思維方式;

三是悲憫天下,對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有同理心。

3.

張德芬:您曾經說過:“親子閱讀,是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最好途徑。”您認為家長應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作品進行閱讀?如何讓有效閱讀陪伴孩子的成長?

楊紅櫻:兒童閱讀的意義在於在孩子的童年期,愛上閱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讓孩子成為終身熱愛閱讀的人。

如果家長想為孩子選擇讀物,首先要瞭解孩子的閱讀興趣是什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閱讀和成人的閱讀不一樣,成人可以是理智的、功利的,但孩子的閱讀全憑興趣,給孩子讀喜歡的、讀的懂的書,幫助他們排除閱讀障礙,建立起閱讀自信,形成有效閱讀,這才是愛上閱讀的開始。

孩子一但愛上了閱讀,健全人格、提升寫作的能力,都能在有效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4.

張德芬:不輕看孩子,甚至“對孩子有敬畏之心”,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楊紅櫻:可以這麼說,孩子是我寫作路上的引路人。

剛開始為孩子寫作時,我並不知道些什麼,我就讓我的學生把語文書上最喜歡的課文劃出來,結果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兩篇課文,一篇是科學童話《小蝌蚪找媽媽》,一篇是性情童話《小貓釣魚》 。

經過幾十年的時間證明,這兩篇課文是最好的。所以說,我是很幸運的,我一開始寫作,我就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是孩子們喜歡的,不僅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還堅定了我“寫孩子喜歡的、讀得懂的書”的創作理念。

5.

張德芬:您覺得孩子身上最寶貴的特質是什麼?每個大人,都曾是孩子,您認為很多人長大後,“失去”了什麼?

楊紅櫻:“真”是孩子身上最寶貴的品質。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面對兩個騙子的騙局,為什麼揭露真相的是孩子?以為他們心無雜念,天真純潔,簡單直接,所以離真相最近。

很多人長大以後,失去的也是“真”。

那些年,孩子教會我的一些事

話題徵集

最近,我們發起了 # 那些年,孩子教會我的一些事 #的話題,收到了許多留言,有很多家長說:“孩子愛我們,遠比我們愛他們愛得更純粹、更純真。”

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們,獨特的“愛的語言”,你讀懂了嗎?今天是六一兒童節,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屬於孩子們的智慧。

01 @ 白果

前陣幼稚園組織爬城牆比賽,小奇最後一個抵達終點。晚上一家人散步的時候聊了起來。

爸:小奇,你是願意得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呢?

奇:我喜歡最後一名。

爸:為什麼呀?

奇:因為最後一名能看到風景,第一名只能埋頭趕路什麼也看不了。

02@ 婉甯

兒子六歲,想剪開卡片自己做拼圖。

我說:小時候我也做過,做不好的。不如做別的還能有些收穫。

他想了想,說:不管做什麼都是收穫啊……

03 @ 殷潔|笑對人生

兒子三歲的時候,我問他覺得什麼最重要,我以為他會回答是媽媽,然而他回答的是:快樂最重要! 六歲時,聽到姥爺訓媽媽,他對姥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您讓媽媽做她自己好了!

04 @ 喜悅

有一年我們帶女兒去北方滑雪。我不慎遺失了身份證,老公也責備我怎麼這麼大意,我很慌亂,不停地問怎麼辦?此時,女兒在我身邊平靜地對我說:媽媽,每個人都會犯錯啊。

05 @ jinyue

我的女兒六歲,有一天對我說,我的心裡住著一個魔鬼 還有一個小天使。

我聽完一怔,問她:“是嗎,為什麼這麼說呢?”

她回答:“魔鬼總是對我吼吼吼,天使的聲音總是好溫柔哦!”

06 @ 琳

有天早上,三歲的女兒剛剛睡醒,對我說:媽媽,我長大了,給你買好吃的,買衣服。

我說:“好啊,可是等你長大,我都老了。”

寶寶說,“你不要死啊,你要忍著……”

07 @ 茉莉

女兒五歲八個月,昨天我電瓶車沒有放穩,突然倒在我邊上,砸到我的腿,她趕緊和我一起把電瓶車扶起來,車上的iPad也摔出來了,我急忙撿起來說:“不知道iPad摔壞了沒有?” 寶貝居然對我說:“媽媽最重要啊。”

08 @ 楊依群

女兒2歲時,一個冬天的早晨,抱著她等車,等了45分鐘,我禁不住抱怨,女兒摟住我脖子說:“媽媽車總會來的”。

女兒14歲時,我陷入喪母之痛,她輕拍我的後背說:媽媽,你還有我。

09 @ 薇明

兒子四歲半的時候,我給他講爸比媽咪已經離婚這件事。

嘟:什麼是離婚?

我:離婚就是爸爸媽媽不再生活在一起

嘟:那為什麼要離婚?

我:離婚就是爸爸媽媽不再相愛

嘟:那很久之前,你們相愛嗎?

我:……

希望每個孩子都知道,結婚,一定是因為相愛。

10 @ 麗麗

由於工作原因,老公一直在外工作,家裡一直都是我和兒子,突然有一天,兒子就莫名的說了一句:媽媽,我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頓時心裡說不出的滋味……在小孩內心深處,他需要父母同時的愛同時的陪伴!

11 @ 徐曉梅

女兒8周歲,今天和我談無條件的愛。

她說:“如果你確定我是愛你的,你還會做這些麼?如果你是為了表示愛我,而做這些,這是騙人的。只有你所做的事都是心甘情願,那才有意義。”

12 @ 琢一顆木魚心

軒軒四歲的時候,不記得為了什麼事讓我情緒失控,動了手,剛打完屁股,眼淚花花還掛臉上就跑過來抱我說:“媽媽不管什麼時候我都是愛你的,你生氣的時候,你打我的時候,我都是愛你的。”

瞬間就熱淚盈眶,在愛這件事上,我們有時候真沒有孩子純粹。

本文對談部分由張德芬空間與楊紅櫻工作室共同策劃,轉載需獲得授權。

插畫 | 叢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