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46年我軍“導彈將軍”開國上將張愛萍所部復原證書

張愛萍, 1910年生於四川達縣。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早年在家鄉參加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現代國防科技建設的領導人之一,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建國後張愛萍曾就任過華東軍區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等要職, 同時還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党的中央委員等職務。 2003年7月5日, 張愛萍病逝於北京。

1938年, 張愛萍在亳州。

在日軍據點裡吃午飯

臨渙集是安徽宿縣西部的一個古鎮,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夏季, 日軍侵佔宿縣後, 在這裡安置據點, 派有重兵駐守。

1939年6月初, 擔任八路軍少將參謀、豫皖蘇省委書記的張愛萍和新四軍遊擊支隊民運科長劉作孚一起, 在中共皖東北特委秘密黨員劉子吾引導下, 風塵僕僕到達臨渙城下。 時近中午, 又饑又渴的張愛萍提出要到日軍據點裡吃午飯。

此話一出, 可把帶路的劉子吾嚇壞了, 他望著日偽軍盤查趕集群眾的情形, 心裡突突直跳。 為了對張愛萍的安全負責, 他說啥也不同意, 要求繞過臨渙集東進。 然而, 他哪裡知道,

張愛萍進據點吃午飯的真正目的是深入敵穴, 瞭解敵情。

久經沙場的張愛萍看著劉子吾著急的樣子, 笑了, 他拍了拍劉子吾的肩膀, 心平氣和地說:“老劉同志, 不用擔心。 我們穿著便衣, 只要沉著應對, 混在趕集的群眾裡頭, 日軍怎麼能看出我們是什麼人?不用怕, 跟著走!”劉子吾說不過他, 只好服從命令, 跟著張愛萍, 夾在趕集的人群中, 大模大樣地向街心走去。

日偽時期, 臨渙集雖然蕭條, 但街道兩邊仍有不少店鋪和小商販, 在街道旁搭起席篷, 叫賣著燒餅、油條、饅頭、麵條等, 有的還賣酒菜。 張愛萍走進一個席篷裡, 大大方方地坐在一條長凳上, 要來3碗鹵面、3個燒餅, 招呼劉作孚和劉子吾坐下吃飯。

張愛萍的大膽舉動,

使劉子吾吃了一驚, 連忙輕聲提醒:“鬼子經常出來巡邏!”正在這時, 趕集的人群一陣騷動, “鬼子來啦!”有的人邊喊邊四散逃去。 劉子吾趕緊拉著張愛萍著急地說:“咱們也躲躲吧!”

張愛萍沉著地朝街道上掃了一眼, 安慰他說:“店家都不慌, 我們慌什麼!諒必敵人一下也認不出來, 我們吃我們的。 ”說完, 他把笠帽戴在頭上, 邊吃飯邊觀察日軍的動靜。 只見一小隊端著槍的日本巡邏兵走了過來, 向周圍巡視了一圈, 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又繼續前行。 不大一會兒, 他們又回頭巡視了一遍, 看到臨渙集上“太平無事”, 便回到了駐地。 然而,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 就在他們眼皮底下, 有一個中共高級軍官在吃午飯。 看著日軍遠去的背影, 張愛萍深刻意識到,

在皖東北, 日軍人地兩生, 再強大也會有弱點, 只要抓住戰機, 就一定能戰勝它。 想到這裡, 他開心地笑了。

老周圩子“臥底”殲頑敵

1940年3月上、中旬, 張愛萍率部西進宿(縣)、靈(璧)邊區, 建立抗日根據地。 這件事震驚了國民黨頑固派靈璧縣長兼第二支隊隊長許志遠, 他親自帶兩個連到立煌縣向國民黨安徽省政府求救。 同時, 命令副隊長徐合璧率主力進駐泗(縣)北老周圩子, 固守待援, 成為國民黨頑固派在皖東北地區的一顆硬釘子。

為鞏固皖東北團結抗戰的局勢, 張愛萍1940年3月20日率部回師後, 就抓住許志遠脫離部隊的戰機, 籌畫拔掉這顆硬釘子。 他一面致電淮南新四軍部隊, 要求在許志遠率部歸途中, 將其截獲, 收繳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增援他的武器彈藥;一面去找泗縣愛國民主人士、負責許志遠支隊後勤工作的萇宗商密談, 徵求意見,摸清情況,商議攻取老周圩子的方略。

從萇宗商處歸來後,張愛萍連夜召開由一團團長張太生、十一團團長趙匯川、十二團團長徐崇富和獨立團團長張振球參加的軍事會議。張愛萍分析認為:老周圩子圍牆高,內設炮樓和碉堡;圩溝又寬又深,只有走吊橋才能進圩子;許志遠的那支部隊經多年經營,有一定戰鬥力,加上工事堅固,防守嚴密,若強攻將付出很大代價。他認為對老周圩子應以智取為上,並提出由自己帶警衛班進駐老周圩子“臥底”,待機而行。參加會議的同志都贊成智取,但一致反對張愛萍去“臥底”,認為這樣做危險太大。

對於戰友們的關心愛護,張愛萍十分感激,但他並沒有改變前去“臥底”的決心。他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讓大家感到,去老周圩子“臥底”,雖然有一定冒險,但自己是皖六區軍政推進委員會分管軍事工作的副主任,到許志遠的二支隊巡查,名正言順;同時,老周圩子圩主周漢波是我黨統戰物件,和自己私交也不錯,一旦發生危險,他定會出面保護;加上有4個團做後盾,在許志遠外出的情況下,副隊長徐合璧不會輕舉妄動。只要相機行事,對付這些地頭蛇還是有把握的。思想統一後,張愛萍發佈命令:第二天夜裡12點,一團攻佔大莊,十一團攻佔李圩,十二團攻佔崗頭,拔掉許志遠支隊駐守各村的週邊據點。

第二天黃昏,張愛萍帶領警衛班,到達老周圩子南門。這時圩門已關,張愛萍要求守門的哨兵趕快向徐隊長、周圩主報告,張愛萍有要事相商。徐合璧見張愛萍只帶一個警衛班,就和圩主周漢波一起,將張愛萍迎進了炮樓。周漢波擺上酒菜招待。寒暄之後,徐合璧說出許志遠被扣押一事,請求張愛萍致電淮南新四軍放行。張愛萍將計就計,安慰他說:“可能是誤會,我發個電報讓他們放行!”他當即擬好電文稿,讓徐合璧過目後,派通訊員送回去急發,並將有關情報一起帶回去。吃完飯後,張愛萍假裝醉酒,留在炮樓裡睡覺。

與此同時,一團和十一團主力按照張愛萍的部署,在夜幕掩護下,將老周圩子包圍。當晚12時,四總隊各團分別攻佔了大莊、李圩、崗頭據點。張愛萍也命令警衛班把炮樓裡的4個哨兵和兩個機槍手捆綁起來,佔領了炮樓。圩外的槍聲驚醒了徐合璧,他急忙到炮樓裡找張愛萍問明情況,張愛萍示意警衛員收繳了徐合璧的槍,並列數許志遠以抗日為名,暗中勾結日偽頑匪,破壞抗日的罪行,嚴令其率部投降。這時,周漢波已命部下放下吊橋,新四軍四總隊一團和十一團官兵奮勇沖入圩內。徐合璧見大勢已去,只好下令各營就地繳械投降。

智取老周圩子,為皖東北地區消除了隱患,穩定了社會秩序。1940年3月24日,在泗縣青陽鎮召開了全區第一屆各界人士代表大會,建立了由共產黨領導的皖東北抗日民主政權,同時成立了皖東北保安司令部,張愛萍任司令,趙匯川為副司令。這標誌著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正式建立。

6月天穿皮襖擋住敵子彈

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創建初期,部隊沒有固定的供給單位,生活相當艱苦,吃的靠官兵宿營時就地籌集,穿的是當地農民自織自染的粗布軍裝,到了夏天,單衣供應不上,只好抽去棉衣中的棉絮湊合著穿。張愛萍作為皖東北新四軍的最高首長,堅持和官兵同吃同住,從不搞特殊化。中共蘇皖邊區黨委書記金明,看到他經常在夜間指揮部隊作戰,就把自己養傷期間得到的一件羊皮短襖轉送給了張愛萍。沒想到,這件羊皮襖卻助張愛萍躲過一劫。

1940年5月3日,中共中原局書記劉少奇率中原局機關到皖東北視察工作。第二天拂曉,駐守泗縣和五河縣城的日偽軍,突然向皖東北中心區“掃蕩”。為保護劉少奇和機關的安全,張愛萍組織部隊跳出日偽軍合圍圈,北渡濉河,向青陽鎮東北轉移。不料,國民黨江蘇省保安第一縱隊司令王光夏,乘機於5月13日率4個團侵佔了朱湖、新行圩子等地。面對嚴峻形勢,張愛萍奉命組織部隊,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經激烈戰鬥,收復了朱湖和新行圩子及其附近20多個村莊。與此同時,劉少奇急令八路軍蘇魯豫支隊一大隊、隴海南進支隊和蘇皖縱隊一團趕來增援,戰鬥持續了13天,殲敵1000餘人,將王光夏的頑軍全部趕回運河以東地區。

王光夏不甘心失敗,同年6月,又集中7個團,向皖東北抗日根據地進犯。張愛萍奉命組織部隊反擊,經兩天一夜激戰,全殲王光夏2個團。在追擊潰逃的王光夏時,張愛萍率新四軍四總隊,將頑敵一個加強營包圍在成子湖北的山子頭。這是一個圍牆高、壕溝深、易守難攻的土圩子。為儘快殲滅該敵,張愛萍帶領團長們進行實地偵察。他們借助山子頭圍牆外一個草棚子的庇護向裡觀察。由於圍牆高,有些地方看不清楚,張愛萍就爬上草棚裡的一個草堆觀察,發現左側有一段斷牆,可以翻越,作為攻擊的突破口十分有利。他心裡很高興,轉身告訴各團長時,突然感到後背上像被重拳猛擊一下,便從草堆上摔了下來。

大家趕忙上前將張愛萍扶了起來。張愛萍告訴大家,有個涼颼颼硬邦邦的東西滑到了腰帶間,翻開羊皮襖,取出一看,竟是一枚子彈頭。仔細檢查,又見羊皮襖後背被子彈打穿了個洞,張愛萍的後背被劃破一層皮,正在流血。大家齊稱好險。張愛萍卻不在意,經衛生人員處理好傷口,又繼續指揮突擊部隊,由斷牆處攻入山子頭,很快將該敵全殲。

部隊返回時,這件事被劉少奇知道了,非要看看張愛萍的傷勢不可,還叫來醫生給張愛萍換了藥。秘書劉彬在一旁開玩笑說:“張司令6月天穿大皮襖,擋住了敵子彈,真是洪福齊天!”劉少奇卻批評張愛萍道:“人家要你當指揮員嘛,哪個叫你去當偵察兵?指揮員的傷亡對戰鬥勝敗影響很大,羊皮襖是不能經常保險的。”

多虧沙風拉了一把

1941年2月,時任新四軍三師九旅旅長的張愛萍,奉命率2個團回師皖東北。面對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大部被日偽頑蠶食的嚴峻形勢,張愛萍在深入偵察、掌握敵情的基礎上,決心首克皖東北的中心青陽鎮。決定由趙匯川率二十七團擔任主攻,以主力由東向西沿東大街攻擊,切斷守敵南北聯繫,圍殲偽軍團部;由沙風率二十五團助攻,由西北攻擊,形成對青陽偽軍的合圍,以突擊隊迅速奪取北小街,爾後主力直插北大街,配合二十七團全殲偽軍劉永貴團。

1941年2月11日21時,張愛萍一聲令下,擔任突擊任務的二十七團二營,在營長牛子明率領下,以機槍、手榴彈為掩護,迅速突破敵前沿,越過深溝高牆進入鎮內。當逼近敵炮樓時,遭到偽軍頑強阻擊,強攻不成。就在這時,張愛萍趕到前線。為減少傷亡,他和牛子明商定,組織部隊在正面佯攻的同時,把地道挖到偽軍炮樓下,將手榴彈捆在一起引爆,炸開炮樓,殲滅守敵。

接著,張愛萍又帶著偵察科長楊勳等人趕到鎮西北二十五團沙風的指揮所。他聽了沙風簡要彙報的戰鬥進展情況,並到前沿陣地各營看了一遍。這時,天漸漸亮起來,守敵的火力仍然很猛,部隊攻擊遇到困難,產生了急躁情緒,傷亡不斷增加。情況緊急,沙風領著張愛萍等人登上一座剛佔領的小炮樓,以居高臨下觀察敵情,研究對策。

小炮樓臨街設有一個長方形的瞭望孔,平時有磚頭堵著。要觀察敵情時,就要把磚頭抽開,看過後再堵上。因此,觀察速度要快,間隙稍長,就會碰上敵人射來的子彈。儘管沙風強調危險,張愛萍還是非要看個清楚不可,接連看了三次,都沒有看清楚,第四次換了角度,才發現右下側有個敵人的火力點。他邊看邊思索作戰方案,沙風感到時間太長,就猛地把他拉開了,張愛萍轉身甩開沙風的手,喊道:“你搞什麼鬼!”

說來也巧,就在此時,一顆子彈從觀察孔外射入,打到後邊的牆上……在場的官兵都倒吸了一口冷氣。沙風又驚又喜地說:“旅長命真大,多危險啊!”張愛萍也說道:“不是你拉了一把,今天我真是報銷了。”

之後,張愛萍確立了作戰方案,他一改夜間作戰的習慣,決定天亮後繼續攻殲守敵。經二十五團、二十七團官兵同心協力,艱苦奮戰,到12日9時結束戰鬥,斃敵100餘人,俘偽軍副團長以下600多人,繳獲機槍6挺和一批武器裝備及物資。

青陽鎮首戰告捷,振奮了皖東北抗日軍民。張愛萍乘勝率九旅橫掃侵佔皖東北地區的日偽頑匪,經40天連續作戰,收復了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接著,又組織力量,平定了洪澤湖匪患,使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徵求意見,摸清情況,商議攻取老周圩子的方略。

從萇宗商處歸來後,張愛萍連夜召開由一團團長張太生、十一團團長趙匯川、十二團團長徐崇富和獨立團團長張振球參加的軍事會議。張愛萍分析認為:老周圩子圍牆高,內設炮樓和碉堡;圩溝又寬又深,只有走吊橋才能進圩子;許志遠的那支部隊經多年經營,有一定戰鬥力,加上工事堅固,防守嚴密,若強攻將付出很大代價。他認為對老周圩子應以智取為上,並提出由自己帶警衛班進駐老周圩子“臥底”,待機而行。參加會議的同志都贊成智取,但一致反對張愛萍去“臥底”,認為這樣做危險太大。

對於戰友們的關心愛護,張愛萍十分感激,但他並沒有改變前去“臥底”的決心。他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讓大家感到,去老周圩子“臥底”,雖然有一定冒險,但自己是皖六區軍政推進委員會分管軍事工作的副主任,到許志遠的二支隊巡查,名正言順;同時,老周圩子圩主周漢波是我黨統戰物件,和自己私交也不錯,一旦發生危險,他定會出面保護;加上有4個團做後盾,在許志遠外出的情況下,副隊長徐合璧不會輕舉妄動。只要相機行事,對付這些地頭蛇還是有把握的。思想統一後,張愛萍發佈命令:第二天夜裡12點,一團攻佔大莊,十一團攻佔李圩,十二團攻佔崗頭,拔掉許志遠支隊駐守各村的週邊據點。

第二天黃昏,張愛萍帶領警衛班,到達老周圩子南門。這時圩門已關,張愛萍要求守門的哨兵趕快向徐隊長、周圩主報告,張愛萍有要事相商。徐合璧見張愛萍只帶一個警衛班,就和圩主周漢波一起,將張愛萍迎進了炮樓。周漢波擺上酒菜招待。寒暄之後,徐合璧說出許志遠被扣押一事,請求張愛萍致電淮南新四軍放行。張愛萍將計就計,安慰他說:“可能是誤會,我發個電報讓他們放行!”他當即擬好電文稿,讓徐合璧過目後,派通訊員送回去急發,並將有關情報一起帶回去。吃完飯後,張愛萍假裝醉酒,留在炮樓裡睡覺。

與此同時,一團和十一團主力按照張愛萍的部署,在夜幕掩護下,將老周圩子包圍。當晚12時,四總隊各團分別攻佔了大莊、李圩、崗頭據點。張愛萍也命令警衛班把炮樓裡的4個哨兵和兩個機槍手捆綁起來,佔領了炮樓。圩外的槍聲驚醒了徐合璧,他急忙到炮樓裡找張愛萍問明情況,張愛萍示意警衛員收繳了徐合璧的槍,並列數許志遠以抗日為名,暗中勾結日偽頑匪,破壞抗日的罪行,嚴令其率部投降。這時,周漢波已命部下放下吊橋,新四軍四總隊一團和十一團官兵奮勇沖入圩內。徐合璧見大勢已去,只好下令各營就地繳械投降。

智取老周圩子,為皖東北地區消除了隱患,穩定了社會秩序。1940年3月24日,在泗縣青陽鎮召開了全區第一屆各界人士代表大會,建立了由共產黨領導的皖東北抗日民主政權,同時成立了皖東北保安司令部,張愛萍任司令,趙匯川為副司令。這標誌著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正式建立。

6月天穿皮襖擋住敵子彈

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創建初期,部隊沒有固定的供給單位,生活相當艱苦,吃的靠官兵宿營時就地籌集,穿的是當地農民自織自染的粗布軍裝,到了夏天,單衣供應不上,只好抽去棉衣中的棉絮湊合著穿。張愛萍作為皖東北新四軍的最高首長,堅持和官兵同吃同住,從不搞特殊化。中共蘇皖邊區黨委書記金明,看到他經常在夜間指揮部隊作戰,就把自己養傷期間得到的一件羊皮短襖轉送給了張愛萍。沒想到,這件羊皮襖卻助張愛萍躲過一劫。

1940年5月3日,中共中原局書記劉少奇率中原局機關到皖東北視察工作。第二天拂曉,駐守泗縣和五河縣城的日偽軍,突然向皖東北中心區“掃蕩”。為保護劉少奇和機關的安全,張愛萍組織部隊跳出日偽軍合圍圈,北渡濉河,向青陽鎮東北轉移。不料,國民黨江蘇省保安第一縱隊司令王光夏,乘機於5月13日率4個團侵佔了朱湖、新行圩子等地。面對嚴峻形勢,張愛萍奉命組織部隊,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經激烈戰鬥,收復了朱湖和新行圩子及其附近20多個村莊。與此同時,劉少奇急令八路軍蘇魯豫支隊一大隊、隴海南進支隊和蘇皖縱隊一團趕來增援,戰鬥持續了13天,殲敵1000餘人,將王光夏的頑軍全部趕回運河以東地區。

王光夏不甘心失敗,同年6月,又集中7個團,向皖東北抗日根據地進犯。張愛萍奉命組織部隊反擊,經兩天一夜激戰,全殲王光夏2個團。在追擊潰逃的王光夏時,張愛萍率新四軍四總隊,將頑敵一個加強營包圍在成子湖北的山子頭。這是一個圍牆高、壕溝深、易守難攻的土圩子。為儘快殲滅該敵,張愛萍帶領團長們進行實地偵察。他們借助山子頭圍牆外一個草棚子的庇護向裡觀察。由於圍牆高,有些地方看不清楚,張愛萍就爬上草棚裡的一個草堆觀察,發現左側有一段斷牆,可以翻越,作為攻擊的突破口十分有利。他心裡很高興,轉身告訴各團長時,突然感到後背上像被重拳猛擊一下,便從草堆上摔了下來。

大家趕忙上前將張愛萍扶了起來。張愛萍告訴大家,有個涼颼颼硬邦邦的東西滑到了腰帶間,翻開羊皮襖,取出一看,竟是一枚子彈頭。仔細檢查,又見羊皮襖後背被子彈打穿了個洞,張愛萍的後背被劃破一層皮,正在流血。大家齊稱好險。張愛萍卻不在意,經衛生人員處理好傷口,又繼續指揮突擊部隊,由斷牆處攻入山子頭,很快將該敵全殲。

部隊返回時,這件事被劉少奇知道了,非要看看張愛萍的傷勢不可,還叫來醫生給張愛萍換了藥。秘書劉彬在一旁開玩笑說:“張司令6月天穿大皮襖,擋住了敵子彈,真是洪福齊天!”劉少奇卻批評張愛萍道:“人家要你當指揮員嘛,哪個叫你去當偵察兵?指揮員的傷亡對戰鬥勝敗影響很大,羊皮襖是不能經常保險的。”

多虧沙風拉了一把

1941年2月,時任新四軍三師九旅旅長的張愛萍,奉命率2個團回師皖東北。面對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大部被日偽頑蠶食的嚴峻形勢,張愛萍在深入偵察、掌握敵情的基礎上,決心首克皖東北的中心青陽鎮。決定由趙匯川率二十七團擔任主攻,以主力由東向西沿東大街攻擊,切斷守敵南北聯繫,圍殲偽軍團部;由沙風率二十五團助攻,由西北攻擊,形成對青陽偽軍的合圍,以突擊隊迅速奪取北小街,爾後主力直插北大街,配合二十七團全殲偽軍劉永貴團。

1941年2月11日21時,張愛萍一聲令下,擔任突擊任務的二十七團二營,在營長牛子明率領下,以機槍、手榴彈為掩護,迅速突破敵前沿,越過深溝高牆進入鎮內。當逼近敵炮樓時,遭到偽軍頑強阻擊,強攻不成。就在這時,張愛萍趕到前線。為減少傷亡,他和牛子明商定,組織部隊在正面佯攻的同時,把地道挖到偽軍炮樓下,將手榴彈捆在一起引爆,炸開炮樓,殲滅守敵。

接著,張愛萍又帶著偵察科長楊勳等人趕到鎮西北二十五團沙風的指揮所。他聽了沙風簡要彙報的戰鬥進展情況,並到前沿陣地各營看了一遍。這時,天漸漸亮起來,守敵的火力仍然很猛,部隊攻擊遇到困難,產生了急躁情緒,傷亡不斷增加。情況緊急,沙風領著張愛萍等人登上一座剛佔領的小炮樓,以居高臨下觀察敵情,研究對策。

小炮樓臨街設有一個長方形的瞭望孔,平時有磚頭堵著。要觀察敵情時,就要把磚頭抽開,看過後再堵上。因此,觀察速度要快,間隙稍長,就會碰上敵人射來的子彈。儘管沙風強調危險,張愛萍還是非要看個清楚不可,接連看了三次,都沒有看清楚,第四次換了角度,才發現右下側有個敵人的火力點。他邊看邊思索作戰方案,沙風感到時間太長,就猛地把他拉開了,張愛萍轉身甩開沙風的手,喊道:“你搞什麼鬼!”

說來也巧,就在此時,一顆子彈從觀察孔外射入,打到後邊的牆上……在場的官兵都倒吸了一口冷氣。沙風又驚又喜地說:“旅長命真大,多危險啊!”張愛萍也說道:“不是你拉了一把,今天我真是報銷了。”

之後,張愛萍確立了作戰方案,他一改夜間作戰的習慣,決定天亮後繼續攻殲守敵。經二十五團、二十七團官兵同心協力,艱苦奮戰,到12日9時結束戰鬥,斃敵100餘人,俘偽軍副團長以下600多人,繳獲機槍6挺和一批武器裝備及物資。

青陽鎮首戰告捷,振奮了皖東北抗日軍民。張愛萍乘勝率九旅橫掃侵佔皖東北地區的日偽頑匪,經40天連續作戰,收復了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接著,又組織力量,平定了洪澤湖匪患,使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