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惠帝真的是“白癡皇帝”嗎

《晉書·惠帝紀》記載了晉惠帝司馬衷的兩則笑話。 其一, 司馬衷在華林園聽到蛤蟆叫, 便問左右:“它們鳴叫是為公, 還是為私?”隨從答:“公家地盤上的為公, 私人地盤上的為私。 ”司馬衷對這種解釋深信不疑。 其二, 國家發生了大範圍的荒亂, 百姓無糧可吃, 鄉里餓死無數, 司馬衷感到納悶, “他們怎麼不吃肉粥呢?”不少人根據這段文字, 理直氣壯地給司馬衷扣上了“白癡皇帝”的帽子。 作為“富二代”皇帝, 司馬衷身上難免帶有一些紈絝子弟的特徵, 但僅以此來認定他是“白癡”, 實乃斷章取義, 一票否定。 司馬衷果真是傳說中的“白癡皇帝”嗎?

晉惠帝典故

早年經歷

司馬衷生於曹魏甘露四年(259年)。 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 司馬衷被立為皇太子, 時年九歲。 泰始八年(272年)二月辛卯日, 司馬衷奉晉武帝命娶賈充的女兒賈南風為太子妃, 賈南風當時十五歲, 年長司馬衷兩歲。

司馬衷皇后賈南風

登基

(290年)四月二十日, 晉武帝去世, 皇太子司馬衷即位, 是為晉司馬衷, 大赦, 改年號為永熙。 尊繼母皇后楊芷(楊豔的堂妹)為皇太后, 立妃賈南風為皇后。 同年五月十三日, 葬晉武帝于峻陽陵(今河南省偃師南蔡莊北)。

中國往事講述系列 清朝 宋朝 遼金夏 三國 晉朝 南北朝 五代十國金夏 元朝 秦漢 隋唐 先秦 明朝 共16本歷史讀物 中學生故事書 ¥128 購買

五月十八日, 增加天下官位一級, 參與晉武帝喪事的增加二級, 免除百姓租稅一年, 二千石以上的官員都封為關中侯。 以太尉楊駿為太傅, 輔佐朝政。 八月二十六日, 立子廣陵王司馬遹為皇太子, 以中書監何劭為太子太師, 吏部尚書王戎為太子太傅, 衛將軍楊濟為太子太保。 派遣南中郎將石崇、射聲校尉胡奕、長水校尉趙俊、揚烈將軍趙歡將屯兵四出。 後在291年正月改元為永平。 晉司馬衷當政後非常信任他的皇后賈南風。 因此賈氏專權, 甚至假造晉司馬衷的詔書。 永平元年(291年), 迫害皇太后, 廢其太后位, 殺大臣如太宰司馬亮。

同年又殺皇太后于金墉城。

癡狂?

元康四年(294年)和元康六年(296年)匈奴和其他民族反叛, 氐人齊萬年稱帝, 一直到元康九年(299年)這次反叛才被消滅。 同年, 賈南風開始迫害太子遹, 首先廢他的太子地位。 [13]次年殺太子。 這個舉動成為許多反對賈後專政的皇族開始行動的起點。

趙王司馬倫假造詔書廢殺賈後, 殺大臣如司空張華等, 自領相國位, 這是八王之亂的開始。 恢復原太子的地位, 立故太子之子司馬臧為皇太孫。

永康元年(300年)八月, 淮南王司馬允舉兵討伐司馬倫, 兵敗被殺。 同年十二月, 益州刺史趙廞協同從中原逃到四川的流民在成都造反。

司馬衷

永甯元年(301年),司馬倫篡位,自立為皇帝,司馬衷被改為太上皇,太子司馬臧被殺。三月,齊王司馬冏起兵反司馬倫,受到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常山王司馬乂等的支持。司馬倫兵敗。淮陵王司馬漼殺司馬倫的黨羽,驅逐司馬倫,引司馬衷復位。司馬倫被殺。五月,立襄陽王司馬尚為皇太孫,並以羊獻容為皇后。六月,東萊王司馬蕤謀推翻司馬冏的專權,事漏被廢。十二月,李特開始在四川反晉,這是成漢的起點。

太安元年(302年),初皇太孫司馬尚夭折,司馬覃被立為太子。五月,李特在四川擊敗了司馬顒派去討伐他的軍隊,殺廣漢太守張微,自立為大將軍。

現貨中國皇帝大傳 中國皇帝全傳 耀世典藏版 五十多個王朝的盛世衰歌 歷史歷代皇帝的人生 ¥29.8 購買

十二月,司馬穎、司馬顒、新野王司馬歆和范陽王司馬虓在洛陽聚會反司馬冏的專政。司馬乂乘機殺司馬冏,成為朝內的權臣。

太安二年(303年)三月,李特在攻成都時被殺,但四月他的兒子李雄就佔領了成都,到年末,李雄幾乎佔領了整個四川盆地。五月張昌、丘沈反,建國漢,殺司馬歆。八月,司馬穎和司馬顒討伐司馬乂。十月,司馬顒的軍隊攻入長安,在此後的洗劫中上萬人死亡。此後兩軍在長安城外對陣,連十三歲的少年都被征軍,同時兩軍都徵募匈奴等的軍隊。最後司馬乂兵敗被殺。司馬顒成為晉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並非弱智

每一位父親,對自己的兒子總是放心不下,開國皇帝更甚。司馬衷當上太子後,司馬炎對其將來能否擔當重任心存疑慮,甚至通過“以尚書事,令太子決之”的辦法,來考察司馬衷的理政能力。司馬衷生於安樂,沒有經過政治歷練,自然難以應對,太子妃賈南風和給事張泓串通,由張泓事先把答案寫好,司馬衷依樣畫葫蘆“書之”,結果“武帝覽而大悅”。有人將這件事看做是司馬衷“白癡”的佐證,其實不然。類似的政治作弊,曹植和楊修也曾搞過一次,難道能依此否定曹植在文壇上的“八鬥之才”嗎?此外,司馬衷即位後,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後行之”;誅殺司馬亮、衛瓘時,也是由司馬衷“作密詔令”。由此可見,司馬衷雖然不懂或不熱衷政治,但讀文、寫字甚至擬發詔令還是沒問題的。

賈南風

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外,司馬衷對數字也是有概念的,甚至是很敏感的。西晉後期變故迭起,戰亂不停,“及王浚攻鄴,志勸穎奉天子還洛陽。時甲士尚萬五千人,俄而眾潰,唯志與子謐,兄子綝,殿中武賁千人而已,而人馬複散,志於陣中尋索,得數乘鹿車,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得百餘人。志入,帝問志曰:何故散敗至此?志曰:賊去鄴尚八十裡,而人士一朝駭散,太弟今欲奉陛下還洛陽。

中國歷史故事集 暢銷書籍 童書 兒童文學 正版晉朝南北朝故事 ¥13.5 購買

帝曰:甚佳。於是禦犢車便發。”看到身邊侍衛的數量急劇減少,司馬衷便有“何故散敗至此”的發問;聽到盧志“賊去鄴尚八十裡”的彙報數字,司馬衷覺得“甚佳”,才同意向洛陽進發。此外,通過司馬衷與盧志的一問一答,我們還可以看到司馬衷關心時局變化、順應形勢發展的一面。

司馬衷

司馬衷對外界感觀能力較強,經常有真摯的情感表露。如,開國元勳陳騫去世“及葬,帝于大司馬門臨喪,望柩流涕”。建武元年,“至溫,將謁陵,帝喪履,納從者之履,下拜流涕”。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帝至自長安,升舊殿,哀感流涕”。能夠“望柩流涕”“下拜流涕”和“哀感流涕”,說明司馬衷對外界事物有較強的感知能力,並且有相應的情感表達方式。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司馬衷還能夠根據情況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洛陽被大將張方攻佔後,張方帥騎三千“方拜謁,帝躬止之”。司馬衷被張方劫持到長安後,司馬顒帥官屬步騎三萬,迎於霸上,“拜謁,帝下車止之”。在宗室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司馬衷身處屋簷下,能夠處亂不驚,能夠對臣下恭謙禮讓再三,說明他不但不傻,而且還很識時務。

網路配圖

征伐皇太弟司馬穎,是司馬衷生命中最危險的一次血腥經歷。蕩陰之戰中,由於潰敗,司馬衷的“乘輿委地”,他本人也身重三箭。在飛矢交前的情形下,“百僚奔散,唯侍中嵇紹扶帝”。敵將要殺嵇紹,司馬衷阻攔說:“吾吏也,勿害之。”敵將說:“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於是,司馬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嵇紹被殺,血濺龍袍。在自身難保的形勢下,司馬衷還能想著保護屬下,但由於自己的權威掃地而無能為力,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事後,敵將準備為司馬衷換洗沾滿鮮血的衣服時,司馬衷說:“嵇侍中血,勿洗也。”意思是說,這上面是嵇紹的血,你們不能洗去。司馬衷用這種方式,對敵將的殘忍行徑表示了抗議,對嵇紹的忠心赴死表露了哀思。試想,這是一個白癡所能做出來的嗎?

《晉朝那些事兒》月滿西樓 ,工人出版社【正版現貨】 ¥151 購買

司馬衷

永甯元年(301年),司馬倫篡位,自立為皇帝,司馬衷被改為太上皇,太子司馬臧被殺。三月,齊王司馬冏起兵反司馬倫,受到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常山王司馬乂等的支持。司馬倫兵敗。淮陵王司馬漼殺司馬倫的黨羽,驅逐司馬倫,引司馬衷復位。司馬倫被殺。五月,立襄陽王司馬尚為皇太孫,並以羊獻容為皇后。六月,東萊王司馬蕤謀推翻司馬冏的專權,事漏被廢。十二月,李特開始在四川反晉,這是成漢的起點。

太安元年(302年),初皇太孫司馬尚夭折,司馬覃被立為太子。五月,李特在四川擊敗了司馬顒派去討伐他的軍隊,殺廣漢太守張微,自立為大將軍。

現貨中國皇帝大傳 中國皇帝全傳 耀世典藏版 五十多個王朝的盛世衰歌 歷史歷代皇帝的人生 ¥29.8 購買

十二月,司馬穎、司馬顒、新野王司馬歆和范陽王司馬虓在洛陽聚會反司馬冏的專政。司馬乂乘機殺司馬冏,成為朝內的權臣。

太安二年(303年)三月,李特在攻成都時被殺,但四月他的兒子李雄就佔領了成都,到年末,李雄幾乎佔領了整個四川盆地。五月張昌、丘沈反,建國漢,殺司馬歆。八月,司馬穎和司馬顒討伐司馬乂。十月,司馬顒的軍隊攻入長安,在此後的洗劫中上萬人死亡。此後兩軍在長安城外對陣,連十三歲的少年都被征軍,同時兩軍都徵募匈奴等的軍隊。最後司馬乂兵敗被殺。司馬顒成為晉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並非弱智

每一位父親,對自己的兒子總是放心不下,開國皇帝更甚。司馬衷當上太子後,司馬炎對其將來能否擔當重任心存疑慮,甚至通過“以尚書事,令太子決之”的辦法,來考察司馬衷的理政能力。司馬衷生於安樂,沒有經過政治歷練,自然難以應對,太子妃賈南風和給事張泓串通,由張泓事先把答案寫好,司馬衷依樣畫葫蘆“書之”,結果“武帝覽而大悅”。有人將這件事看做是司馬衷“白癡”的佐證,其實不然。類似的政治作弊,曹植和楊修也曾搞過一次,難道能依此否定曹植在文壇上的“八鬥之才”嗎?此外,司馬衷即位後,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後行之”;誅殺司馬亮、衛瓘時,也是由司馬衷“作密詔令”。由此可見,司馬衷雖然不懂或不熱衷政治,但讀文、寫字甚至擬發詔令還是沒問題的。

賈南風

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外,司馬衷對數字也是有概念的,甚至是很敏感的。西晉後期變故迭起,戰亂不停,“及王浚攻鄴,志勸穎奉天子還洛陽。時甲士尚萬五千人,俄而眾潰,唯志與子謐,兄子綝,殿中武賁千人而已,而人馬複散,志於陣中尋索,得數乘鹿車,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得百餘人。志入,帝問志曰:何故散敗至此?志曰:賊去鄴尚八十裡,而人士一朝駭散,太弟今欲奉陛下還洛陽。

中國歷史故事集 暢銷書籍 童書 兒童文學 正版晉朝南北朝故事 ¥13.5 購買

帝曰:甚佳。於是禦犢車便發。”看到身邊侍衛的數量急劇減少,司馬衷便有“何故散敗至此”的發問;聽到盧志“賊去鄴尚八十裡”的彙報數字,司馬衷覺得“甚佳”,才同意向洛陽進發。此外,通過司馬衷與盧志的一問一答,我們還可以看到司馬衷關心時局變化、順應形勢發展的一面。

司馬衷

司馬衷對外界感觀能力較強,經常有真摯的情感表露。如,開國元勳陳騫去世“及葬,帝于大司馬門臨喪,望柩流涕”。建武元年,“至溫,將謁陵,帝喪履,納從者之履,下拜流涕”。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帝至自長安,升舊殿,哀感流涕”。能夠“望柩流涕”“下拜流涕”和“哀感流涕”,說明司馬衷對外界事物有較強的感知能力,並且有相應的情感表達方式。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司馬衷還能夠根據情況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洛陽被大將張方攻佔後,張方帥騎三千“方拜謁,帝躬止之”。司馬衷被張方劫持到長安後,司馬顒帥官屬步騎三萬,迎於霸上,“拜謁,帝下車止之”。在宗室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司馬衷身處屋簷下,能夠處亂不驚,能夠對臣下恭謙禮讓再三,說明他不但不傻,而且還很識時務。

網路配圖

征伐皇太弟司馬穎,是司馬衷生命中最危險的一次血腥經歷。蕩陰之戰中,由於潰敗,司馬衷的“乘輿委地”,他本人也身重三箭。在飛矢交前的情形下,“百僚奔散,唯侍中嵇紹扶帝”。敵將要殺嵇紹,司馬衷阻攔說:“吾吏也,勿害之。”敵將說:“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於是,司馬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嵇紹被殺,血濺龍袍。在自身難保的形勢下,司馬衷還能想著保護屬下,但由於自己的權威掃地而無能為力,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事後,敵將準備為司馬衷換洗沾滿鮮血的衣服時,司馬衷說:“嵇侍中血,勿洗也。”意思是說,這上面是嵇紹的血,你們不能洗去。司馬衷用這種方式,對敵將的殘忍行徑表示了抗議,對嵇紹的忠心赴死表露了哀思。試想,這是一個白癡所能做出來的嗎?

《晉朝那些事兒》月滿西樓 ,工人出版社【正版現貨】 ¥151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