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01年高考考生劉希:高考讓我真正體會“迎難而上”的含義

劉希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 新華網 羅春明 攝

新華網昆明6月5日電(詹晶晶 羅春明)今年是高考恢復40周年, 在不同的人心中, 高考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2001年參加高考的劉希日前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高考讓我體會到了一個迎難而上的過程, 讓我知道將來遇到問題怎麼處理和面對。 ”

劉希是2001年參加的高考, 並順利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 隨後又進入雲南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 目前是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 提起高考, 許多細節劉希至今記憶猶新。

高考養成“精准化操作”的習慣延續至今

劉希說,

高考給他帶來最深的影響之一就是“學會精細化的操作和精准化的判斷”。

“我們那年報考的規則是要先估分, 然後根據估分填報志願。 當時監考的老師會發一張單獨的草稿紙, 這張草稿紙可以帶回家, 就根據這張草稿紙和評分標準來估計每一科的分數, 最終得出總分。 ”劉希說, 估分關係到報考的成功與否, 因此也更像是另一場“考試”, “此前也有師兄師姐考得很好, 但是由於估分沒有估好, 最終影響報考。 ”

劉希是文科生, 政治和歷史等學科都有大量的主觀題, 要想得到一個相對準確的估分, 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劉希的估分最終和實際成績相差2分, 這也為劉希填報志願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麼精准的估分, 得益于劉希前期所做的大量準備。

劉希說, 在高考複習到一定的程度時, 他把政治、歷史中容易出簡答題、論述題的重點知識點進行整理, 並反復背誦, 最終劉希發現, 在一些政治、歷史的主觀題中, 他能夠答得基本符合標準答案。

“我的精准化做得很高, 有的題目甚至精准到標點符號, 比如說這整個句子前半段是個分號, 第二個是個逗號, 後面又是分號, 連這些我都記住了, 當這樣的題目出現後, 我估分就很簡單。 ”

劉希說, 小的時候老師和家長都說他是一個粗心的人, 但是高考估分這件事讓他學會了精准化的操作, 這種影響延續至今。

“我現在從事法官職業, 我們審查證據、審查法律條文, 也需要精細化的操作和判斷。 通過高考這樣的一個磨練,

逐漸把我養成一個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 都善於觀察細節、能夠細心處理某些問題的人。 ”劉希說。

劉希保留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受訪者供圖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段歷程

回憶起高考前一天晚上, 劉希說緊張感肯定是有的,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 他認為無論是高中的學習生活還是高考, 都只是人生一個階段而已。

“在剛進入高中的時候我就是那種很順其自然的學生, 我很愛參加課外活動, 高中時期我還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 我很愛參加課外活動。 ”劉希說, “但我在高考備考這一年半很刻苦, 後來整理複習資料, 我原來做了這麼多的習題, 摞起來有很高。 ”

劉希說, 如果沒有高考, 他也沒機會進入中國政法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學習,

更談不上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並最終成為一名法官。 但他認為, 高考給他帶來更深的影響是真正體會“迎難而上”這個詞的含義。

“迎難而上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 其實從小的時候應該從幼稚園開始, 老師就跟小朋友說, 遇到困難不要怕, 自己來解決它, 但是從小到大, 很少有機會給我們一個完整的事件來讓我們體會, 遇到困難和事情怎麼解決它。 ”劉希說, “經過了這麼久, 儘管當時覺得很困難的事情, 現在看並不能稱其為困難, 但是高考的這個經歷教會了我們如何去面對它。 ”

劉希認為, 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 學會迎難而上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遇到困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從個人的角度、社會、民族的角度來說都是必須的, 高考確實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歷練的機會, 這個機會是很難得的。 ”劉希說。

大學時期的劉希。 受訪者供圖

給考生的話:高考是一份生命的禮物

提起高考對社會的影響, 劉希回憶起他在雲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的見聞。

“2007年我讀博士的時候, 我到怒江州的一個村去做調查, 當時那個村子不通柏油路和自來水, 沒有電, 更不要說什麼手機信號和網路了。 ”劉希說, 在他們臨時住所旁邊有一個希望小學, 後來他瞭解到, 當地一些孩子考上了雲南中醫學院後, 就自發的參加學校的支教活動, 並籌集了一些社會善款, 返回家鄉建設了一個希望小學。 “對於山區的孩子而言, 高考讓他們有了走出大山,接觸外面的世界的途徑,甚至以後可以有能力後返回家鄉,反哺家鄉,改變家鄉。”

2017年高考即將到來,作為一位“過來人”,劉希給高考考生兩點建議。

首先,在臨近考試前半個月,不建議鋪天蓋地的複習,可以在勞逸結合的情況下,對自己不熟練的知識點進行精准化的整理和誦讀,“也許到了高考考場上你會發現,這半個月做的精准化的工作,可能會給你達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次,建議考生放鬆心情,認真準備的同時,到考場上正常發揮即可,不要有太多的負擔。(完)

高考讓他們有了走出大山,接觸外面的世界的途徑,甚至以後可以有能力後返回家鄉,反哺家鄉,改變家鄉。”

2017年高考即將到來,作為一位“過來人”,劉希給高考考生兩點建議。

首先,在臨近考試前半個月,不建議鋪天蓋地的複習,可以在勞逸結合的情況下,對自己不熟練的知識點進行精准化的整理和誦讀,“也許到了高考考場上你會發現,這半個月做的精准化的工作,可能會給你達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次,建議考生放鬆心情,認真準備的同時,到考場上正常發揮即可,不要有太多的負擔。(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