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德戰爭中以羅馬尼亞軍隊擔任主攻 歷時73天的奧德薩戰役

1941年8月5日, 蘇軍的奧德薩防禦戰打響, 防禦區的司令茹科夫海軍少將統一指揮蘇軍獨立濱海集團和黑海艦隊, 為掩護南方方面軍向東撤退,

在失去陸上支援的條件下, 依靠諸軍種協同一致和市民的支持, 抗擊了德國軍隊南方集團軍群所轄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連續進攻。 保衛戰歷時73天, 蘇聯獨立濱海集團軍和黑海艦隊一部在居民的支援下, 於黑海沿岸城市奧德薩進行了著名的防禦。

二戰前的羅馬尼亞是個名義上的君主國, 可是國王米哈伊一世卻受到右翼將領安東內斯庫元帥的支配, 此人對蘇聯極為仇視, 希望借助外力吞併蘇聯國土以自肥自。 1940年, 羅馬尼亞軍官安東尼斯庫發動政變, 建立了獨裁政權。 同年10月, 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陣營, 後來作為德軍的僕從軍, 一同參與侵略蘇聯。 羅馬尼亞先後派遣22個師共40萬人投入東線作戰, 在兵力上遠勝過其他僕從國如匈牙利、保加利亞甚至三國軸心之一的義大利。 蘇德戰爭初期的奧德薩戰役就是以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為主進行的一次攻堅戰, 同時期的基輔會戰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 奧德薩戰役幾乎是羅馬尼亞和蘇聯的直接較量。

普洛耶什蒂的原油精煉廠

19世紀初以來, 羅馬尼亞就是歐洲舉足輕重的石油工業國家, 而該國的第九大城市普洛耶什蒂, 則為最關鍵的石油出產中心。 二戰期間, 普洛耶什蒂的原油精煉廠提供著整個軸心國石油產量的30%。 眾所周知, 石油這一黑色血液對於戰爭可以說是生死攸關的。

希特勒下令進攻奧德薩的目的之一就是摧毀蘇聯的空軍基地, 他認為克裡米亞和奧德薩地區的空軍會對羅馬尼亞油田形成威脅, 如果沒有石油的話, 德軍的裝甲戰車就會變成一堆廢鐵。

奧德薩是一座背靠黑海的城市,

防禦作戰蘇軍本就有很大優勢, 而且蘇軍有黑海至少是奧德薩周邊的制海權, 奧德薩並不是完全的孤城, 彈盡糧絕的情況沒有出現, 能夠隨時得到人員武器的補充, 奧德薩居民也投入到了戰鬥中來。 到了城破之後大量防守方的士兵都經海路撤退了, 沒有出現大量被俘虜的情況。 由於基輔會戰的失敗, 蘇軍堅守奧德薩失去了意義, 主動撤出戰鬥。 從1941年8月8日至10月16日的奧德薩戰役最後以羅軍的勝利告終。 德軍借此切斷了蘇軍從黑海通向烏克蘭的運輸線, 並順利地控制了整個烏克蘭。 羅馬尼亞軍隊在這次戰役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傷亡8.1萬人, 失蹤11471人。 蘇軍在奧德薩戰役中傷亡4.1萬。 由於基輔會戰的失敗, 蘇軍堅守奧德薩失去了意義,主動撤出戰鬥。

沃龍佐夫燈塔

保衛奧德薩的獎章一共只發行了3萬9000枚,數量不多卻尤為珍貴,獎章上面海軍戰士佔據了主要畫面,陸軍在內側,顯示了黑海艦隊在戰役中的重要表現,圖中的沃龍佐夫燈塔是奧德薩的標誌性建築,在戰役中為了防止其成為德軍轟炸的參照物,蘇軍把它炸毀了,直到戰後才得以重建。獎章于1942年發行,當時很多參加戰役的戰士又投入到克裡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的保衛戰中,曼施坦因的包圍戰術讓很多守軍戰士沒能撤出來,這也是保衛奧德薩獎章發行少的原因之一。

蘇軍堅守奧德薩失去了意義,主動撤出戰鬥。

沃龍佐夫燈塔

保衛奧德薩的獎章一共只發行了3萬9000枚,數量不多卻尤為珍貴,獎章上面海軍戰士佔據了主要畫面,陸軍在內側,顯示了黑海艦隊在戰役中的重要表現,圖中的沃龍佐夫燈塔是奧德薩的標誌性建築,在戰役中為了防止其成為德軍轟炸的參照物,蘇軍把它炸毀了,直到戰後才得以重建。獎章于1942年發行,當時很多參加戰役的戰士又投入到克裡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的保衛戰中,曼施坦因的包圍戰術讓很多守軍戰士沒能撤出來,這也是保衛奧德薩獎章發行少的原因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