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要被孩子的拖遝和任性活活氣死?那也得知道這2個原因

學做好爸媽, 就上優教家

在家庭教育中, 很多新生代的父母都有2個頭疼的問題,

就是:“孩子為啥做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或“我的孩子實在是太任性了。

現在的社會是快節奏的社會, 我們很多時候把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帶去教育孩子, 渴望孩子早日成才。 卻忘記了教育孩子要“慢、細”, 因為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業。

其實, 孩子所有的行為問題, 不管是好的壞的都是孩子對我們行為方式的反應。

拖遝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軟性”的對抗, 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生硬”的對抗。 看似只表現了其中之一問題的孩子身上, 同時也隱含著另一種問題的性質。

拖遝的孩子, 其實是在用拖遝說明他的任性:我就不想按你說的那樣做!而任性的孩子, 總要以某種或多種方式來表達他的這種執拗個性:要麼不等父母話說完扭頭就走;要麼就是你說你的, 我拖拉我的;要麼就發脾氣;要麼就是不吭聲……所以, 孩子的拖遝就是他的任性, 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遝來表現。

這2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他們真實的憤怒、擔憂、失望、傷心等情緒, 然後通過行為和語言來表現出來。

經常表現出拖遝或任性的孩子, 其內心是無助的,

情緒是不愉快的:這種行為背後的無意識語言其實在說“我鬥不過你, 那我就要這樣才舒服”。

拖遝其實隱藏的是孩子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

而任性其實隱藏的是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敵意, 而敵意說明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 很少甚至沒有承認或接受過孩子的情緒和情感, 在在生活中經常對孩子過多的干涉。

比如, 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過於嘮叨。 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時, 或孩子沒按她的時間要求做時, 從來沒允許孩子說出他們的想法, 而是以不停的嘮叨和不滿意的情緒態度, 數落和要求孩子。 這種重複的行為模式, 孩子會產生一種“無能感”, 進而會導致退縮行為。

另外一種父母的行為模式是:性格急躁、高價值觀、高期望值、講究效率、喜歡操控和教導人。

這種類型的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 主要以說教、給現成的答案、命令, “你要……”, “你不要……”“你應該……”, “你不應該……”等。

在這種行為模式下, 孩子的心理體驗是:總有人為我安排、操心、做事, 我不必獨立思考。 所以難以養成對自己行為的負責任能力。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對他們最好的教育策略就是我們的態度:耐心的等待,對任務的困難進行一點評價。

比如“收拾好床鋪很不容易”、“一個小時能搭好這個積木很難”等。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們知道完成一件很難的事情,會有滿足感;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知道這件事很難,他們會感到安慰,這樣,孩子感覺到了理解和支持,就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看望以上的文字,你就應該明白!有拖遝、任性行為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對效率的要求在“訓練”孩子。有關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練地掌握技巧,所以效率對孩子來說,是束縛。它可能耗損孩子的才智、抑制興趣,可能會造成情感的壓抑和性格的極端任性。因為孩子需要試驗、探索、努力的機會,也需要耐性,需要在沒有催促和訓斥的情況下學習。

孩子的行為取決於父母怎麼去做,孩子的拖遝與任性是對抗父母的武器,父母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觀念,讓孩子勇敢的去走出自己的一步。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對他們最好的教育策略就是我們的態度:耐心的等待,對任務的困難進行一點評價。

比如“收拾好床鋪很不容易”、“一個小時能搭好這個積木很難”等。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們知道完成一件很難的事情,會有滿足感;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知道這件事很難,他們會感到安慰,這樣,孩子感覺到了理解和支持,就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看望以上的文字,你就應該明白!有拖遝、任性行為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對效率的要求在“訓練”孩子。有關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練地掌握技巧,所以效率對孩子來說,是束縛。它可能耗損孩子的才智、抑制興趣,可能會造成情感的壓抑和性格的極端任性。因為孩子需要試驗、探索、努力的機會,也需要耐性,需要在沒有催促和訓斥的情況下學習。

孩子的行為取決於父母怎麼去做,孩子的拖遝與任性是對抗父母的武器,父母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觀念,讓孩子勇敢的去走出自己的一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