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正視紀檢幹部的“四有四無”現象

紀檢幹部的基本職責是執紀監督, 就要敢於在具體工作中較真逗硬, 這是必須的要求。 同時, 要防止執紀監督中不作為、亂作為或“燈下黑”, 以及其它執紀偏差, 就必然要具有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解讀領悟能力和對主體責任進行監督檢查的“把脈”能力。 什麼樣的紀檢幹部才會不偏不奇, 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恰到好處貫徹到位?紀檢幹部自身必須要做到“四有”:有品德、有才華、有能力、有責任心。 若是做不到, 紀檢幹部的“剛正不阿”、嚴肅執紀就很難持久下去。

紀檢幹部有品德, 是指不僅要有普通人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品行修養,

還要有對党忠誠的政治品德;有才華, 是指能不斷吸收党的建設新的理論成果, 有探索能力和達到新的境界的潛力潛質, 這也是優秀紀檢幹部終身抱定事業追求的自身動力之源;有能力, 是指不僅要具有從事一般工作的業務能力, 還應具有從現有案件中發現新的線索的嗅覺和精准的判斷推理能力;有責任心, 是指不僅要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目標, 而且還應具有站位全域, 把中央要求與地方執行情況進行比對, 敏銳發現差距和薄弱環節, 並自覺整改的心理, 這是防止紀檢幹部人雲也雲, 中途打退堂鼓, 並超越“各自打掃門前雪”心境的前提。

如果拿上述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各級紀檢幹部,

“有品德、有才華、有能力、有責任心”也不是輕易就能說到做到的, 因為達到這個要求絕不是喊空洞口號, 是要拿硬本領作支撐的。 與之相反, 紀檢隊伍中“無品德, 無才華、無能力、無責任心”或者占其中的2—3項者, 倒也不少。 習總書記多次提到“誰來監督紀檢幹部”的問題, 就是要防止紀檢隊伍“燈下黑”, 根治“打鐵自身不硬”問題, 而問題的存在究其根本原因也與“四無”紀檢幹部在各基層單位濫竽充數相關。

如果紀檢幹部無品德, 那就根本談不上對党忠誠, 只會弄虛作假, 執紀監督本身也需要精准精細的“繡花功夫”, 結果在有些地方繡成了“花架子”, 既騙群眾又騙上級;無才華, 則綜合素質不具備可塑性和素質提升潛力,

過早老于世故成為“老油條”, 會隨遇而安, 最終喪失鬥志;無能力, 則在工作中不會計畫、決策、實施, 執紀監督膽子小、能力差, 最後自己先縮頭縮腦, 成為“不逮耗子的貓”;無責任心, 遇事只會耍嘴皮子, 工作只安排不落實, 對待工作從“雷聲大雨點小”直接打折到“只打雷不下雨”, 對問題視而不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唯恐增加麻煩。

在基層, 有的紀檢幹部本身不願幹, 但編制規定每個行政單位必須要設這個崗位, 被“逼進”紀檢系統的人為數不少。 這當中有些同志經過鍛煉, 渡過了“既來之則安之”這個坎, 已經“泥鰍不怕泥糊眼”, 成了名副其實的紀檢幹部;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好好先生”秉性不改, 一邊工作一邊想著怎樣留“後路”, 因而不可能真正做到“四有”;更有一些紀檢幹部在紀檢系統鬼混多年,

搞不懂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 當然就更談不上對所在單位的黨員幹部職工進行黨性修養提升, 開展黨紀黨規宣講教育和嚴肅執紀監督了。 筆者常常反思紀檢幹部何以才算合格?因而對“四無”紀檢幹部深為憂慮, 因為這不僅會使執紀監督形同虛設, 而且會對黨的事業和執政地位造成不可估量的“管湧效應”。

機關作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形, 曾經使紀檢工作流於形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 經過4年多的全面從嚴治黨、鐵腕治吏、重拳反腐, 各級黨政機關的風氣總體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是學會“潛伏”的各種不良風氣依然藏於無形, 只要稍有鬆懈, 庸政懶政怠政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就會死灰復燃,

而隨身攜帶不良風氣的人多數並非貪官, 而是一直“工作”在各自崗位上的能躲則躲的部分“做不來”幹部職工。 治理這種現象正是當前紀檢工作的重任之一, 紀檢幹部責無旁貸, 但前提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所以, 做“四有”紀檢幹部是現實工作的必然要求。

紀檢幹部要做到“四有”, 就要隨時強化事業心責任感, 每一天睜開眼睛就想到“紀檢”二字。 即使走在上班的路上也在想當天的紀檢工作事項, 並不是每一級紀檢幹部都能做到的事情, 但卻是每一級紀檢幹部必須努力的方向。 中央要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力度, 我們必須做到“四有”, 並成為所在單位的表率。 如果僅剩“四無”, 導致所在單位黨風廉政建設成效一落千丈滑到底,那就必須嚴肅追究尸位素餐者的黨紀政紀責任。

導致所在單位黨風廉政建設成效一落千丈滑到底,那就必須嚴肅追究尸位素餐者的黨紀政紀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