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現在的法國應對二戰時貝當的“維希政府”怎麼評價

貝當(1856年~1951年)法國元帥,一戰中的法軍總司令和二戰時的維希法國首腦.出生于加萊海峽省的科希阿拉圖爾.1878年在聖西爾軍校畢業後開始在法國軍中服役.後進入高級軍事學校深造,1888年畢業,留校任戰術教官,在授課中強調防禦,反對盲目進攻.以後到部隊擔任指揮職務.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歷任步兵旅長、師長和軍長,率部參加了馬恩河戰役和阿拉斯、香檳等戰役.1916年2~5月,出任凡爾登要塞司令,採取果斷措施進行頑強防禦,取得了重創德軍的重大勝利,為協約國軍隊隨後轉入反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爾後,出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西線法軍總司令.1917年5月,接替尼維勒擔任陸軍總司令,任內平息了法軍的嘩變.1918年,晉升為元帥,指揮法軍參加了協約國軍對德軍的總進攻.戰後,於1920~1931年擔任法國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22年起兼任陸軍部總監.其間,於1925~1926年曾率軍鎮壓了法屬摩洛哥的裡夫族人民起義.1931年起任防空總監.1934年2月起任陸軍部長.他在任期內,不僅同軍隊中各親法西斯集團保持密切關係,而且片面強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地戰經驗,支持構築馬其諾防線,推行消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對法軍的建設影響頗大.

1940年5月德軍入侵法國後,貝當從駐西班牙大使的崗位上被調回國,隨即出任政府副總理、總理,在法軍節節失利的情況下力主對德投降,退出戰爭.同年6月22日,法國戰敗投降.貝當奪取權力,出任維希法國的元首,採取親法西斯的政策.他宣佈廢除法蘭西共和國憲法,取締民主自由,解散代表機構,並縱容總理賴伐爾實行法西斯統治,鎮壓法國愛國力量.1944年8月,法國光復後逃往德國,次年4月被盟軍逮捕.8月,法國最高法院以通敵罪將其判處死刑,後又改判終身監禁.1951年死於法國西海岸的約島,卒年 95歲.

眾所周知,1940年納粹德國入侵法國後,貝當與侵略者“合作”,成立了偏安一隅的維希政權.它以“為法國的存活”作藉口,幹了不少助紂為虐的勾當,包括將大批法國猶太人遣送到集中營.戰後,除貝當等少數頭面人物受到司法審判外,維希政權的成千上萬行政官員,未加甄別一律受到法律保護,其中相當一大部分人,改頭換面之後依然風光於政界,帕蓬就是一個典型.維希政權作為國家機器犯下的罪行,從未受到應有的歷史譴責,更遑論司法追究.實際上,從司法角度講,維希政權的活動是國家行為,而不是貝當等人的個人行為.這種局面的形成有著複雜的社會背景.

一曰“羞於啟齒”.法蘭西民族擁有驕人的歷史.說起路易十四、拿破崙和戴高樂,法國人可以滔滔不絕.然而,法國在二戰中不僅敗於德國手下,而且居然在維希的旗號下淪為侵略者的幫兇.在一些人看來,這種辱沒門庭的史實不好與法蘭西民族相提並論.

二曰“維希有功”.相當一些法國人認為,維希偽政權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持這種觀點的人還振振有詞,比如,“如果沒有維希政權,恐怕巴黎聖母院、盧浮宮早已夷為平地”.再如,“如果沒有維希政權,就不會有戰後法國的國際地位.因為如果法國被完全佔領,戰後就會被當作‘敵國’對待”.

三曰“歷史空白”.這是戴高樂將軍的發明.他在巴黎解放當天說過一句名言:“維希政權無論過去和現在都是無效的”.孰料此話竟比法律還有分量,此後半個世紀,維希的歷史便成了禁區.

每個民族的歷史都擁有輝煌,也都難免有黑暗的一瞬.勇於正視自己民族的歷史弱點,卻是一種明智之舉.德國前總理勃蘭特憑弔二戰中死難猶太人的亡靈時長跪不起的感人之舉,使所有受過德國法西斯迫害的人看到了戰後德國政府和人民深刻反思歷史的決心,從而化解了民族仇恨.19世紀的法國大文豪雨果曾怒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暴行.他寫道:“有兩個強盜,一個英吉利,一個法蘭西,縱火焚毀了這個東方藝術瑰寶,並劫掠一空……”儘管雨果沒有到過中國,但他在中國家喻戶曉,他的偉大人格為世代中國人民所敬重.

二戰期間,法蘭西民族之所以得以生存、延續,並在戰後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靠的是什麼?是維希政權的苟且偷安,還是活躍於法國本土和境外的抵抗力量的頑強鬥爭?這是婦孺皆知的史實,無須論證.

戴高樂將軍的維希歷史空白說,可以認為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一種政治策略,戰後歷屆法國總統都一以貫之地沿襲了這一作法.直到希拉克,才開始打破這一歷史禁區.1995年希拉克競選總統時,曾觸及這一敏感問題.日前在出席向猶太人移交維希時期史料的儀式上,他進一步勸慰法國人要正視自己的歷史,承認維希政權的存在及其罪行.他說:“是的,被佔領的法國曾經存在過;是的,法國當局曾經協助過逮捕、搜查、流放等行動;是的,集中營在法國也曾經出現過.這一切事實都應當說出來,都應當予以承認.這並不是在揭自己的傷疤,而是希冀在健康、清新的基礎上構築美好的今天.”

三曰“歷史空白”.這是戴高樂將軍的發明.他在巴黎解放當天說過一句名言:“維希政權無論過去和現在都是無效的”.孰料此話竟比法律還有分量,此後半個世紀,維希的歷史便成了禁區.

每個民族的歷史都擁有輝煌,也都難免有黑暗的一瞬.勇於正視自己民族的歷史弱點,卻是一種明智之舉.德國前總理勃蘭特憑弔二戰中死難猶太人的亡靈時長跪不起的感人之舉,使所有受過德國法西斯迫害的人看到了戰後德國政府和人民深刻反思歷史的決心,從而化解了民族仇恨.19世紀的法國大文豪雨果曾怒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暴行.他寫道:“有兩個強盜,一個英吉利,一個法蘭西,縱火焚毀了這個東方藝術瑰寶,並劫掠一空……”儘管雨果沒有到過中國,但他在中國家喻戶曉,他的偉大人格為世代中國人民所敬重.

二戰期間,法蘭西民族之所以得以生存、延續,並在戰後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靠的是什麼?是維希政權的苟且偷安,還是活躍於法國本土和境外的抵抗力量的頑強鬥爭?這是婦孺皆知的史實,無須論證.

戴高樂將軍的維希歷史空白說,可以認為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一種政治策略,戰後歷屆法國總統都一以貫之地沿襲了這一作法.直到希拉克,才開始打破這一歷史禁區.1995年希拉克競選總統時,曾觸及這一敏感問題.日前在出席向猶太人移交維希時期史料的儀式上,他進一步勸慰法國人要正視自己的歷史,承認維希政權的存在及其罪行.他說:“是的,被佔領的法國曾經存在過;是的,法國當局曾經協助過逮捕、搜查、流放等行動;是的,集中營在法國也曾經出現過.這一切事實都應當說出來,都應當予以承認.這並不是在揭自己的傷疤,而是希冀在健康、清新的基礎上構築美好的今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