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真實的董卓:很牛很暴力,但也很天真

儘管後人對董卓的痛恨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但熟悉歷史的人都沒有否認董卓政府在前期的新政是科學且有成效的。

整個第二漢王朝的中心矛盾在於政府的人事安排, 皇帝、外戚、宦官不斷根據個人喜好安排各級領導人物是帝國內部長期以來不團結的重要原因, 而董卓在執政初期很好地注意了這一點。 他提拔了一大批被宦官壓抑多年的知識份子並將他們派遣到了帝國的各個部門、各級政府擔任重要職務, 這其中就包括有大文學家蔡邕。

蔡邕是第二漢王朝末年著名的獨立知識份子, 他才華滿溢, 卻又憂國憂民, 這樣的性格顯然不能被宦官所接受。 在宦官不斷地迫害下(手段包括公開審判、秘密謀殺等), 蔡邕也和同時代的很多人一樣被迫流亡海外, 直到何進執政時才獲得赦免。

長時間的亡命轉移了蔡邕的注意力, 這使他在思想上的境界超越了同時代的很多人。

在他原創的一首名叫《回憶青色愛情》的詩歌(注:即《青衣賦》)中, 蔡邕大膽地回憶了自己和一位婀娜多姿、但出身貧寒的女子的一段無奈戀情, 頗具自由人文思想。

蔡邕始終是一個詩人, 一個理想主義者, 這種人註定不能在政治上如意,

而他本人也意識到了這點。 但可笑的是, 董卓卻一定要請他複出政壇, 否則後果自負。 更有趣的是, 後來的歷史證明他們兩人確實十分的配合, 董卓很尊敬並喜歡蔡邕, 蔡邕也對董卓具有別樣的好感。 這個奇怪的現象或許證明了另一個令人難以置信但卻似乎是事實的事情:董卓本人其實也是一個很天真的人(雖然這並不代表他是一個好人, 壞蛋有時候也很天真)。

還有很多證據可以支援我們的觀點, 比如董卓對一個人的信任幾乎是不做任何理性思考的。 當時有兩個人, 一個是皇帝的秘書周毖, 一個是洛陽城門的守衛長官伍瓊, 他們都十分反對董卓的獨裁, 卻莫名其妙地受到了董卓的信任。

而當董卓向他們諮詢一些人事方面的問題時, 兩人推薦了一大批同樣反對董卓的人物, 而這些建議竟然全部都被採納了。 事後歷史的發展完全符合了周毖、伍瓊的願望, 這些人最終都成為了後來武裝反董的重要人物。 而在伍瓊掌管洛陽城門的日子裡恰好有大量與董卓政見不合的人逃出城外而起兵反對他, 這其中就有袁紹、袁術、曹操等, 董卓卻一直沒有對他產生懷疑。

除此外董卓更是一個情感極為豐富的人物, 當未來終結三國時代的司馬家族成員中的司馬朗(著名的司馬懿的大哥)被人告發想要逃出董卓控制時, 他的表現更像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老頭子。 史書記載他不是恫嚇、而是悲傷地說道:“你和我死去的兒子一樣大,

為什麼現在也要離我而去啊!”

這是整個三國歷史中最矛盾的一件事(之一):開啟三國時代的董卓是他那個年代最具智慧與手腕的政治家, 但卻比之後所有的政治家們更有人情味、更接近自然人而不是經濟人。 相比於之後形形色色的虛偽、背叛與欺騙, 董卓的一生充滿了真實、忠誠和信任。

沒有證據表明董卓有過任何經濟問題,相反,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將自己的財產與手下將士分享,而除了某次值得懷疑的殺害俘虜事件,董卓不管是在為將在外還是執政入朝都沒有做過任何與“背叛”二字相關的事情,卻總是不斷相信各種明裡暗裡反對自己的人,然後被一次次地傷透自尊心。此外,董卓十分信任的兩個人都對他發起了暗殺,而且第二次還成功了。

所以說董卓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其實算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這點蔡邕也有提到,而鑒於他是在私下與自己弟弟進行交談時表達的這個觀點,我們可以認為這是發自內心的、未加修改的想法。但是蔡邕同時也指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董卓是一個不合格的政治家,因為“他身邊充滿了罪惡的人”。

摘自:《劍橋三國史·第六講 董卓政權的成功與失敗》

董卓的一生充滿了真實、忠誠和信任。

沒有證據表明董卓有過任何經濟問題,相反,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將自己的財產與手下將士分享,而除了某次值得懷疑的殺害俘虜事件,董卓不管是在為將在外還是執政入朝都沒有做過任何與“背叛”二字相關的事情,卻總是不斷相信各種明裡暗裡反對自己的人,然後被一次次地傷透自尊心。此外,董卓十分信任的兩個人都對他發起了暗殺,而且第二次還成功了。

所以說董卓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其實算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這點蔡邕也有提到,而鑒於他是在私下與自己弟弟進行交談時表達的這個觀點,我們可以認為這是發自內心的、未加修改的想法。但是蔡邕同時也指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董卓是一個不合格的政治家,因為“他身邊充滿了罪惡的人”。

摘自:《劍橋三國史·第六講 董卓政權的成功與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