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505年6月8日,明孝宗朱祐樘因誤服藥物崩于乾清宮

明孝宗朱祐樘(yòu chēng)(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9日), 年號弘治, 是明憲宗皇三子。 明朝第10代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 在位18年, 享年36歲。 葬於泰陵, 諡號 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廟號孝宗。

孝宗敬皇帝禦容

人物生平

身世

根據《明史》記載:“孝宗達(實為“建”, 《明史》誤)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諱祐樘, 憲宗第三子也。 母淑妃紀氏, 大明成化六年七月生帝於西宮。 時萬貴妃專寵, 宮中莫敢言。 悼恭太子薨後, 憲宗始知之, 育周太后宮中。 十一年, 敕禮部命名, 大學士商輅等因以建儲請。 是年六月, 淑妃暴薨, 帝年六歲, 哀慕如成人。 十一月, 立為皇太子。 ”民間則傳說:孝宗出生時, 為免被當時的寵妃萬貴妃害死而藏在民間, 在憲宗死前才由宮內太監于民間迎回即位。

孝宗出生後, 廢後吳氏貶居西內, 與紀氏謫居的安樂堂相近, 頗知消息, 往來就哺, 才得保全孝宗生命, 由吳氏用心撫養過一段日子。

弘治中興

弘治帝在位初期, 勵精圖治、整肅朝綱、改革弊政, 罷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賢士, 為於謙建祠平冤, 減輕賦稅、停征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繁榮經濟, 史稱“弘治中興”。

弘治帝在位期間“更新庶政, 言路大開”, 啟用了劉健、丘濬、李東陽、謝遷、王恕、馬文升、劉大夏等能臣, 使明憲宗成化朝晚年以來, 奸佞當道的局面, 得以大為改觀。

此外, 弘治帝重視司法, 他令天下諸司審錄重囚, 慎重處理刑事案件。 弘治十三年(1500年), 制定《問刑條例》。 又於弘治十五年(1502年), 編成《大明會典》。

弘治帝在治理水患方面亦頗有效果, 曾委任白昂、劉大夏修治黃河, 以改善河道流向、築堤等方法抑制黃河水患, 此後二十餘年間, 再無大患發生;另外,

蘇松於弘治年間, 曾因河道淤塞而氾濫成災, 孝宗即命徐貫主持治理, 歷時三年, 消除了蘇松水患。

弘治帝在位初期的經濟成就也比較突出, 賦稅收入比成化年間增加了一百多萬石, 達二千七百萬石, 成為明中葉的賦入高峰;而且, 人口方面也有穩定的增長。 從弘治元年(1488年)到弘治十七年(1504年)間, 人口增加了一千多萬, 達到六千萬口。

惟至弘治十五年, “一歲所入, 不足以供一歲支用”, 國家財政邁進了入不敷出的狀況, 戶部呂鈡指出:‘常入之賦, 以蠲色漸減, 常出之費, 以請乞漸增, 入不足當出。 正純以前軍國費省, 小民輸正賦而已。 自景泰至今, 用度雜辦, 皆昔所無。 民已重困, 無可複增。 往時四方豐登, 邊境無調發, 州縣無流移。

今太倉無儲, 內府殫絀, 而冗食冗費日加於前。 ’對此下廷臣議, 廷臣作出多項建議, 但僅觸及成效不大的修補政策。

此外, 孝宗也常以京營禁軍投入繁重的工作, 監察禦史劉芳曾上奏說, “京師根本之地而軍士逃亡者過半”, “其錦衣騰驤等衛軍士不下十余萬人, 又不系操練之數, 近年雖立營營, 而役占賣放者多。 ”。

再者, 弘治中期漸漸迷上了齋醮, 從此內庫開銷劇增, 孝宗開始不斷地命戶部將太倉庫的銀子納入內庫, 至將河西務鈔關關船料改擬折銀進納。 如弘治十五年十月, 戶部指出“銀承備庫先前進, 金止備成造金冊支用;銀止備軍官折俸及兵荒支給, 近年累稱不足。 金則以稅糧折納及於京市買過八千三百八十六兩有奇,

五次取太倉銀共一百九十五萬 , ”嚴重耗空國庫。

在統治的十八年中, 召見閣臣的次數總共有九次, 比成化帝二十三年來召見一次為多。

明孝宗即位之初, 會聽進閣臣的諫諍, 但是後來用各種方法來搪塞閣臣和科道官的建議, 使弘治初年所革除的弊政, 不僅全部恢復, 尚且有惡化之勢。

其次, 在軍事方面, 從弘治一朝起亦開始糜爛, 邊備日弛, 人浮於事, 有效抵禦殉軍殉軍寥寥無幾, 也不復當年成化一朝了。

另外, 有明一代, 以弘治對外臣最為縱容厚待, 動則大肆外戚藩王賞賜房屋, 田地, 甚至在一宗貴戚莊崎糾紛案中, 偏幫小舅子張延齡, 一次就得地一萬六千七百 零五頃, 又如曾在弘治十三年二月, 賜興王湖廣京山縣近湖淤地一千三百五十餘頃, 旋在七月又賜岐王德安府田六百一十二頃 等等,賞地史不絕書,引起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

明孝宗朝服像

去世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日,因偶染風寒,誤服藥物,鼻血不止而亡,當時“深山窮谷,聞之無不哀痛”。有遺命:“東宮年幼,好逸樂,先生輩善輔之。”是年十月葬於泰陵。長子明武宗繼位。

明孝宗遺詔:

“朕以眇躬仰承丕緒,嗣登大寶,十有八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負先帝付託是懼,乃今遘疾彌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雖聖智不能違,顧繼統得人,亦複何憾。皇太子厚照,聰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務守祖宗成法,孝奉兩宮,進學修德,任賢使能,節用愛人,毋驕毋怠,申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輔佐,以共保宗社萬萬年之業。喪禮悉遵先帝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祭用素羞,毋禁音樂、嫁娶。嗣君以繼承為重,已敕禮部,選婚可於今年舉行,毋得固違。宗室親王,藩屏是寄,不可輒離本國。各處鎮守總兵、巡撫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嚴固封疆,安撫軍民,不許擅離職守。聞喪之日,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各遣官代行。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所屬府州縣並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詔諭天下,咸使聞知。”

發明牙刷

美國牙科醫學會和美國牙科博物館等的資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把用刷毛製成的牙刷是由明孝宗于1498年發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

亦有學者如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把牙刷發明權歸於英國人威廉·艾利斯,1780年,艾利斯把骨頭磨成一根細棒,在上面鑽了些小孔,然後將豬鬃一束束地插進小孔,並將它們修剪整齊,成為現代牙刷的雛形。

又有學者指出刷毛牙刷早在北宋中期就已被使用,還有學者指出,在中國發現了類似現代牙刷的一把唐朝時期的硬毛牙刷,這把牙刷由來西伯利亞和中國北方的豬毛製作而成。

旋在七月又賜岐王德安府田六百一十二頃 等等,賞地史不絕書,引起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

明孝宗朝服像

去世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日,因偶染風寒,誤服藥物,鼻血不止而亡,當時“深山窮谷,聞之無不哀痛”。有遺命:“東宮年幼,好逸樂,先生輩善輔之。”是年十月葬於泰陵。長子明武宗繼位。

明孝宗遺詔:

“朕以眇躬仰承丕緒,嗣登大寶,十有八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負先帝付託是懼,乃今遘疾彌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雖聖智不能違,顧繼統得人,亦複何憾。皇太子厚照,聰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務守祖宗成法,孝奉兩宮,進學修德,任賢使能,節用愛人,毋驕毋怠,申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輔佐,以共保宗社萬萬年之業。喪禮悉遵先帝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祭用素羞,毋禁音樂、嫁娶。嗣君以繼承為重,已敕禮部,選婚可於今年舉行,毋得固違。宗室親王,藩屏是寄,不可輒離本國。各處鎮守總兵、巡撫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嚴固封疆,安撫軍民,不許擅離職守。聞喪之日,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各遣官代行。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所屬府州縣並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詔諭天下,咸使聞知。”

發明牙刷

美國牙科醫學會和美國牙科博物館等的資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把用刷毛製成的牙刷是由明孝宗于1498年發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

亦有學者如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把牙刷發明權歸於英國人威廉·艾利斯,1780年,艾利斯把骨頭磨成一根細棒,在上面鑽了些小孔,然後將豬鬃一束束地插進小孔,並將它們修剪整齊,成為現代牙刷的雛形。

又有學者指出刷毛牙刷早在北宋中期就已被使用,還有學者指出,在中國發現了類似現代牙刷的一把唐朝時期的硬毛牙刷,這把牙刷由來西伯利亞和中國北方的豬毛製作而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