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春天野菜香四溢

野菜, 就是非人工種植, 靠風力、動物等傳播種子, 自然生長的可以食用的植物, 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慷慨饋贈, 也是人與自然相生相伴的見證。

野菜的採集和食用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 《詩經·周南·關雎》曰:“參差荇菜, 左右流之。 ”詩中描繪了一幅青春女子在河中撈取荇菜的農家圖畫。 明末清初學者、詩人冒襄在《影梅庵憶語》中所憶董小宛善於醃制野菜, “使黃者如蠟, 碧者如菭。 蒲藕筍蕨、鮮花野菜、枸蒿蓉菊之類, 無不采入食品, 芳旨盈席”, 則展現了古人採集和烹製野菜時的農藝廚藝和熱鬧場景。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盡記錄了他那個時代野菜的採食情況,

如東風菜“宜肥肉作羹食, 香氣似馬蘭, 味如酪”, 馬齒莧“處處園野生之……人多採苗煮曬為蔬”, 魚腥草“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 蕨菜“其莖嫩時採取, 以灰湯煮去涎滑, 曬乾作蔬, 味甘滑, 亦可醋食”等。 上面例舉的幾種古人屬意的野菜, 至今仍是美食家們青睞的熱門選擇。

人們食用野菜, 最早是為了度饑荒。 明《救荒本草》收載可食植物414種。 明《野菜譜》收錄救荒野菜60種, 且每種野菜附詩一首, 意蘊淒苦。 比如芡實, 俗稱雞頭米, 為睡蓮科植物芡的種仁, 是益腎補脾的中藥, 澱粉含量很高, 可食用。 李時珍曰:“深秋老時, 澤農廣收, 爛取芡子, 藏至囷石, 以備歉荒。 ”又曰:“ 芡可濟儉歉, 故謂之芡。 ”

如今, 對於很多地方來說,

食不果腹的年代早已結束, 食用野菜已成為一種時尚的享受。 這些來自山野的植物, 不但已經進入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更登堂入室, 在眾多名廚手中脫胎換骨, 成為席間佳餚、名副其實的山珍野味。

野菜大多遠離喧囂的城市, 生長于山林野郊, 有著純淨的品質, 未受到現代工業和農藥化肥的污染。 它營養豐富、清新可口, 不僅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而且植物纖維更為豐富。 有的野菜, 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比栽種蔬菜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不寧唯是, 許多野菜藥食同源, 原本就是具有治療作用或保健作用的中草藥。 比如, 薺菜清肝明目, 可治療肝炎、高血壓等疾病;蒲公英清熱解毒,

是糖尿病人的佳餚;苦菜有利膽作用, 可用於治療黃疸;野莧菜可治痢疾、腸炎、膀胱結石等下焦疾病;蕨菜益氣養陰, 可用於高熱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病症。

所以, 如果食用得當、對症, 野菜大多可被視為偏方。 當您吃膩了高脂肪的食物, 不妨換換口味, 有選擇地吃一些新鮮野菜, 它不僅能夠豐富您的餐桌, 而且有益於您的健康。

食用野菜有很多好處。 但是, 凡事總有度, 過了這個度, 就過猶不及, 有益就成了無益, 有時還可能有害。 所以, 在食用野菜前, 也要瞭解一些注意事項。

首先, 野菜的取材要新鮮。 久置的野菜不但不新鮮, 而且營養成分流失, 口味變差。 洗切和下鍋烹調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宜過長,

以免造成維生素、無機鹽的損失。

其次, 不能拉進籃裡就是菜。 不認識和容易發生誤認的野菜不要食用, 以免中毒。 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定要引起重視。 當年紅軍過草地時, 糧食極端缺乏, 只能靠採挖野菜充饑。 為了教戰士們識別野菜, 防止中毒, 紅軍中專門成立了野菜識別委員會。

其三, 食用野菜重在嘗鮮, 難以滿足人體所有的營養需求。 應注重食物多樣性和膳食平衡, 不宜多食。

其四, 受污染的野菜不能吃。 郊外化工廠等廠區附近空氣不佳, 地面土壤也可能受到污染, 所生野菜容易吸收鉛、汞等化學物質;廢水池邊的野菜也常含有毒素, 均不宜食用。

其五, 脾胃虛寒者應慎用大部分的野菜, 尤其不宜多食苦味的野菜。 因為苦味野菜味苦,

多數性寒涼, 有解毒敗火的功能, 過量食用易損傷脾胃。

其六, 山藥菜、山蒜等野菜有微毒, 故在煮食前須用清水浸泡兩小時以上, 以除去或減低毒性;魚腥草等也有微毒, 多食有害健康;一些蕨類野菜含致敏物質, 多食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總之, 食用野菜要適度, 不要因貪食而過量。

另外, 野菜可炒、可煮、可涼拌、可做餡, 要針對不同的野菜選擇不同的烹調方法。 如東風菜烹製時宜與葷菜搭配, 做成東風菜炒肉絲、蝦仁炸東風菜等, 都是不錯的選擇;馬齒莧的吃法有多種, 焯過之後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 像是大蒜拌馬齒莧、馬齒莧炒雞蛋、馬齒莧做包子餡等, 或者外層裹上打入雞蛋的澱粉, 炸成椒鹽馬齒莧, 則更具風味。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注明出處。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程超寰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注明出處。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程超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