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街踏盡公卿骨”:中國的門閥大族為何在唐朝徹底消亡?

在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中, 安祿山的叛軍一路瘋狂劫掠, 動不動就大肆屠殺, 從洛陽搶到長安。 唐軍也好不到哪去, 唐軍打仗要吃要穿,

要拉壯丁, 百姓同樣苦不堪言。 唐軍打不過叛軍, 於是向遊牧民族回紇求救。 回紇當然不是白來幫忙的, 進入洛陽一樣是大肆屠城搶劫。 為了抵擋叛軍, 朝廷只能調用西線的防守部隊, 造成西部邊境不穩, 吐蕃接二連三的入侵, 甚至一度攻入長安, 長安再次被洗劫一空。

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組詩《三吏三別》就曾集中描寫了當時百姓的淒慘生活。 其中有好幾首詩描寫的是唐軍強征百姓入伍的場面:《新安吏》寫的是徵調孩童;《新婚別》寫的是徵調新郎;《垂老別》寫的是徵調老翁;《石壕吏》寫的是徵調老嫗;《無家別》寫的是徵調家破人亡的老兵。

連綿的戰爭把唐朝國力用到了極限, 官兵也就把百姓壓榨到了極限。 安史之亂過後,

整個中國北方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所謂“人煙斷絕, 千里蕭條”, “蕭條淒慘, 獸遊鬼哭”, 如烈火烹油一般的開元盛世一下子給打沒了。

在我們的印象裡, 雖然經過慘痛的代價, 但唐朝最終剿滅了叛軍。 實際上這個印象不完全正確, 需要打個折扣。 因為在平叛戰爭中, 一些叛軍將領見風使舵, 雖然投降了朝廷, 但這種投降只是名義上的臣服, 軍隊、地盤都不上交, 只是要朝廷任命他們為節度使。 這些人掌管轄區內一切軍政大權, 不交賦稅, 權力還可以由子孫繼承。

實際上, 他們完全就是割據一方的軍閥。

“藩”的本意是“籬笆”, 現在還有個詞叫“藩籬”。 籬笆是用來保護家園的, 因此“藩”還引申為“保護”的意思。 周朝時, 周王分封諸侯的一大目的是讓諸侯説明王室抵禦外敵。

所以在古代, “藩”還可以用來指由朝廷分封的諸侯國。 “鎮”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單位, 比如前面說過的“六鎮”。 在安史之亂之後, 那些由中央朝廷任命的, 獨立性很強的地方軍閥, 就被稱為“藩鎮”。

當時, 並非所有的藩鎮都不聽朝廷號令, 除了原本是叛軍舊部的一些藩鎮外, 大部分藩鎮還給朝廷上交賦稅, 聽從調遣。 因此唐朝沒有在安史之亂後立刻滅亡, 仍舊維持了一百多年。 但是在這一百多年裡, 唐朝進入了江河日下的“中晚唐”時期, 再也沒能恢復當年的盛世。

整個唐朝只有在安史之亂之前稱得上強盛, 安史之亂後十分衰弱, 首都被反復攻陷, 皇帝動不動就抱頭鼠竄。 從時間點上說, 安史之亂正好位於整個唐朝的中點。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 唐朝總和“強盛”連在一起, 其實唐朝只有一半時間是強盛的。

而在中晚唐, 除了藩鎮割據是個大患外, 還出現了另一個大問題:宦官專權。

要說這個問題也得算到李隆基的頭上。 正是因為李隆基導致讓節度使手握重兵, 他也知道這麼做不大可靠, 於是派身邊的宦官去軍隊裡當監軍。 宦官監軍的制度從此出現了。

宦官監督地方軍隊, 倒也不算大問題, 本來最多就是貪污受賄、拖將領的後腿這種問題。 更可怕的是宦官開始逐漸控制禁軍。

李隆基重用宦官高力士, 給了高力士影響禁軍的權力。 從這時開始, 唐朝開始有宦官掌握禁軍的傳統。 讓宦官掌握禁軍, 就如同讓節度使掌握地方軍政大權一樣,

都是統治者貪圖方便的糊塗決定。 皇帝任用宦官, 是覺得這種人從小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信得過, 指揮起來省事。 但因為這種制度繞過了互相監督的官僚系統, 其實是埋下了宦官造反的隱患。

安史之亂後, 唐朝皇帝發現節度使不可靠, 於是不斷擴大禁軍的規模, 最終控制禁軍的宦官反過來控制皇帝, 甚至可以任意廢立皇帝, 宦官成了太上皇。

還有更慘的。 唐朝北方農業發達, 人口太多, 無論是開墾土地還是造屋燒柴, 都需要砍伐大量的樹木。 盛唐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北方黃河流域植被大規模減少, 植被減少導致黃河裡的泥沙增多, 泥沙增多導致黃河下游水位變高。 最終唐朝末年黃河多次決口, 給晚唐王朝又來了狠狠一擊。

古代時,最慘的就是百姓,天災人禍讓百姓又一次被逼到了生死邊緣,於是爆發了黃巢之亂。

黃巢家裡是大鹽商,很有錢。但是唐朝對商人有很多歧視性政策,商人地位要比普通人低一等。黃巢要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最好的辦法是參加科舉考試。可是他考試總考不上,於是感覺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正好又趕上百姓饑荒,於是乾脆造反。

因為趕對了時候,他一起兵時立刻有大量疾苦百姓參軍,很快就形成了一支聲勢浩大的軍隊。當時藩鎮四處割據,藩鎮為了自保,沒人願意出兵剿滅黃巢,因此黃巢在中國北方到處征戰,兩次攻陷長安,如入無人之境。

一般來說,似乎凡是以饑民為主的武裝大都會被歸為正義的農民起義,所以課本把這場戰亂稱為“黃巢起義”。“起義”有個“義”字,有“正義”的含義,但其實以黃巢的行徑來看,這場變亂離“正義”還有十萬八千里。

黃巢非常殘暴嗜殺。

我們知道,古代中國除了路上絲綢之路外,還有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可以同東南亞、印度等地的商人做交易。在自信開放的初唐,海上貿易也很發達,中國的沿海城市裡居住著很多外國商人。結果黃巢攻陷廣州以後,大肆搶劫外商的貨物,屠殺外商十幾萬人。

不光殺外國人,黃巢殺起中國人也毫不手軟,他在很多地區搞屠城,尤其在長安殺官員、殺百姓,殺得血流成河,號稱“洗城”。

從南北朝時期開始,門閥貴族的勢力就在不斷下降,到了武則天大興科舉的時候,門閥貴族開始逐步退出政治舞臺。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門閥的影響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消除掉的。一直到了晚唐的時候,社會上還是覺得那些門閥大家族才有身份,有范兒。甚至寧可跟門閥貴族結婚,也不願意跟皇室聯姻。唐文宗曾因此感歎說:我們家已經當了二百年的天子,到現代還比不上那些名門望族!

那麼,門閥貴族徹底消滅是在什麼時候呢?就是在黃巢作亂的時候。

黃巢攻入長安和洛陽後,大肆搜捕和屠殺官員和百姓。把抓到的權貴成批成批地殺死,所謂“天街踏盡公卿骨”。所以到這個時候門閥貴族是真的沒了——直接被肉體消滅了。

還有更恐怖的。黃巢造反的時候,唐朝經濟已經全面崩潰,無法支撐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黃巢造反又是趕在饑荒的時候,他的大軍實在找不到吃的,就殺死百姓吃人肉。為了提高殺人的效率,他準備了大量的大型石舂(用來舂米的工具),把捉來的百姓放到裡面搗碎了,連骨帶肉一起食用。周圍的百姓被吃光了,又派人到附近四處搜捕百姓。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聲名狼藉的惡人,但比之于黃巢可以說都望塵莫及。整部《二十四史》中,只有他當得起用“敲骨吸髓”四字,才勉強能夠形容他殘殺百姓的殘酷行徑。

黃巢雖然最終的結局是被唐軍消滅,但國家經濟既然已經崩潰,變亂就不會停止。在黃巢之後,又出現了更為血腥殘酷的叛軍。譬如黃巢手下的將領秦宗權,在黃巢死後縱橫四年,那時更沒有糧食吃,他讓士兵四處抓捕百姓,把人肉醃了作糧食。

這一系列變亂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叛軍所到之如同地獄一般,普通百姓幾乎被斬盡殺絕,經濟被徹底摧毀。洛陽原本是唐朝的東都,是可以和長安媲美的世界第一流的大都市,人口達百萬。但是到唐代末期,整個城市已經變為廢墟,只留下遍地的白骨雜草,居民不到百戶。其他地方殘破成什麼樣可想而知。

到了這個時候,唐朝政府別說控制局勢,連自保也不可能。最後是黃巢手下的降將朱溫真正滅亡了唐朝,把中國帶進了混亂的五代十國。

給晚唐王朝又來了狠狠一擊。

古代時,最慘的就是百姓,天災人禍讓百姓又一次被逼到了生死邊緣,於是爆發了黃巢之亂。

黃巢家裡是大鹽商,很有錢。但是唐朝對商人有很多歧視性政策,商人地位要比普通人低一等。黃巢要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最好的辦法是參加科舉考試。可是他考試總考不上,於是感覺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正好又趕上百姓饑荒,於是乾脆造反。

因為趕對了時候,他一起兵時立刻有大量疾苦百姓參軍,很快就形成了一支聲勢浩大的軍隊。當時藩鎮四處割據,藩鎮為了自保,沒人願意出兵剿滅黃巢,因此黃巢在中國北方到處征戰,兩次攻陷長安,如入無人之境。

一般來說,似乎凡是以饑民為主的武裝大都會被歸為正義的農民起義,所以課本把這場戰亂稱為“黃巢起義”。“起義”有個“義”字,有“正義”的含義,但其實以黃巢的行徑來看,這場變亂離“正義”還有十萬八千里。

黃巢非常殘暴嗜殺。

我們知道,古代中國除了路上絲綢之路外,還有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可以同東南亞、印度等地的商人做交易。在自信開放的初唐,海上貿易也很發達,中國的沿海城市裡居住著很多外國商人。結果黃巢攻陷廣州以後,大肆搶劫外商的貨物,屠殺外商十幾萬人。

不光殺外國人,黃巢殺起中國人也毫不手軟,他在很多地區搞屠城,尤其在長安殺官員、殺百姓,殺得血流成河,號稱“洗城”。

從南北朝時期開始,門閥貴族的勢力就在不斷下降,到了武則天大興科舉的時候,門閥貴族開始逐步退出政治舞臺。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門閥的影響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消除掉的。一直到了晚唐的時候,社會上還是覺得那些門閥大家族才有身份,有范兒。甚至寧可跟門閥貴族結婚,也不願意跟皇室聯姻。唐文宗曾因此感歎說:我們家已經當了二百年的天子,到現代還比不上那些名門望族!

那麼,門閥貴族徹底消滅是在什麼時候呢?就是在黃巢作亂的時候。

黃巢攻入長安和洛陽後,大肆搜捕和屠殺官員和百姓。把抓到的權貴成批成批地殺死,所謂“天街踏盡公卿骨”。所以到這個時候門閥貴族是真的沒了——直接被肉體消滅了。

還有更恐怖的。黃巢造反的時候,唐朝經濟已經全面崩潰,無法支撐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黃巢造反又是趕在饑荒的時候,他的大軍實在找不到吃的,就殺死百姓吃人肉。為了提高殺人的效率,他準備了大量的大型石舂(用來舂米的工具),把捉來的百姓放到裡面搗碎了,連骨帶肉一起食用。周圍的百姓被吃光了,又派人到附近四處搜捕百姓。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聲名狼藉的惡人,但比之于黃巢可以說都望塵莫及。整部《二十四史》中,只有他當得起用“敲骨吸髓”四字,才勉強能夠形容他殘殺百姓的殘酷行徑。

黃巢雖然最終的結局是被唐軍消滅,但國家經濟既然已經崩潰,變亂就不會停止。在黃巢之後,又出現了更為血腥殘酷的叛軍。譬如黃巢手下的將領秦宗權,在黃巢死後縱橫四年,那時更沒有糧食吃,他讓士兵四處抓捕百姓,把人肉醃了作糧食。

這一系列變亂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叛軍所到之如同地獄一般,普通百姓幾乎被斬盡殺絕,經濟被徹底摧毀。洛陽原本是唐朝的東都,是可以和長安媲美的世界第一流的大都市,人口達百萬。但是到唐代末期,整個城市已經變為廢墟,只留下遍地的白骨雜草,居民不到百戶。其他地方殘破成什麼樣可想而知。

到了這個時候,唐朝政府別說控制局勢,連自保也不可能。最後是黃巢手下的降將朱溫真正滅亡了唐朝,把中國帶進了混亂的五代十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