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活剮20位考官,後創造一制度,沿用至今,影響高考

最近高考正在進行中, 都說高考改變命運, 其實在古代, 學子們也要參加一項決定命運的考試, 那就是科舉考試。 朱元璋以重典治國, 在任何方面都毫不手軟, 他在處理一場科舉時, 曾活剮20多位考官, 之後明朝還創建一項制度,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 至今仍然沿用著, 特別是在高考的錄取方面。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話說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 大明王朝將舉行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 朱元璋欽定當時的著名學者、78歲高齡的劉三吾為主考官, 共錄取了五十一名進士,

不料卻引發一場變故。 在考試成績公佈後, 許多落第的學子因此聯名上書, 到禮部告狀, 說考試存在嚴重的問題, 一時間滿城風雨。

問題出在哪了呢?原來這次錄取的51名進士全都是南方人, 北方無一人錄取, 考生們認為“言三吾等南人, 私其鄉”, 原來這個劉三吾是湖南茶陵人,

所以考生認為考官們有私。 朱元璋得到奏報後, 隨即下令由侍讀張信等12位組成“調查組”, 重新查閱北方士子的試卷。

不久後, “調查組長”張信上奏, 經過仔細的查閱, 北方士子的試卷文理不菲, 並有犯禁忌之語, 而這次所錄取51人皆是憑才學錄取, 沒有任何問題。 但“調查組”的報告並不能讓人信服, 很快有人揭發“調查組”在劉三吾等人建議下, 故意“以陋卷呈”。 也就是說, “調查組”故意拿不好的試卷來查閱。

這下可惹怒了朱元璋, 雖然這位皇帝離死還有一年的時間, 但他依然沒有改變暴戾的脾氣。 朱元璋下詔將參與主考、複查的二十多位元考官全部淩遲處死, 如主考官白信蹈、“調查組組長”張信等, 倒楣的還有本次考試的狀元, 只有劉三吾因年老免死, 發配戍邊。

這年6月, 朱元璋又親自策問, 錄取了61位北方學子為進士。 因此歷史上將這件事稱為“南北榜”。 其實這樁倒不見得有舞弊, 但體現了朱元璋平衡南北的策略, 以及打擊南方地主的政策。 此後明王朝還創造了一項制度,

影響直到今日!這是什麼政策呢?

原來經過“南北榜”事件後, 到明仁宗的時候, 科舉考試錄取規則, 不再是“全國統一劃線”, 按成績錄取了, 而是根據學子的籍貫, 進行排名, 然後按照南北地域的原則進行錄取, 相當於現在高考錄取的“分區劃線”。

最初的時候是“南人十六, 北人十四”, 到宣德、正統年間, “分為南、北、中卷, 以百人為率, 則南取五十五名, 北取三十五名, 中取十名”。 那麼這個南北中, 都指的那些地區呢?“南卷, 應天及蘇、松諸府, 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北卷, 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中卷, 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鳳陽、廬州二府, 滁、徐、和三州也”。

到了清朝,依然延續這種制度,到康熙五十一年,“以各省取中人數多少不均,邊省或致遺漏”,廢除南北中的錄取原則,開始按照直接按照省份錄取,這就像如今的大學院校錄取高考考生,按照不同的省份,按照成績的高低進行擇優錄取。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到了清朝,依然延續這種制度,到康熙五十一年,“以各省取中人數多少不均,邊省或致遺漏”,廢除南北中的錄取原則,開始按照直接按照省份錄取,這就像如今的大學院校錄取高考考生,按照不同的省份,按照成績的高低進行擇優錄取。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