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晚清“第一”賣國賊,後人卻不知道,犯下大罪也未受懲罰!

在清朝末年發生了一幕鬧劇, 就是“義和團事件”, 也叫“庚子事變”。 雖然說這“義和團事件”是以“扶清滅洋”的一場愛國運動。 但是也是一場賣國鬧劇, 這個事件的發起人卻逍遙法外, 過著隱秘的日子, 在後世人基本不知道他, 也會曾提起他。 一個賣國賊卻不知其姓名, 悲哀!

有一點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的人員來抵抗入侵的洋人這是事實, 那時的晚清已經被洋人打怕了, 所以慈禧等晚清代表非常懼怕洋人, 清朝的無為, 所以就產生了民憤, 以下層老百姓農民為代表發起對洋人的反抗, 就有了義和團的存在, 但是現實是義和團實力和西方洋人是天地之差, 最後義和團的被打時也是不忍直視, 然後這裡我們就有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讓滿清想對抗他們一直以來畏之如虎的西方洋人呢?

一直主張著要對西方列強開戰的並不是慈禧太后, 也不是當時的光緒帝, 而是一個人—載漪, 這個不出名的載漪先生真的是那麼愛國熱血嗎?先來說說載漪這個人把。

載漪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婿, 是八旗人。 因為清朝政府甲午戰爭的失敗, 讓光緒皇帝決定學習他國先進之處, 於是讓康有為等“戊戌六君子”進行了一場改革—戊戌變法。

但是慈禧太后在後面, 這場變法怎能成功, 註定失敗。 於是對光緒有恨意的太后就想讓另一個人做皇帝, 但是由於西方洋人, 又不敢這麼做, 那麼那個被慈禧太后看好的人是誰呢?

那個人就是載漪的兒子—溥儁。 想要做太上皇的載漪看到了這次稱自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事件”,

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因為外國洋人不承認自己的兒子做皇帝, 就像借此機會報復洋人, 以為義和團真的是刀槍不入, 是可以擊敗洋人的。

有了清朝政府的默認許可, 義和團迅速發展, 但是這支義和團卻不知道自己成了利用的物件,

以為自己有這清政府撐腰, 熟不知最後還是會被清政府拋棄, 那些洋人的槍炮下, 以為有點武功真的就“刀槍不入”了。 後來義和團竟被慈禧太后接見, 在會議中, 有大臣勸說:以當今的實力不要和洋人衝突。 但是載漪和義和團等卻以奸臣稱他。 被架空的光緒帝也只有哭著感歎:大清200年基業就要毀於此。

然後慈禧就被載漪慫恿著對西方列強開戰,然後就有著慈禧要挑戰世界11個強國的消息。然而當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來的時候,慈禧和那位一直叫囂著要開戰的載漪卻逃得遠遠的,剩下義和團還在傻傻的被西方列強圍攻著,而逃跑途中的慈禧卻讓李鴻章去和列強議和。

我們現在罵的人都是慈禧,殊不知其實除了慈禧還有一個載漪,後來慈禧將他發配邊疆,但是清政府已倒臺,而後來的載漪卻在北京安享晚年。

然後慈禧就被載漪慫恿著對西方列強開戰,然後就有著慈禧要挑戰世界11個強國的消息。然而當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來的時候,慈禧和那位一直叫囂著要開戰的載漪卻逃得遠遠的,剩下義和團還在傻傻的被西方列強圍攻著,而逃跑途中的慈禧卻讓李鴻章去和列強議和。

我們現在罵的人都是慈禧,殊不知其實除了慈禧還有一個載漪,後來慈禧將他發配邊疆,但是清政府已倒臺,而後來的載漪卻在北京安享晚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