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豬業正在進行或者即將開始的變革,影響所有養豬人

所有的改革都是針對問題而來的, 養豬業的變革也同樣, 比如環保禁養限養, 飼料中禁止添加某些抗生素等, 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規範養豬業提高生產成績, 提升中國豬肉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某一天我們的生產成績和養豬成本降低了, 就不用擔心進口豬肉和走私豬了。

這些方面對養殖戶影響很大:

不斷變動的價格和複雜的豬週期, 價格因素直接影響收入水準。 近十年來, 國內豬價經過幾次的大起大落, 就算是國家加大了調控力度都不能挽救走低的豬價, 收儲也只能暫時穩定, 2014年不少養豬人破了產, 還有棄豬逃跑的事情發生, 虧損時期豬賣掉還還不起飼料款和豬苗款;2016年又讓不少養豬人暴富, 這種大起大落讓不少經濟學家都“懵逼”了。 行情的波動, 讓不少缺乏資金實力的養殖戶被迫退出, 高價時期擴建豬場的吃大虧。

規模化占比在提高, 但散戶仍是主力, 生產水準待提高。 據統計目前年出欄500頭肥豬以下的散戶仍然占比接近60%, 飼料轉化率低, psy水準低, 管理粗放等問題。 散戶的優勢在於低進低出, 進入和退出門檻都低, 不需要大的硬體投入, 大部分資金都直接轉移到生豬身上。 但豬價下跌或者利潤微薄時期,

散戶資金壓力大, 小本生意經不起折騰, 脫離了高豬價行情, 養豬還不如打工。

疫病風險和環保壓力。 養殖戶最擔心的應該是這兩類, 傳染性疾病如果發生, 死豬損失都承擔不起, 而且現在疫病情況複雜, 國外有的疾病國內豬場有,

國外沒有的基本國內豬場也有, 就算不出現疫病死豬情況, 發過病的豬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等都有很大影響, 尤其是5號病等。 而環保禁養限養基本等於堵死禁養區的散戶養豬路, 有資本的豬場老闆還可以換到其他地方繼續養, 但散戶就只能另謀生路;非禁養區的養殖戶發展同樣受限, 一是環保設施投入大, 二是各類合法手續取得難。

幾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不少養殖戶都將被淘汰, 沿海省份和南方水網密集地區的養豬人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