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夏爾巴人的“特殊”生活

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地區, 居住著一個世界聞名的特殊群體——夏爾巴人。 夏爾巴人至今仍屬中國的未識別民族之一, 他們因為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各國登山隊當嚮導或背夫而聞名於世。 可以說, 是珠穆朗瑪峰讓世界認識了夏爾巴人。 夏爾巴人雖然經歷了漫長複雜的歷史過程, 卻頑強保持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

在中尼邊境的樟木開了19年商店的夏爾巴人尼珍說, “我們就是傳說中的夏爾巴人, 在中國境內一部分居住在樟木, 還有一部分分佈在日喀則和其他地區。 彼此說著各自的方言。 ”


△藏式咖喱

與藏族人不同 偏愛咖喱

劉星是2001年從東北來到樟木的生意人, 他攜妻帶子, 在樟木定居。 他對身邊的夏爾巴人生活有著自己的觀察和理解。

據劉星介紹, 夏爾巴人的主食有玉米、大米、幹扁米、土豆、麵條、油餅等。 其中, 玉米是普通的主食, 最常見的有兩種做法, 一是可做“公則”, 就是半幹的玉米糊糊;二是做“巴魯”, 就是玉米酒。 夏爾巴人平時愛喝酥油茶、甜茶、優酪乳、“巴魯”、青稞酒和燒酒。 他們炒菜很講究佐料, 用小茴香、辣椒、洋蔥、大蒜和咖喱粉等, 尤以辣椒、小茴香是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這些佐料大都是用木沖或石舀搗碎,

蘸著菜或飯團吃。

劉星說, 夏爾巴人在日常生活中, 受尼泊爾的影響較大, “過去吃飯時全家就著飯盆和菜鍋用手抓食。 現在境內有不少人已經開始使用碗筷了”。 他們吃得最多的就是咖喱飯, 而且與藏族很大的一點不同就是不怎麼吃糌粑。

“特殊身份”並不稀奇

高山嚮導夏爾巴人尼瑪的名子是太陽或周日的意思, 因為他是在周日出生的, 夏爾巴人習慣於用出生在星期幾來為孩子取第一個名字。

他和許多夏爾巴人一樣, 生活在海拔4200米的若瓦嶺山谷, 稀薄的空氣讓他的肺活量大得驚人, 強烈的紫外線讓他的皮膚黑中帶紅, 血壓低, 肌肉伸縮有力, 這樣的生理特徵使他十分適應高山作業。

夏爾巴人自1921年起為英國登山隊攀登珠峰擔任嚮導和高山運輸, 就顯露出獨有的能力、忠誠和奉獻精神。 自此之後, 各國攀登喜馬拉雅山脈諸高峰活動都少不了夏爾巴人的身影。 如今, 每年攀登珠峰的各國隊伍, 都以最大的登山隊為“盟主”身份, 負責召集各路同行者出錢、出物,

聘請夏爾巴人先行上山修“路”。 夏爾巴人在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 冒著生命危險, 架設長達7000至8000米的安全繩。 他們隨身攜帶路繩爬到高處, 將繩端用冰錐固定在千年

岩冰, 垂下的繩子, 就可以起到導路和輔助攀爬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各國登山隊員的安全。 在峰頂, 每當各國隊員激動地展開國旗時, 夏爾巴人只是平靜地站在一旁。

尼瑪說, “山在那兒, 家也在那兒。 登山只是在上班, 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 (中國西藏網 文/周晶)

轉載該作品, 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 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