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溫縣晉代人物晉武帝司馬炎:廉腐兩重天

晉朝開國君主司馬炎前期勤政廉潔, 寬宏仁厚有度量, 遇事待人能容納不同意見, 對民間關懷愛撫, 使孤寡傷殘者均有衣食等。 因此, 能夠安撫民心, 一統中華民族。

但在國家繁榮富強, 百姓安居樂業後, 他的思想開始松怠, 沉迷於遊玩娛樂, 使後患蘊藏社稷, 他臨終前察覺楊氏專權時為時已晚。 遺詔被楊駿扣留, 從而造成朝中混亂, 各地諸侯擁兵自重。

井然有序的晉朝開始混亂。 其子司馬衷性情如頑童, 當初, 司馬炎晚年發現他不堪重任, 但又見其子司馬遹聰慧, 擔心影響孫兒繼位才不舍廢司馬衷。

從而導致司馬衷成為傀儡皇帝。 繼位後政事靠輔政者任意行為。 引起各地諸侯不服, 開始“八王之亂”。 首先起兵的是齊王司馬冏, 率先舉兵討伐司馬倫。 接著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常山王司馬乂和豫州刺史李毅、兗州刺史王彥、新野公司馬歆等都起兵響應, 先後戰於鄴城、溫地等處。 晉惠帝司馬衷最終在戰亂中駕崩, 國家支離破碎。

是什麼原因導致西晉王朝滅亡?是享樂的腐朽滋生漫延。 司馬炎統一中華民族後, 國家出現繁榮盛世局面, 他的思想開始鬆懈, 只知享受玩樂, 失去對朝野的洞察力, 使不法分子非法獲得巨富。 石崇任荊州刺史時, 對過路商人大肆搶掠, 在很短時間成為巨富。 後來, 石崇招到殺身之禍。

史書《錢神論》中譏諷:“錢之所在,

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錢之所去, 貴可使賤, 生可使殺。 ”無論前期多麼英武正確, 無論一時江山多麼宏偉壯麗, 只要產生了腐朽都會形成災難。 這個沉痛的歷史教訓, 值得千秋萬代防微杜漸。

綜上所述, 司馬炎在二十多年執政中是勤政廉潔的;只是後幾年的腐敗造成國家後患。 歷史的經驗證明:“勤生績, 廉生威, 國之興, 民之福;腐生朽, 速變質, 害國民, 亡自己。 ”

歷史是鏡子, 司馬炎是雙面典型。

作者:張繼峰

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