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豐臣秀吉死了,德川家康笑了,日本即將再入亂世

慶長三年(1598年)九月, 明朝三路援軍正式出征, 在朝鮮苦戰的日軍由於接不到撤退命令, 陷入恐慌絕望中, 此時的豐臣秀吉也在國內一片指責謾駡聲中一病不起。

朝鮮戰場, 相比之下, 日軍在人數上占了很大的劣勢:東面的蔚山城和西生浦城由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人防守, 人數在三萬左右;而在釜山的基地, 則停留著石田三成直轄的五百艘輸送船;水軍基地巨濟的防務, 則毫無疑問由九鬼嘉隆為首的一干人等來承擔, 總人數大約在八千左右;西面的順天光陽, 則屯守著小西行長、細川忠興、大村喜前等一萬三千人左右,

至於中路要點泗川, 只有島津義弘的七千人。

事到如今, 大家都已明白, 這是最後的決戰了。

萬曆朝鮮戰爭

對於明朝來說, 勝, 則能將侵略者一舉趕走, 敗, 則還得接著耗下去。

對於日本來說, 勝, 便有希望活著離開這讓他們做了整整六年噩夢的半島,

而一旦失敗, 這噩夢之地, 就將成為他們的墳墓。

正當雙方鼓足了精神, 做好了覺悟準備拼命的時候, 日本的使者卻出現在了朝鮮。

他們的主要目的只有一個—極力求和, 萬一求和不成, 則全線撤退。

這是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的命令。

因為, 秀吉死了。

鳴梁海戰

當年八月十八日, 太閣豐臣秀吉病逝於伏見城, 享年六十三歲。

在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 秀吉將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德川家康和宇喜多秀家五人(五大老)叫到病床跟前, 一一囑託他們, 希望他們能夠效忠自己尚且年幼的兒子豐臣秀賴。

儘管秀吉要這些人又是寫保證書又是起血盟的, 態度非常強硬, 但口氣卻是非常軟和, 讓人感覺這絲毫不是什麼命令, 而是一個臨死的老人在哀求著什麼:

“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照顧秀賴, 他還小, 真的, 拜託了, 拜託了。 ”

這大概就是父親吧。

之後, 秀吉又決定, 由德川家康擔任秀賴的監護人。

安排了一切之後, 他便離開了人世。 這個世界對他來說, 如同一場短暫的夢。

朝露消逝似我身, 世事已成夢中夢。

豐臣秀吉雕像

一介農民出身, 從為信長提鞋送飯開始, 他每走一步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沒有背景, 沒有後臺, 甚至在一開始連朋友都沒有。 但即便是這樣, 他依舊做到了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他用自己的雙手,

終結了上百年的戰國亂世!

豐臣秀吉是日本當之無愧的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