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你眼中雲南哪個地方的茶最好?期待中的改變:生態茶園

圖為:普洱茶區南段古茶山生態茶園(包忠華/攝)

往年這一期雜誌的主題內容, 基本上是“茶山紀錄片”。 從普洱、西雙版納到臨滄、保山、大理,

從景邁山、困鹿山、苦竹山到老班章、賀開、易武, 再到冰島、懂過、昔歸……這些年下來, 通過每年一度的“茶山紀錄片”選題, 我們帶著大家深入瀾滄江這條茶的河流, 走遍了河兩岸許多座知名或非知名的古茶山。

常年來的定式, 讓小編們有些審美疲勞, 所以今年這一期我們決定改變一下, 不再做古茶山, 改做生態茶園。 當然這其中也飽含著小編們的熱切期盼, 那就是像我們這期做出的改變一樣, 希望生態茶園這一美麗經濟, 能給茶企、茶農乃至普洱茶消費者, 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幾年前在廣州芳村採訪一位香港的茶商時, 我問了他一個現在回想起來頗有些幼稚的問題:在你眼中, 雲南哪個地方的茶最好?當時這位茶商幾乎不假思索地答道:只要是雲南的大葉種茶,

只要是沒有打過農藥施過化肥的, 無論臺地還是古樹, 在我眼中都是好茶!

現在茶界不少人士大肆褒揚古樹茶, 變相壓低臺地茶。 其實古樹茶是否真比臺地茶好並沒統一的定論, 從品飲的角度來說大部分古樹茶要優於臺地茶, 但雲抗10號、雲抗14號等優良品種的臺地茶, 其內含成份又是古樹茶所不具備的。 不過臺地茶有個致命的短板, 就是小範圍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儘管大的生態系統仍然保持良好, 茶園的四周依舊長滿蔥蔥郁郁的茂密森林, 但不可否認的是, 採用條列式密植的臺地茶園, 受單一種植影響, 小生態系統被破壞殆盡。 採摘、修剪、施肥、噴藥、除草、翻地……為了產量而採取的一些列人工干預,

讓臺地茶園生態惡劣、物種稀少。 特別是後期種植的臺地茶園大多選育無性系扡插品種, 無性系沒有明顯主根, 根系向四周橫向生長且入土淺。 茶樹的根不能深入大地汲取有效的營養, 必須靠施肥來維持產量;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得病蟲害難以避免, 又必須靠農藥進行防治。 此外, 由於生產週期短、產量大, 臺地茶製成的茶大多較苦澀, 回甘少且不耐泡, 與古樹茶在口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故而, 在生活水準日益提高, 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的今天, 臺地茶被詬病, 幾乎沒有遭遇過任何污染的古樹茶受追捧, 也就在所難免了。

好在雲南的產業界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從2010年起, 以普洱市為代表的大規模生態茶園改造,

就在雲南的主要茶產區先後展開。 近兩三年間, 陸續採訪參觀過幾個地方的生態茶園, 包括瀾滄縣景邁山的生態茶園、柏聯莊園, 墨江的迷帝普洱茶莊園、通關鎮清平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地, 寧洱縣普洱茶集團的會連、大黑山基地, 江城縣的三國莊園等。 這些已經見到成效的生態茶園, 帶給我的感受只有兩個字:震撼!

如今距始於普洱市的生態茶園建設已有7年多。 到現在, 曾被我們所不屑的臺地茶園, 出現了那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又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直觀和感官上的感受?就讓我們隨本期獨家關注欄目“期待中的改變:雲南生態茶園”主題, 走進生態系統已經得以恢復和重建的生態茶園,

一窺究竟。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