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播平臺“資料繁榮”的面子和裡子

近日, 關於網路直播平臺主播打賞收入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 前有《北京日報》報導“朝陽區地稅局收到網紅主播補繳6000萬元個稅”的消息, 繼而《瀋陽晚報》有消息稱“19歲少女月薪兩千挪132萬公款打賞男主播, 家裡賣房賣地還錢”, 日前新浪娛樂也做了“大四女孩玩直播最少一天只睡一小時, 最高日入萬元”。 自去年直播行業火熱以來, 直播平臺主播就與“巨額打賞”、“高薪”等詞密不可分。

但這一現象的另一面, 是不斷爆出的主播收入差距懸殊以及平臺刷單的“雙簧戲”, 網路直播繁榮之下見不得光的陰暗角落,

也隨著媒體的報導逐漸展現在公眾面前。

平臺、經紀公司、主播合謀“套利”用戶

直播觀看人數注水, 經紀公司刷禮物吸引觀眾砸錢似乎在直播業內已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早前時候有消息稱, 直播平臺映客稱自己用戶人數過億時, 有使用者現場揭穿其資料造假:該使用者在黑屏狀態下直播了3個小時, 甚至聲稱“看我直播的都是垃圾!”卻發現竟然仍有21名“觀眾”不離不棄, 始終在場。 有知情人士稱, 在直播房間中觀看直播的並非真實的人, 而是直播平臺系統自動分派的“僵屍粉”。

同樣有內部人士爆料, 各直播平臺的粉絲和人氣值都可以“刷單”, 價格也不甚相同, 甚至還出現了喊話機器人, “你想讓機器人說什麼都可以”。 一些直播主播的團隊跟直播平臺本身有合作,

在一場直播中, 只用花50元就能從平臺那裡買到5萬粉絲。 儘管直播平臺都表示對買粉、刷流量的造假行為會嚴懲, 但實際上沒人會這麼做。

此外不斷有媒體曝光, 一些直播平臺、經紀公司、主播三方合謀, 從普通線民觀眾身上“套利”。 其邏輯很簡單, 部分經紀公司低價大量購買平臺的虛擬禮物, 再刷給自己的簽約主播, 通過“天價打賞”噱頭、水軍造勢等手段把主播捧成“網紅”, 提升平臺流量, 最終吸引大量普通網友打賞。 整個過程, 直播平臺收穫了巨大流量和收益, 經紀公司和主播雖付出少許成本但收益頗豐, 主播也提高了曝光量和知名度, 只有掏出真金白銀的普通網友的利益受損。

“買流量”對平臺來說是鴉片

2016年“千播大戰”的熱鬧場景仍記憶猶新, 彼時“刷單”可能是直播平臺搞活平臺氛圍, 說服投資者的有力武器。

但自從進入到2017年以來, 直播平臺融資的消息越來越少, 行業洗牌悄然進行, 在內容短缺、成本高企的困境之下, 刷單在維持行業繁榮的背後更多的是無奈的選擇。

日前, 陌陌發佈了2016年Q4及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 2016年第四季度, 陌陌淨營收達2.461美元, 同比增長524%, 淨利潤9150美元, 同比增長674%, 另外, 2016財年淨營收則同比增長了313%, 這已是陌陌連續實現盈利的第八個季度了。 值得一提的是, 陌陌在2016年,

直播營收帶來的總營收達3.7690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26.0679億元, 在總營收中占比超過68%。

隨後, YY母公司歡聚時代(Nasdaq:YY)也發佈了2016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Q4淨營收為人民幣24.842億, 2016年淨營收為人民幣82.041億元(約合11.816億美元), 同比增長39.1%。 淨利潤為人民幣15.239億元(約合2.195億美元), 同比增長47.5%。 直播業務同樣功不可沒。

相較於陌陌、YY等在直播領域賺的盆滿缽滿的公司, 直播行業早已從早期拓荒時代跑馬圈地野蠻生長的時代進入了重運營穩留存的時代, 刷單對直播行業來說已經如鴉片一樣戒不掉也不敢戒掉了。 對更多的中小平臺來說, 在寬頻成本和內容成本以及監管壓力之下, 還要面臨“流量紅利”消失後, “買流量”越來越貴的現實問題, 註定其生存的壓力更加困難。

而對於大的平臺來說,“買流量”這口鴉片堆砌的繁榮能否長久,為其爭取的“回歸內容本質”的時間是否充足,也是值得仔細思索的問題。

而對於大的平臺來說,“買流量”這口鴉片堆砌的繁榮能否長久,為其爭取的“回歸內容本質”的時間是否充足,也是值得仔細思索的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