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熊曉鴿人生開掛:從電工到創投教父 IDG資本收購IDG

媒體訓練營3月9日報導

文|高春亮

自1956年出生, 過去的60年, 熊曉鴿體驗了兩種不同的生活。 1977年, 高考恢復, 在鋼鐵廠當電工的熊曉鴿複習了兩個月,

便順利考入湖南大學;1988年攻讀博士期間, 熊曉鴿同時在卡納斯出版公司的《電子導報》擔任記者, 結識了IDG創始人麥戈文, 隨後進入IDG, 轉行做投資。

巧合的是, 每隔三十年, 熊曉鴿的人生都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1986年, 熊曉鴿剛好三十歲, 留學美國, 而後進入IDG, 電工逆襲開始投資生涯, 最終成為中國互聯網投資教父。 2017年, 又一個三十年, IDG資本收購IDG, 熊曉鴿從打工仔變為老闆, 完成人生的又一次華麗轉身。

到中國巡視五六次, 次次讓他們提心吊膽, 只怕他突然一灰心, 就此罷手, 收回所有投資和預算。 可每次, 對著一張幾近空白的成績單, 老麥總是淡定自若、談笑風生, 一派勝券在握的篤定。

隨著互聯網浪潮的來臨, 熊曉鴿慢慢打開了局面。

IDG統計資料顯示, 第一檔基金從1993年開始, 到2003年為止, 年均回報率是36%;第二檔基金是從1999年開始的, 回報率超過40%。 其中搜房網、百度為IDG帶來的回報甚至超過100倍。

儘管這樣成功, 熊曉鴿也說“自己不是神, 錯過了一些機會”。 比如錯失阿裡巴巴、餓了麼、 京東等,

甚至過早退出騰訊, 也少賺了不少。 在阿裡的一次會議上, 熊曉鴿受馬雲邀約參會。 在會上, 熊曉鴿遺憾地說, 阿裡巴巴是他心裡的痛。

熊曉鴿複盤, 之所以有那些失誤, 主要是由於投資策略的原因。 當時IDG的投資策略主要有兩點:一是投人, 二是只投行業前二。

為此, 當時IDG資本在電商領域投了8848、 慧聰網 和Made in China。 馬雲是一個鄉村教師, 阿裡成績一般, 熊曉鴿並沒有看在眼裡。 關於過早退出騰訊, 是因為早期的騰訊並不像後來那般如日中天, 由於沒有好的商業模式, 騰訊是一家前途不被看好的公司, 馬化騰甚至曾經以百萬美元的價格出售, 但無人接盤。

在總結投資得與失的時候, 熊曉鴿曾總結:“雖然遺憾, 但錯過就是錯過, 沒必要捶胸頓足,

這是投資人必須有的心態。 ”

創投教父開掛

2017年, 熊曉鴿61歲, 他以一件不同凡響的收購開場。

1月19日, IDG資本攜中國泛海等中國財團收購IDGIDG旗下三大核心業務:國際資料公司(IDC)、IDG Communications和IDG Ventures。 交易完成, IDG資本成為IDG Ventures投資業務的控股股東, 而泛海則成為IDG運營業務(包括IDC資料業務和IDGCommunications媒體業務)的控股股東。

據介紹, 收購完成後, 中國泛海將成為IDG運營業務的控股股東, 控股比例為90%, IDG資本持股10%;IDG資本將成為IDG Ventures投資業務的控股股東, 持股比例為60%, 中國泛海持股40%。

“這樁乍看令人困惑的收購背後, 其實蘊含了我們對IDG尤其是麥戈文先生的感恩”, 熊曉鴿表示。

IDG是麥戈文的傳奇, 而熊曉鴿將延續這個傳奇。 麥戈文如師如父, 面對麥戈文先生遺產的“繼承”, 熊曉鴿心中泛起片片漣漪。

看似光鮮, 這位有著創投教父、中國VC第一人等多種稱號的老男人, 達到如此成就, 何種心情, 唯有自知!熊曉鴿曾說:““投資界的高手都是孤獨的”。

- The End -

創投家”已經與IDG、軟銀中國、紅杉資本、賽富基金、君聯資本、晨興資本、經緯中國、今日資本、聯創永宣、聯創策源、凱鵬華盈、達晨創投、紀源資本、戈壁投資、海納亞洲、賽伯樂、浙商創投、東方匯富、聯想之星、平安創投、中興合創、漢理資本、中路資本、優勢資本、景林投資、紅點創投、龍騰資本、五嶽資本、高捷資本、藍馳創投、光速安振、毅達資本、梅花天使基金、盛大資本、新進創投、麥騰創投、常州創業投資集團等近百家知名投資機構1000餘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合作。

我們只選擇知名且規範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 潛心為創業者提供商業模式梳理、專案定位、市場推廣、融資對接等顧問服務。

vcprcn姓名·城市·專案·職務

專案商業計畫書,遞交:bp@vcpr.cn

潛心為創業者提供商業模式梳理、專案定位、市場推廣、融資對接等顧問服務。

vcprcn姓名·城市·專案·職務

專案商業計畫書,遞交:bp@vcpr.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