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民間故事:異鄉送蠶花

西施離開會稽, 正是綠柳如煙, 山花似火的暮春時節。 一路上範螽相送, 情綿綿, 意切切, 山一程, 水一程, 終於來到吳越交界的一座小山嶺上。 俗話說, “送君千里, 終須一別”。 範螽與西施依依不捨, 含淚相別。 西施在馬背上望著範螽遠去的身影, 望著即將離別的故國河山, 萬千情思, 湧上心頭, 不知不覺中, 眼淚像兩串斷線的珍珠, 噗碌碌地滾了下來。

這時, 山坡上的桑林裡擁出一群採桑姑娘, 笑吟吟地圍在西施的馬前。 西施姑娘一看, 大為吃驚。 只見眼前的採桑姑娘, 頭挽雙丫烏絲髻, 身穿白布 大襟衫, 腰圍藍紗素花裙,

一個個面龐紅潤如朝霞, 眼珠明亮像曉星, 媚人的笑靨如牡丹, 俊秀的眉毛像劍蘭, 美極啦!西施想:人人都說我長得美, 我 看這兒的姑娘要比我勝十分。 於是忘掉了離愁別恨, 朝採桑姑娘嫣然一笑, 翻身下馬, 拿出隨身帶著的小花籃, 要把絹花分送給她們。 她先拔一朵嫩黃的臘梅花, 再拔一朵豔紅的薔薇花, 又拔紅芙蓉、綠牡丹、百合、水仙、千年蘭……一個姑娘一朵花, 小花籃裡的絹花分完了, 還少一朵。 西施纖手一抬, 從自己頭上拔下那朵玉蝶九香蘭, 親手給那位最小的姑娘戴上。

西施一數, 不多不少正好十二朵, 便笑吟吟地說:“十二位姑娘十二朵花, 十二分蠶花到農家! ”採桑姑娘聽了高興極啦, 齊聲答道:“多謝西施娘 娘!”西施謙恭地說:“咳!苧蘿農家女,

越溪浣紗人, 還請眾姐妹, 莫把娘娘稱。 ”

眾姑娘沒有想到西施美人待姐妹竟有這般親熱隨和, 心裡一樂, 笑得更甜美啦。 那位最小的姑娘心想:她把自己戴的給了我, 這多不好意思。 忽然望 見路邊岩石上的一叢蘭草中, 正伸出一莖花苞來, 一忽兒, 花瓣展開, 芳香四溢。 那姑娘高興極了, 急忙跑上前去, 采來這朵神奇的蘭花, 恭恭敬敬地獻 給了西施。

西施從小喜愛蘭花, 剛才又親眼目睹這朵神花的出現, 覺得是個好兆頭, 預示著自己此去定能功成願遂。 於是高高興興地敖上了它, 含笑謝過眾姑娘, 提裙跨馬, 緩緩下嶺而去。

下了嶺, 西施從馬背上回頭一看, 只見採桑姑娘還佇立在山嶺上向她招手, 就朗聲向山上喊去:“多謝眾姐妹,

願你們年年歲歲蠶花十二分!”說罷揚 鞭催馬, 直奔吳國去了。

說來也怪, 這一年越國的春蠶果然獲得了好收成。 大家都說, 這是西施送蠶花送得好的緣故。 從此, 蠶鄉女子喜愛插蠶花。 “蠶花十二分”, 也就成了 杭嘉湖地區人們祝願蠶桑豐收的頌詞。

西施送蠶花的小山嶺在哪裡?據說就是現在的浙江省德清縣東門外螽山西邊的離山。 因為範螽送西施到這兒回馬, 所以又叫“馬回嶺”;又因為西施在 這兒駐馬送花, 所以也有叫“西施駐馬坡”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