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爸爸,你的價值觀會百分百遺傳給兒子

前段時間, 一篇叫《致爸爸們:沒有非去不可的飯局, 只有瞬間長大的娃》, 文章講述了這麼一個中西文化差異:在西方人的價值觀裡, 工作時間是約定俗成的上班時間, 下班就應該全心陪伴家人, 不管客戶再“有用”, 也不會犧牲家庭相處的時間去參加飯局。

這確實刺痛許多為事業、生計奔波的父母的心。 錢可以慢慢掙, 但孩子不會慢慢長。 爸爸們, 承擔起做一個好父親應有的角色吧, 別讓孩子在渴望父愛而不得的環境下扭曲成長。

一位母親這樣描述丈夫與兒子的關係:

有時, 我覺得丈夫與兒子之間的關係像一個謎, 他們總是扭在一起打打鬧鬧、你追我趕、互相撓癢癢。 他們之間打鬧的性質與我和兒子之間完全不同。 我覺得他們之間有一種特殊的語言。

父親和兒子之間確實有一種屬於父與子之間的語言。 行為學家表示, 父與子在打鬧中所進行的身體之間的接觸是父子之間所進行的一種深層次的溝通。

正是由於這種深層次溝通的存在, 男孩知道, 他將要成長為像父親那樣的男人。 在父親身上, 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未來, 他們會自覺地以父親為榜樣。

父愛給男孩方向感

男孩是需要父親的, 他們需要從父親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 他們需要模仿父親的行為來使自己成長為男子漢。

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接觸不到父親, 或者感受不到父愛, 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 進而會迷失方向。

長期接觸不到父親的男孩會產生女性化傾向;

很多小男孩為了使自己有機會與父親進行深層次的溝通, 常常會用一些壞行為, 如撒謊、偷盜、打架等, 來吸引父親的眼球;

還有很多小男孩不惜傷害自己, 以贏得父親的關注。

所以, 為了男孩的健康成長, 父親千萬不要以“工作忙”為理由而忽視了兒子。

男孩的錯誤價值觀往往來自己父親

一位幼稚園老師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當我把孩子們的餐具都洗好時, 一個小男孩正好在我身邊。

我請他幫我整理餐具, 沒想到卻遭到了這個小傢伙的嚴詞拒絕。

他一本正經地對我說:“不, 我不能幫你做這些事情, 因為這些事情是女人做的, 我爸爸從來都不做這些事情。 ”

看, 這就是父親的作用。 一個剛剛有了性別意識的小男孩, 就已經在主動模仿父親的行為,

他不自覺地把父親當成了自己的榜樣。

父親的行為、語言以及思想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男孩, 但並不是所有的父親都能成功地承擔“兒子榜樣”這一角色。 很多父親就常常在無意識中把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傳達給了兒子, 這點做父親的一定要特別注意。

不同年齡段父親應樹立不同形象

作為男孩的父親, 如果你對做男孩的榜樣還沒有足夠的信心, 不妨借鑒以下幾種觀點和方法:

1

幼兒期, 幫他們完成對母親的依戀

幼兒期, 男孩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務很多, 最主要的一點是完成對母親的親密分離。 即讓他們從對媽媽一個人的依戀中走出來, 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

對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講, 父親的關愛意味著一種特殊的意義。

一位成年男性曾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也許喜歡懷念你多於看見你,也許喜歡想像你多於得到你。——王菲《懷念》

我第一次與父親聊起他與他父親之間的關係,是在我父親70歲的時候。起因是我們翻出了一張我3歲時父親把我舉過頭頂的一張老張片。“我的父親從來沒有抱過我,我甚至都沒有在他的腿上坐過……”說到這裡,70歲的老父親已經是淚流滿面了。

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即使現在父親即將70歲了,但他仍對小時候父親沒有抱過他而感到遺憾。

那麼,父親應該如何向兒子表達關愛之情呢?還是讓我們來聽聽這些小男孩自己的心聲吧:

“我喜歡爸爸帶我出門,這樣我會因為爸爸在身邊而感到很自豪!”

“我喜歡坐在爸爸的腿上,讓他不停地顫我,有他那大大的手掌扶著我,我一點也不害怕。”

“我喜歡爸爸把我舉過頭頂,這樣我能感覺到爸爸的力量,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力大無比的神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讓兒子成功地擺脫對母親的依戀也不難,當然,這主要需要爸爸的配合。其實,爸爸需要做的也很簡單:在顯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時,對兒子多些關注和細心的愛護就可以了。

2

兒童期,明確規則,培養孩子自控力

很多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父親和兒子在一起總喜歡打打鬧鬧,甚至是打成一團呢?

原來,在與爸爸的打鬧中,兒子會逐漸懂得,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

一位父親說:

兒子4歲時,我喜歡給他撓癢癢,他也喜歡我這樣做。但有一次,我看兒子躺在床上,便過去給他撓癢癢。那天兒子也許不高興,他沒有像平時那樣“咯咯”笑,而是狠狠地踹了我一腳。

我被兒子的反應驚呆了,但我並沒有沖他發脾氣或指責他,而是平靜地對他說:“你受了傷會痛,爸爸受了傷也會痛,如果爸爸受了傷,那以後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些規則,例如,不允許使勁踢別人、打別人,或是抓別人!你能遵守這樣的規則嗎?”

兒子似乎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因為我看到他在點頭。

其實,父親與男孩相處的過程,就是向他們傳輸各種基礎規則的過程。

任何一個男孩都可以被稱為“破壞大王”、“帶有攻擊性的機器”。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聽之任之,任其發展,那男孩真的會變成人見人怕的破壞性“機器”。

但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進行強行壓制,那男孩天生的探索欲望和創造欲望就會逐漸泯滅。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們規則是什麼,讓他們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在這一過程中,男孩學到的不僅僅是生活技巧,還有自控力,他們開始學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

教育向來是言傳身教,父親如何對待家庭、孩子,我想,終將折射成這個孩子如何對待世界的一面鏡子吧。

編輯:成長菌

一位成年男性曾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也許喜歡懷念你多於看見你,也許喜歡想像你多於得到你。——王菲《懷念》

我第一次與父親聊起他與他父親之間的關係,是在我父親70歲的時候。起因是我們翻出了一張我3歲時父親把我舉過頭頂的一張老張片。“我的父親從來沒有抱過我,我甚至都沒有在他的腿上坐過……”說到這裡,70歲的老父親已經是淚流滿面了。

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即使現在父親即將70歲了,但他仍對小時候父親沒有抱過他而感到遺憾。

那麼,父親應該如何向兒子表達關愛之情呢?還是讓我們來聽聽這些小男孩自己的心聲吧:

“我喜歡爸爸帶我出門,這樣我會因為爸爸在身邊而感到很自豪!”

“我喜歡坐在爸爸的腿上,讓他不停地顫我,有他那大大的手掌扶著我,我一點也不害怕。”

“我喜歡爸爸把我舉過頭頂,這樣我能感覺到爸爸的力量,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力大無比的神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讓兒子成功地擺脫對母親的依戀也不難,當然,這主要需要爸爸的配合。其實,爸爸需要做的也很簡單:在顯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時,對兒子多些關注和細心的愛護就可以了。

2

兒童期,明確規則,培養孩子自控力

很多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父親和兒子在一起總喜歡打打鬧鬧,甚至是打成一團呢?

原來,在與爸爸的打鬧中,兒子會逐漸懂得,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

一位父親說:

兒子4歲時,我喜歡給他撓癢癢,他也喜歡我這樣做。但有一次,我看兒子躺在床上,便過去給他撓癢癢。那天兒子也許不高興,他沒有像平時那樣“咯咯”笑,而是狠狠地踹了我一腳。

我被兒子的反應驚呆了,但我並沒有沖他發脾氣或指責他,而是平靜地對他說:“你受了傷會痛,爸爸受了傷也會痛,如果爸爸受了傷,那以後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些規則,例如,不允許使勁踢別人、打別人,或是抓別人!你能遵守這樣的規則嗎?”

兒子似乎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因為我看到他在點頭。

其實,父親與男孩相處的過程,就是向他們傳輸各種基礎規則的過程。

任何一個男孩都可以被稱為“破壞大王”、“帶有攻擊性的機器”。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聽之任之,任其發展,那男孩真的會變成人見人怕的破壞性“機器”。

但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進行強行壓制,那男孩天生的探索欲望和創造欲望就會逐漸泯滅。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們規則是什麼,讓他們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在這一過程中,男孩學到的不僅僅是生活技巧,還有自控力,他們開始學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

教育向來是言傳身教,父親如何對待家庭、孩子,我想,終將折射成這個孩子如何對待世界的一面鏡子吧。

編輯:成長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