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怕糖尿病遺傳給下一代嗎?預防的方法只需5點!

為人父母, 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自己血糖高、得了糖尿病, 知道「終身治療」的麻煩, 忍受過糖尿病併發症的痛苦, 就不願意下一代吃自己吃過的苦。

那麼, 糖尿病會遺傳嗎?有沒有什麼預防的方法?

一個壞消息:糖尿病可能遺傳

我們開門見山地說, 糖尿病是可能遺傳的。

糖尿病很複雜, 致病因素也很多, 現代醫學對糖尿病還沒有研究得十分透徹。 但是, 「糖尿病有遺傳傾向」是各國醫學專家已經達成共識的。

有些研究發現:

1 型糖尿病

如果某人的直系親屬(父、母、親兄弟姐妹)患有 1 型糖尿病, 那麼這個人一生中患上 1 型糖尿病的概率將大大提高:

如果這個人的母親是 1 型糖尿病, 這個概率大約是 3%。

如果他的父親是 1 型糖尿病, 相應的概率約為 5%;

如果他的親兄弟姐妹有 1 型糖尿病, 他自己得病的概率約為 8%。

相比而言, 普通人一生中患上 1 型糖尿病的概率還不到萬分之一 。

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裡, 常常也有「同病相憐」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作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直系親屬也更容易發生 2 型糖尿病。

研究表明, 如果一個人得了 2 型糖尿病, 其中遺傳因素的作用占了一半以上。

一個好消息:糖尿病可預防

雖然糖尿病有遺傳的可能性, 但並不是說, 自己有糖尿病, 家人就一定會得糖尿病。 別忘了, 還有許多非遺傳因素, 是和糖尿病相關的。

這些非遺傳因素包括:

1 型糖尿病

病毒感染:目前已已經發現一些病毒的感染可能破壞胰島 ? 細胞, 如腮腺炎病毒、柯薩奇 B4 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肝炎病毒;

化學因素:一些化學物質對胰島 ? 細胞有毒性作用, 如某些老鼠藥、四氧嘧啶等。

2 型糖尿病

糖調節能力受損:包括空腹血糖受損(空腹靜脈血糖為 6.1~7.0 mmol/L)、糖耐量減低(餐後 2 小時靜脈血糖為 7.8~11.1 mmol/L), 這兩種情況發展成糖尿病的危險性很高, 常被稱為「糖尿病前期」, 有時又被更加形象地稱為「糖尿病預備軍」。

多囊卵巢綜合征;

超重、肥胖, 特別是腹型肥胖;

體力活動過少;

不良飲食習慣: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習慣;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 血糖調控能力將會下降。

大家可以看到, 這些可能致病的因素中, 大部分是可以人為改變的(上面加粗的文字), 改變這些因素, 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糖尿病。

這就告訴我們, 我們可以督促家人, 做出改變, 儘量避免所愛的家人, 也得糖尿病, 吃自己一樣的苦。

應對糖尿病, 「防」字最重要

自己得了糖尿病, 如何保護自己家人?自己親人得了糖尿病, 怎樣避免自己也得病?這 5 點是我們要注意的:

1. 健康飲食

預防糖尿病,也要管住嘴。

糖尿病飲食,可以算最健康的飲食方式了,大家可以參照糖尿病飲食來制定自己的飲食。雖然不需要像糖尿病人一樣,控制得那麼嚴格,但是,根據個體情況,控制總能量,均衡營養的這個原則不會變。

2. 增加體力活動

運動對於預防糖尿病也很重要,每天堅持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每週 5 次以上。運動方式以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為主,穿插一些肌肉的訓練,可以幫助增進血糖的調節能力。

PS: 選擇有節奏的全身性運動,使全身各處都能得到鍛煉,如做操、打拳、慢跑、較長時間的快走、抖空竹、踢毽子、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特別是跳交誼舞、中老年迪斯可或扭秧歌等,伴隨著有節奏的音樂或鼓點,既能鍛煉全身,運動量適宜,又令人感到愉悅,有利於長期堅持,是一類很適合於糖尿病病人採用的運動方式,值得推廣。

3. 控制體重和腰圍

過胖、特別是腰腹肥胖,是產生胰島素抵抗,導致糖尿病的一大危險因素。大家要注意吃動平衡,把體重和腰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保持健康的 BMI(18.5~24 kg/m2),控制腰圍,女性

BMI 計算方法是: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4. 定期檢查

每半年到一年,需要定期體檢,體檢時需要檢查空腹的靜脈血糖,有條件時可以行 75 g 葡萄糖負荷試驗 (OGTT),儘早發現糖尿病前期情況,早發現,早治療,有些糖尿病前期的情況,如果處理得當,是可能逆轉的。

5. 其他

避免病毒感染,遠離感染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的人群,在疾病流行的時候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疾病;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

如果是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朋友,需要配合醫生好好治療。

預防糖尿病,也要管住嘴。

糖尿病飲食,可以算最健康的飲食方式了,大家可以參照糖尿病飲食來制定自己的飲食。雖然不需要像糖尿病人一樣,控制得那麼嚴格,但是,根據個體情況,控制總能量,均衡營養的這個原則不會變。

2. 增加體力活動

運動對於預防糖尿病也很重要,每天堅持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每週 5 次以上。運動方式以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為主,穿插一些肌肉的訓練,可以幫助增進血糖的調節能力。

PS: 選擇有節奏的全身性運動,使全身各處都能得到鍛煉,如做操、打拳、慢跑、較長時間的快走、抖空竹、踢毽子、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特別是跳交誼舞、中老年迪斯可或扭秧歌等,伴隨著有節奏的音樂或鼓點,既能鍛煉全身,運動量適宜,又令人感到愉悅,有利於長期堅持,是一類很適合於糖尿病病人採用的運動方式,值得推廣。

3. 控制體重和腰圍

過胖、特別是腰腹肥胖,是產生胰島素抵抗,導致糖尿病的一大危險因素。大家要注意吃動平衡,把體重和腰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保持健康的 BMI(18.5~24 kg/m2),控制腰圍,女性

BMI 計算方法是: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4. 定期檢查

每半年到一年,需要定期體檢,體檢時需要檢查空腹的靜脈血糖,有條件時可以行 75 g 葡萄糖負荷試驗 (OGTT),儘早發現糖尿病前期情況,早發現,早治療,有些糖尿病前期的情況,如果處理得當,是可能逆轉的。

5. 其他

避免病毒感染,遠離感染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的人群,在疾病流行的時候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疾病;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

如果是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朋友,需要配合醫生好好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