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失敗過的孩子才幸福

作者 | 白橙

1

上次去朋友家做客, 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兒——

朋友的孩子本來認真地和我女兒

在客廳大玩孩子間的“打架”遊戲。

事先我們已將茶几移開,

客廳地板也鋪著厚厚的防摔墊,

即便摔到地上, 也不會有太大的安全問題。

可是, 在孩子們玩耍期間,

朋友卻時不時地在旁邊說:

輕點兒, 別傷著, 小心別打到妹妹……

等孩子們玩累了,

她又迫不及待地就送去水壺。

遠不止這一些事兒。

孩子吃飯、畫畫、午睡時,

她都會在旁邊反復督促……

記得曾經有看過一個採訪,

孩子們是這麼說的:

“我吃飯時, 媽媽總是在批評我。

那時候, 我就會覺得, 媽媽是不是不愛我啊?

我好傷心。 ”

“每次刷牙的時候, 媽媽都一直在說,

你應該這樣刷那樣刷。

每次她在說我的時候, 我就不想好好刷牙了。 ”

“在我畫畫的時候,

我媽媽總是說這要怎麼畫, 那要怎麼畫,

我很生氣。 ”

“晚上睡覺的時候, 媽媽總會數落我的毛病,

我會緊張, 然後就會睡不著覺。 ”

……

國際上有一個詞語叫“Helicopter parents”,

直譯過來就是“直升機父母”, 顧名思義,

這類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

時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隨時隨地降落在孩子身邊。

事無巨細什麼都管,

他們幾乎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中心。

看到這裡你肯定覺得, 這類父母實在是太誇張。

但, 孩子還在奮力爬行想要拿到遠處的玩具時,

你是否隨手遞來, 因為覺得這樣更快?

孩子拿著碗筷試圖夾起碗裡的飯菜,

搞得飯桌一片狼藉, 你是否拿起叉子,

將飯菜喂進孩子的口中?

孩子畫畫的時候, 你是否會在旁邊“指點一二”,

告訴孩子樹要這麼畫, 鳥的翅膀是這樣的?

甚至於, 孩子長大了,

有些還會為孩子填高考志願表,

選擇工作?

2

我就認識被父母這樣“保護”長大的孩子,

高中時按照父母的意願學了理科,

課餘時對網路遊戲有著有高於常人的敏感度,

卻被父母認為是不務正業, 差點沒被打斷腿。

父母對他的學習乃至興趣愛好、生活的過度干預,

讓他對學習毫無興趣,

甚至想以拒絕學習的方式報復父母,

高中成績隨之一落千丈。

結果, 高考不出意外地落了榜。

最後, 已到而立之年, 也就碌碌無為,

仍然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中。

“直升機父母”傳達給孩子的是

“爸爸媽媽認為我不能把事情做好”,

孩子感覺到的是家長的不信任。

在“直升機父母”盤旋下長大的孩子,

一般都有以下“症狀”——

自立、自我調節能力差, 對父母依賴感強

長期“被安排”, 長期“接受安排”,

這類孩子的自主意識可能會很薄弱。

我一個幼教朋友曾和我說過, 學校舉辦運動會,

她組織孩子們報名參加專案,

都是很簡單的小遊戲,

許多孩子都開開心心地主動來報名,

但是有幾個孩子卻在課後悄悄和她說:

老師, 我能不能回家問一下爸爸媽媽。

她仔細觀察了下,

這一些孩子不僅僅是在報名運動會項目上

喜歡諮詢父母, 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也是如此。

這類孩子長大後, 很可能會:

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的專業、學校、工作甚至愛人,

甚至不知道選擇自己喜歡的任何事物。

責任感差, 責任意識弱

我們常常看到一個現象,

帶著自家娃去社區和其他小夥伴玩耍,

小孩子間難免磕磕碰碰。

如果你家娃不小心被其他娃給推倒了,

孩子還沒來得及有任何反映,

孩子父母便急忙忙地說:

哎呀, 對不起, 自家娃太小,

沒注意分寸, 我回去一定教育他等。

孩子連當前的狀況都沒有搞清楚,

你已經“條件反射”地為他處理好一切,

這其實也是父母包辦一切的表現。

這可能只是一些小事,

但是從小到大這一種“包辦”行為,

卻很難讓孩子有較強的責任感,

因為他已經默認“一切都是小事”和

“所有事情,父母都會為他處理好”。

沒有追求、自我價值認知低

只有對自己有充分地認知,才會有更好地追求。

“直升機父母”容易養出兩種類型的孩子,

一種是“沒有自己”,一種是“只有自己”,

這兩種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和自我認識都不太有利。

電影《阿甘正傳》中,

小阿甘因為智商低,所以很自卑。

但是阿甘的媽媽並沒有為阿甘尋求區別對待,

甚至努力地想把阿甘送進正常的學校,

接受正常的教育,

享受一個正常孩子應有的成長樂趣。

所有孩子都應當被平等對待,

你要給他跌跌撞撞認識自己的權利,

並且隨時站在他身邊。

3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哪怕過程慢吞吞,甚至於結果很失敗。

然而跌跌撞撞過才能成長,你能保護他一時,

卻不能保護他們一輩子。

給予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女兒蘇利回老家,

小妞自己端端正正地拿著小勺子在飯桌上吃飯,

老家的鄰里親戚們都非常驚訝,紛紛向我“取經”:

你是怎麼做到的?

這麼小的孩子你讓她自己吃飯啊?

孩子怎麼會知道吃沒吃飽呢?

而我想說的是,

孩子上廁所的時候知道告訴你,

想要玩具的時候知道請求你,

為什麼吃沒吃飽就偏偏不知道呢?

放手,意味著把決定權還給孩子,

讓他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和決定,

當然,結果可能就是把事情搞砸了。

沒關係,搞砸之後再吸取教訓,

就會做得越來越好。

蘇利對於穿搭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前一天晚上,我一般會把幾套衣服放在她的床上,

讓她自己去挑選。

我倒也不是說每個孩子都要培養她注意穿搭,

或者是很有自己想法。

我只是想說:其實這些小細節,

或多或少都對孩子產生一點點影響。

給予孩子“失敗”的機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裡有一點我挺有感觸的:

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自己跨越障礙完成學習,

它宣導幫助孩子提升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替代他去擺平那些本該由他自己

去嘗試去處理的一系列挑戰。

“幫他做”和“替他做”有非常大的區別。

要知道孩子長大後,

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職業,

自己的伴侶,自己的生活方式……

可以說是,每一天都是選擇。

李嘉誠曾經說過: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

講一萬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

眼淚教你做人,後悔幫你成長,

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都少不了。”

我們的孩子們,總歸是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我們應該在孩子成長路上保駕護航,

但也請給他們“失敗”的機會。

要知道失敗的孩子才幸福,

因為至少他能夠選擇失敗、體驗失敗,

乃至於走出失敗。

作者:白橙,凱叔講故事特約作者,兒童心理學愛好者,童書編輯。不逼自己,更不逼孩子,陪著孩子慢慢來。

--------End---------

但是從小到大這一種“包辦”行為,

卻很難讓孩子有較強的責任感,

因為他已經默認“一切都是小事”和

“所有事情,父母都會為他處理好”。

沒有追求、自我價值認知低

只有對自己有充分地認知,才會有更好地追求。

“直升機父母”容易養出兩種類型的孩子,

一種是“沒有自己”,一種是“只有自己”,

這兩種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和自我認識都不太有利。

電影《阿甘正傳》中,

小阿甘因為智商低,所以很自卑。

但是阿甘的媽媽並沒有為阿甘尋求區別對待,

甚至努力地想把阿甘送進正常的學校,

接受正常的教育,

享受一個正常孩子應有的成長樂趣。

所有孩子都應當被平等對待,

你要給他跌跌撞撞認識自己的權利,

並且隨時站在他身邊。

3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哪怕過程慢吞吞,甚至於結果很失敗。

然而跌跌撞撞過才能成長,你能保護他一時,

卻不能保護他們一輩子。

給予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女兒蘇利回老家,

小妞自己端端正正地拿著小勺子在飯桌上吃飯,

老家的鄰里親戚們都非常驚訝,紛紛向我“取經”:

你是怎麼做到的?

這麼小的孩子你讓她自己吃飯啊?

孩子怎麼會知道吃沒吃飽呢?

而我想說的是,

孩子上廁所的時候知道告訴你,

想要玩具的時候知道請求你,

為什麼吃沒吃飽就偏偏不知道呢?

放手,意味著把決定權還給孩子,

讓他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和決定,

當然,結果可能就是把事情搞砸了。

沒關係,搞砸之後再吸取教訓,

就會做得越來越好。

蘇利對於穿搭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前一天晚上,我一般會把幾套衣服放在她的床上,

讓她自己去挑選。

我倒也不是說每個孩子都要培養她注意穿搭,

或者是很有自己想法。

我只是想說:其實這些小細節,

或多或少都對孩子產生一點點影響。

給予孩子“失敗”的機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裡有一點我挺有感觸的:

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自己跨越障礙完成學習,

它宣導幫助孩子提升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替代他去擺平那些本該由他自己

去嘗試去處理的一系列挑戰。

“幫他做”和“替他做”有非常大的區別。

要知道孩子長大後,

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職業,

自己的伴侶,自己的生活方式……

可以說是,每一天都是選擇。

李嘉誠曾經說過: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

講一萬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

眼淚教你做人,後悔幫你成長,

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都少不了。”

我們的孩子們,總歸是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我們應該在孩子成長路上保駕護航,

但也請給他們“失敗”的機會。

要知道失敗的孩子才幸福,

因為至少他能夠選擇失敗、體驗失敗,

乃至於走出失敗。

作者:白橙,凱叔講故事特約作者,兒童心理學愛好者,童書編輯。不逼自己,更不逼孩子,陪著孩子慢慢來。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