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兒科大夫傳染病課堂:手足口病

上周發了如何判斷傳染性疾病的文章, 就有媽媽希望我們再分門別類講講各種傳染性疾病, 加上季節交替的時候都是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期, 所以我們接下來會分篇講講各種傳染病。

為什麼先說手足口病呢, 雖然手足口並不是春天高發的傳染病, 但是現在市面上開始有售手足口疫苗, 這個季節就成了需要接種疫苗的季節, 我們會在文章的後面講到疫苗的問題。

中國CDC手足口的健康海報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 在夏秋季比較常見, 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 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皰疹、潰瘍, 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併發症。

翻出來的意思就是, 很多孩子互相傳染都會得上, 多半是上幼稚園的孩子, 共同的特徵是都發燒還有手足口這些部位的皰疹、潰瘍,

雖然大部分孩子症狀都不重, 手足口致死的報導卻屢見不鮮。

少數孩子症狀嚴重

有什麼症狀?

主要表現為發熱, 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 口腔可出現潰瘍。

發熱:出現的症狀多為低熱, 常伴有食欲減退(與發熱、口腔潰瘍都有關係), 全身不適,

咽喉痛。

潰瘍和皮疹: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粘膜潰瘍和皮疹, 潰瘍表現的過程為一開始是紅斑, 隨後出水皰並進展為潰瘍;皮疹的過程為一開始斑丘疹, 隨後轉為皰疹, 皮疹不癢。 有的患兒也可只表現為皮疹或口腔潰瘍, 不發熱。 (如果大家看到孩子身上有皮疹或者可疑的潰瘍, 建議大家拍照記錄下來, 如果有什麼變化自己也可以對比;有時間戳記也能記錄進展)。

病人一般症狀較輕, 大約7天可自愈, 無需採取特殊治療。

只有極個別患者得病後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肺出血、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嚴重者出現死亡。 但如能及早發現儘早治療, 一般都可痊癒。 (我們科普的目的是希望家長更多的認識到這種病, 因為一旦您能有這樣的懷疑,

大夫基本上都不會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

口腔潰瘍

如何治療

目前尚沒有特異的抗病毒藥。 患者需補足足夠的水分, 並保證充足休息, 可進行對症退熱等對症治療。

大部分孩子不需要特殊治療, 在家好好休息就可以了。 家長最需要警惕的是發現孩子是重症的可能,

如果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 請儘快就醫:

持續高熱

反復嘔吐

嗜睡

易驚嚇或煩躁

手足抖動

軀幹共濟失調

突發性肢體無力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病情加重及時就診

傳染病向來治療不是關鍵, 預防才是上策

流行病學特點

壹/傳染源

人是人腸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難以鑒別和發現。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後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貳/傳播途徑

腸道病毒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

三/易感性

人對人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尤以3歲及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

肆/流行特徵

該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全年均可發生,一般5-7月為發病高峰。托幼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生暴發。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複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出現暴發和短時間內較大範圍流行。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如何預防

所有傳染病預防說起來都是一樣的,避免接觸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壹/如果您的孩子生病了

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玩具、桌椅、衣物和便盆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

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要勤開窗通風;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如果上幼稚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稚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我們希望所有家長都能養成這樣的習慣,也可以多給您自己的孩子一些免疫系統恢復的時間)。

貳/如果您的孩子沒有生病

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具體如下:⑴ 進食前、如廁後、處理嘔吐物或更換尿布後應洗手;⑵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如無紙巾,可用肘關節),並將紙巾丟至垃圾桶;⑶ 勿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湯匙等;⑷ 避免密切接觸手足口病患者。有兩寶的孩子建議將兩個孩子隔離一下。

預防為上

常見問答

1.傳染期有多長

確定隔離自己孩子(有二寶的家長)及與其他孩子隔離的時間。

通常在疾病的第一周最具傳染性。但是,有手足口病的兒童可以在感染開始後從呼吸道(鼻子,嘴和肺)排出病毒1-3周,並在糞便中排出病毒數周至數月。但是主要隔離還是以呼吸道傳播隔離為主,所以一般建議從生病1-2周進行相應的隔離。

2傳染了1次以後還會得手足口病嗎?

是。本身可以導致的手足口病毒就非常的多,並且其產生的抵抗力持續時間不長,所以兒童會被相同類型的病毒或導致手足口病的不同病毒重複感染。

3可以接種疫苗嗎?

目前市面上有的手足口病疫苗是中國製造的,國外並沒有相應的疫苗。關於其安全和有效性並沒有太多的研究(相關的文獻非常少),並且中國疾控中心目前也並沒有建議接種手足口疫苗。美國兒科學會上也沒有提及接種疫苗的事情。(美國在接種疫苗的事上還是相對積極的,流感、肺炎都建議接種疫苗)。所以,我們還是持觀望態度,雖然目前網上有很多關於手足口疫苗接種的文章。

4有沒有獲取正確傳染病相關知識的管道

可以通過我們呦!哈哈哈!

其實大家可以登錄中國疾控中心的網站,搜索您想瞭解的傳染病,雖然他們更新的慢,但是有重大的診斷、治療的變化,他們還是會更的。從學術水準上,他們是很權威的,就是懶了點,網站做的爛了點,美國的做的還是挺好的。連結如下

http://www.chinacdc.cn/(中國的)

https://www.cdc.gov/(美國的)

拓展閱讀:兒科醫生媽媽告訴您如何將傳染性疾病扼殺在搖籃裡

寶寶發熱要不要物理降溫?要不要吃退熱藥?國際指南到底怎麼說?

流行病學特點

壹/傳染源

人是人腸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難以鑒別和發現。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後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貳/傳播途徑

腸道病毒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

三/易感性

人對人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尤以3歲及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

肆/流行特徵

該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全年均可發生,一般5-7月為發病高峰。托幼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生暴發。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複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出現暴發和短時間內較大範圍流行。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如何預防

所有傳染病預防說起來都是一樣的,避免接觸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壹/如果您的孩子生病了

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玩具、桌椅、衣物和便盆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

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要勤開窗通風;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如果上幼稚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稚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我們希望所有家長都能養成這樣的習慣,也可以多給您自己的孩子一些免疫系統恢復的時間)。

貳/如果您的孩子沒有生病

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具體如下:⑴ 進食前、如廁後、處理嘔吐物或更換尿布後應洗手;⑵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如無紙巾,可用肘關節),並將紙巾丟至垃圾桶;⑶ 勿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湯匙等;⑷ 避免密切接觸手足口病患者。有兩寶的孩子建議將兩個孩子隔離一下。

預防為上

常見問答

1.傳染期有多長

確定隔離自己孩子(有二寶的家長)及與其他孩子隔離的時間。

通常在疾病的第一周最具傳染性。但是,有手足口病的兒童可以在感染開始後從呼吸道(鼻子,嘴和肺)排出病毒1-3周,並在糞便中排出病毒數周至數月。但是主要隔離還是以呼吸道傳播隔離為主,所以一般建議從生病1-2周進行相應的隔離。

2傳染了1次以後還會得手足口病嗎?

是。本身可以導致的手足口病毒就非常的多,並且其產生的抵抗力持續時間不長,所以兒童會被相同類型的病毒或導致手足口病的不同病毒重複感染。

3可以接種疫苗嗎?

目前市面上有的手足口病疫苗是中國製造的,國外並沒有相應的疫苗。關於其安全和有效性並沒有太多的研究(相關的文獻非常少),並且中國疾控中心目前也並沒有建議接種手足口疫苗。美國兒科學會上也沒有提及接種疫苗的事情。(美國在接種疫苗的事上還是相對積極的,流感、肺炎都建議接種疫苗)。所以,我們還是持觀望態度,雖然目前網上有很多關於手足口疫苗接種的文章。

4有沒有獲取正確傳染病相關知識的管道

可以通過我們呦!哈哈哈!

其實大家可以登錄中國疾控中心的網站,搜索您想瞭解的傳染病,雖然他們更新的慢,但是有重大的診斷、治療的變化,他們還是會更的。從學術水準上,他們是很權威的,就是懶了點,網站做的爛了點,美國的做的還是挺好的。連結如下

http://www.chinacdc.cn/(中國的)

https://www.cdc.gov/(美國的)

拓展閱讀:兒科醫生媽媽告訴您如何將傳染性疾病扼殺在搖籃裡

寶寶發熱要不要物理降溫?要不要吃退熱藥?國際指南到底怎麼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