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包拯曾做過兩件讓時人都覺得不好的事,其中一件差點惹來殺身之禍

如果問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一個問題, 讓他們說出3個古代的中國清官, 毫無疑義的是包拯一定位列三甲。 在新加坡、菲律賓都有“包公祠”,

這估計是中國古代名人享受的獨一份榮耀, 包拯也確實擔得起這份榮耀。

在中國民間, 包拯的名聲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稱他為“包青天”, “狸貓換太子”“打龍袍”“陳州放糧”等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包拯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經不是一個人, 而是一尊神。

但在歷史上, 包拯其實也做過兩件讓當時的人都覺得不好的事情。

一是嘉祐四年(1059年), 包拯在告倒當時的名士宋祁之後, 擔任了三司使一職, 巧合的是, 宋祁這個職位是接包拯告倒的張方平的。

包拯準備接受這一職位的時候, 翰林學士歐陽修就跟皇帝進言說:“朝廷只注重包拯之才, 而沒有考慮包拯的名節。 包拯因為讀書太少, 他接替宋祁的三司使之職不知道避瓜田李下之嫌, 這對於包拯的名節是一種玷污。 ”聽到歐陽修的進言, 包拯嚇得回家躲著不敢就職, 很長時間之後才敢赴任。

二是嘉祐三年(1058年), 時任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的包拯勸諫宋仁宗早立太子。

因為宋仁宗當時沒有成年的兒子, 且那時候他的妃子們還在生育,

這樣的勸諫估計讓當時宋仁宗很不高興, 宋仁宗問包拯:“你想立誰?”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在責怪包拯干預皇家私事了。

包拯當然聽出了皇帝的意思。 於是包拯說, 提出設立太子, 我完全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 何況我快七十歲了, 又沒有兒子, 並不是那種謀求好處的人。 宋仁宗可能與包拯同病相憐, 所以他沒有加罪包拯。

勸皇帝立儲的事, 這是做臣子的大忌, 後來的嶽飛就是因為勸諫宋高宗趙構早立太子, 最後這件事也成了趙構殺害嶽飛的導火索。 勸立太子這件事, 之所以沒對包拯帶來什麼影響, 一方面固然是包拯在朝中一向公正廉潔、不結黨營私,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遇到了一個以“仁”著稱的好皇帝。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包拯儘管是後世的神, 但在當時那個朝代, 他其實也是百官中的一個普通的人, 如果非要以高大全的標準去衡量包拯, 那麼世界上也就沒有了偉大和崇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